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打开人生的一扇门
——访青年艺术家王志安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山谷题跋》收集黄庭坚平生所作的大量题跋,包括诗、文、书、画等各个方面,其中以书跋为多,是了解黄庭坚书法渊源和书学思想,以及北宋书法发展状况的重要资料,《山谷题跋》也是黄庭坚的书学之魂。九百多年后,这部探讨书法思想的作品被一位青年书法家以书法的形式创作成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
书法《黄庭坚山谷题跋选抄》
这名青年书法家便是王志安,自高中开始临帖,自学书法,先后参加全国性书法展览三十余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四次。王志安觉得,书法为他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
与系统学习或师从名家的其他艺术家不同,自学成才的王志安对书法有着自己的认识。他认为,书法是一门自由的艺术,不拘泥于人为设置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王志安的创作状态显得十分轻松,经常是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古代典籍,随意阅读,碰到有喜欢的内容就信手抄写,完全不刻意创作。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美术类项目滚动资助的《黄庭坚山谷题跋选抄》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创作完成。王志安经常阅读《山谷题跋》,该书文辞考究,还包含了丰富的书法内容。王志安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内容抄写,选用仿古色纸张,作三块拼接,书体则用最擅长的小行书,这样成就了这幅书法。
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王志安表示,艺术家除了要有自由的创作心态外,还有应当有三点坚持。首先是坚持临摹,多年来他一直认认真真、心无旁骛地临帖,临摹各家法帖是每天必做的功课。其次是有良好的心态,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他一直把书法当成是一种兴趣爱好,唯一不同的是将它变成一份可以为之追随终生的喜好。再次是坚持学习,对各种书体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不偏颇不排斥。
当然,自学成才的他也遇到不少挫折、困惑和彷徨。起初他的风格以米芾为主,但由于理解力局限,他发现很难再进步,于是便舍弃米芾,转而在蔡襄、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字帖里汲取营养。他觉得,遇到困难不可怕,困惑彷徨的时候,人的思想就会越来越复杂,这时去芜存菁就显得尤为重要。书法在于“专”“博”二字,两者字面上看似乎是矛盾,实际则是相辅相成。在“专”里找不到出路时,就需要暂时跳出,去“博”;然后再回到“专”,再“博”,周而复始,慢慢便会发现有了更进一层的境界。
王志安近照
一向将书法作为兴趣爱好、打发闲暇时光的王志安,在自学书法的过程中,涉及的书体范围较小,基本以“二王”、宋元行书为主,逐渐行成了比较单一的书风。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书法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后,接触了专业的书法教育,受名家点拨,让他意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补短的地方还有很多。他意识到,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应该有其最擅长的书体、最具个人辨识度的书体,但是也应有其他书体作为强有力的补充,要讲究“营养均衡”。书法不应该是一种孤独的艺术行为。因此对其他书体的补缺补漏是未来的学习重点,真正做到五体与篆刻全能,巨制与小品兼工,学识与功力并进。
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让王志安倍感荣幸,信心倍增。他觉得,国家艺术基金对于尚处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青年人来说,提供了非常高的平台,意义非凡,这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至于一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王志安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和艺术文明,它不单单局限于作品本身,更是一个艺术工作者自身道德、人品、学识、阅历和禀赋等多方面的综合修养,所以有高超的艺术语言技法、有丰富的艺术学养修为、有正直的艺术道德品质是一个新时代青年艺术家所必备的。(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