传承刻刀边缘的蒙古风情
——访青年艺术家贾宏伟
万马奔腾、逐梦放歌、历史传说和牧人生活,浓缩在一张张散发着古雅光泽的牛皮上,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这就是内蒙古历史悠久、美名远扬的皮雕画。如今的皮雕画除保持古朴韵味外,更加融入现代民族工艺技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雅致的室内装饰品。
贾宏伟是“蒙古皮雕画”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在父辈们的影响下继承蒙古皮艺技艺,并通过专业的艺术学习,融合现代理念创新发展皮雕画。作品《白度母》在制作方法上精心钻研,提炼创新了多种制作技艺,体现了唐卡艺术精致华美的视觉效果,是皮雕画艺术创作的重要里程碑。2018年,该作品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滚动资助。
贾宏伟近照
光明网:创作皮雕画《白度母》的契机是什么?
贾宏伟:我从小出生于皮匠世家,祖父辈一直以皮匠、务农为生,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就读期间学习了大量皮艺技艺,从小的耳濡目染使我自然而然地传承了这一古老手艺。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色明亮、色泽鲜艳。皮雕技艺在宗教唐卡上可以发挥其精湛技艺,为此,我去到青海实地学习,掌握了大量的唐卡绘画技艺,在其后的创作中我将唐卡绘画技艺与皮雕技艺相融合,创新的艺术形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白度母,藏音:卓玛嘎尔姆,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在藏传密教中,绿度母与白度母在二十一度母中流传最广,而藏密又常以长寿佛、白度母及尊胜佛母等三尊合称为“长寿三尊”。
贾宏伟皮雕作品《白度母》
光明网:在您看来,皮雕画《白度母》的风格和创新是什么?
贾宏伟:真皮雕唐卡的制作大致分七个步骤:画图稿、雕刻、绘画上色、镂空、镶嵌、浮雕、装裱,全程纯手工制作。这幅作品最大的创新就是浮雕效果。《白度母》采用草原上等黄牛皮,制作的真皮雕画唐卡是先在纸上构图线条,再用纯净水湿润牛皮,使其膨胀变软绘图,把色稿描绘在透明纸上,转绘到湿润的牛皮上。转绘图样为图案轮廓的刻画,线条流畅、勾描别致。再利用旋转刻刀雕刻,用打磨的百余种工具在牛皮上精雕细琢,刻画立体感。再着色、层染、抛光、镂空定形、镶嵌半浮雕凹凸压制,借助敲打印花工具,烫染、敲击、摩擦、按压等几十道工艺手法在牛皮上刻绘出立体浮雕画。从白度母的五官深情上细致雕刻,到头部衣饰的刻画,力求逼真。白度母莲花图形纹样颇多,耗时较久,整幅作品色彩沉稳柔和,不突兀,从造型轮廓和色彩上把握住了《白度母》这幅作品的情感。
作品《白度母》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天然牛皮所具有的皮质本色,牛皮保存的时间越久,它的色彩越淳朴自然。随着藏传佛教的不断升温,唐卡也日益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关注,对推动藏传佛教传统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独特的蒙古皮雕画艺术也被称为“软浮雕”,号称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光明网:创作皮雕画《白度母》过程中,有何难忘之事和艺术感悟?
贾宏伟:雕刻需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线条就会刻坏,中途废掉的很多,只能重新开始,工序极其复杂。而且天然材质不同部位的纤维结构不同、疤痕也不同,选料不对也很容易报废。所以制成一幅完整的唐卡与付出的超高技艺和心血是离不开的。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材质的价值。
在创作的过程中,对宗教方面的认识、把握的准确度还有些疑虑,所以亲自去学习技艺、宗教方面的文化内容,然后通过皮雕技艺在创作中寻求突破,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和工具上的限制,创作过程很是难忘。通过完成这幅作品,解决了之前艺术创作中的很多疑难问题,突破了自己的艺术水准,在手工技艺上也有了创新,更加深刻的领略到皮雕艺术的魅力。
皮雕画是“软浮雕”的一种表现手法,创作《白度母》这幅作品,从表达方式、涵盖的内容、对作品的了解和认识,不光是平面唐卡掌握的手法,更多融入了蒙古族皮雕技艺,达到了新的艺术水准,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的创作应该抱着真诚的心态,要求自己在剧变繁复的环境中能克制浮躁,保持真诚,对崇尚的艺术理想有足够的献身精神。
光明网:对于青年艺术创作而言,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有着哪些意义?
贾宏伟:青年是艺术创作的生力军,是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根基。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我和这幅作品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首先这幅作品的工艺繁琐、精湛,又添加了蒙古族皮雕技艺,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工具研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给了我们很大的创作空间去发挥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手工技艺,更好的把这项技艺传承和弘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