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长宇
近年来,古装剧热度不减,派生出宫斗剧、穿越剧、仙侠剧等各种类型。《延禧攻略》《如懿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皓镧传》等一些作品,颇有观众缘。除了情节跌宕、表演精彩之外,它们还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或多或少地融入了戏曲元素,增加了中国古风韵味。若要追溯融入戏曲元素的中国电视剧,1986年版《西游记》可谓一部经典之作。
杨洁导演在接受拍摄《西游记》的任务之后,首先确定了这部剧的基调:美。《西游记》这样一部神魔小说中,具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威风凛凛的天神、青面獠牙的妖精、善良质朴的凡人等。要把这些人物有机融合在一起,基调无疑很重要。我们知道,杨洁导演起初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工作,深受中国戏曲的感染和影响。拍摄《西游记》时,她计划将戏曲元素融入其中,让这部影视作品具有戏曲艺术的美感。
融合戏曲元素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演员的挑选上。剧中,杨洁导演用了许多戏曲演员。例如,观音扮演者是湘剧表演艺术家左大玢,高小姐扮演者是京剧花旦魏慧丽,白骨精扮演者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杨春霞等。在众多角色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更是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孙悟空形象上,戏曲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戏曲行当的确立。在不同剧种、剧目中,孙悟空按照戏曲行当来划分,是有一定区别的。有些戏曲,将其划为武丑;有些戏曲,将其划为武生。根据杨洁导演的拍摄基调,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应该是武生。所谓武生,应该具有俊美的形象、灵巧的动作。今天,我们回顾剧中的孙悟空,不难看出美猴王的俊美。
第二,戏曲动作的借鉴。戏曲动作,讲究手眼身法步等五种技法。六小龄童在塑造孙悟空形象时,借鉴了许多戏曲动作。比如,让人印象深刻的那双火眼金睛,镜头特写时我们看到,孙悟空的每次定神、眨眼,以及每次转眼珠,都巧妙地将戏曲中人物眼睛的神韵表现了出来。这样,非但没有显得程式化,反而恰当突出了角色的特点。
第三,戏曲神韵的融合。剧中,六小龄童根据角色需要,将南北派猴戏的精髓进行了有机结合。南派猴戏,更多地突出猴性,表现不受约束的动物野性;北派猴戏,更多地突出神性,表现正气硬朗的英雄形象。猴王破石而出,先以猴性为主,随着大闹天宫后被压五指山,猴性逐渐被束缚和抑制。受到师傅唐僧取经的一路教化,孙悟空的猴性逐渐减弱,神性逐渐增强。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以后,神性取代了猴性,成为真正的民族英雄。
在总体基调美的引领下,杨洁导演认为,剧中所有人物都应该是美的。这其中,也包括二师兄猪八戒。在原著《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是馋嘴、懒惰、丑陋的。电视剧拍摄过程中,杨洁导演最怕的,就是把猪八戒拍俗、拍脏、拍丑了。所以,她又把选择范围放在了戏曲演员上,最后选定了昆剧演员马德华。昆剧又称昆曲,明清时期被称为雅部,塑造人物时,自然会特别注意避免俗和丑的问题。马德华在塑造猪八戒形象时,借鉴了许多戏曲元素:
首先,是角色定位。戏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其中的丑角,并非丑陋的意思,而是也要美,为观众带来审美愉悦。丑角的美,不是表现在外形塑造上,而更多地表现在动作诙谐上。所以,马德华在表演时,把猪八戒定位成可爱、风趣的形象,主要承担插科打诨的逗趣调剂。其次,是戏曲动作的运用。马德华在昆剧舞台上,曾经多次饰演过猪八戒。这次在电视剧中,他合理运用了戏曲舞台上的表现动作,比如走路、拿钉耙、用钉耙交战等,将猪八戒憨态可掬的形象进行了生动表现。
除了精彩的男性形象,剧中还有很多让人难忘的女性角色。那么,女性的古典之美如何表现?左大玢饰演的观音,有种悲悯慈祥的端庄气质。杨春霞饰演的白骨精,有种高贵的女王气质。就连出场只有半集的唐僧之母,都有一种娇羞温婉的气质。女性古典美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举手投足。戏曲演员经过多年的训练,一些基本体态、舞蹈动作等都有固定的程式。剧中,女儿国国王在龙榻上做了一个美梦,梦见和唐僧结为夫妇,一起游湖观景。按照杨洁导演的观点,这里应当采用《红楼梦》的戏曲人物表现手法。演员朱琳巧妙地运用了戏曲的身法和眼神,将女儿国国王的含情脉脉、古典韵味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音乐方面,该剧对戏曲元素的借鉴和吸收也很明显。运用中国传统古筝、琵琶等乐器弹奏出来的旋律,声音持久且音质鲜明,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演唱时,融入戏曲技巧,以气息为支撑,讲究声情并茂、以气带声。这样的音乐,将剧中人物的心境和情感,烘托得更加真切。例如,在猪八戒背媳妇的片段中,配上了一段融合板胡滑音、三弦弹拨音、手锣切分音等的音乐,充分突出了戏曲中的节奏点,再结合山东和东北的音乐元素,给人轻快诙谐、滑稽可爱之感,非常有辨识度。特别是在表现女性的美艳气质时,音乐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比如天宫舞蹈的那个片段,嫦娥曼妙起舞,周围的仙女们手拿琵琶,清拨琴弦。配上一首颇具戏曲风味的《嫦娥曲》,来表现嫦娥高冷孤寂的形象。后来,画面切换到广寒宫,嫦娥抱着玉兔,若有所思地凝望远方。配上这首《嫦娥曲》,让广寒宫凄清缥缈的环境更具感染力。
概言之,在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戏曲元素的融入,增加了造型的形神美、动作的虚实美、视听的意境美。首先,不仅加强了人物外在形象的逼真,而且增加了人物内在的神韵。其次,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虚实相间。中国戏曲中,并不都是夸张的写意表演,也有自然的写实表演。能实则实,不能实则虚。中国戏曲,其实是具有生活自然和深远韵味的艺术。剧中的动作表现,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人物个性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活。最后,这种虚实相间,也为观众留下了必要的想象和思考空间。每当有女性出场时,画面往往都会进行模糊处理,给人若隐若现的美感。例如第4集中,天宫嫦娥和仙女们翩翩起舞,沉浸在袅袅仙气中,给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高洁之感。第19集中,杏仙邀约唐僧对诗品茶。杏仙首次出场时,就是这样的场景。
(作者刘长宇系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师)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