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与红色叙事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走进长沙
光明网讯(记者石依诺)自古“楚才”辈出,从马王堆汉墓艺术的流云漫卷,诡谲绮丽,到《自叙帖》中怀素的奇踪变化,神采动荡,以及齐白石绘画的炉火纯青,淳厚朴实,天趣横生,一串串名字闪耀在湘乡大地。当时光的车轮驶入新时代,这片土地又滋养出一批生气蓬勃的青年艺术家,散发出新锐的光彩。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巡展来到长沙,点燃了湘楚的艺术热情。
“楚才”有新 辈出不穷
三湘四水流日夜,芙蓉国里尽朝晖,洞庭南来,是湘楚胜地。楚国虽早已消逝,但楚文化泽被百代,艺术人才也代代更迭,辈辈出新。
步入长沙博物馆的二楼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彩画《工业备忘录之沸腾的船坞》,这幅作品出自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焦立强之手,出身湘潭的他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家乡工业辉煌的时代,该作品随“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已走遍大江南北。“《工业备忘录之沸腾的船坞》几易其稿,经过反复推敲才有了眼前的这片精彩。为了展现这一场景,我在水彩语言和技法上进行过多次尝试,最终决定用水彩泼色的方法,让船体显得十分‘写意’,让‘水’与‘色’在画面自由地流动。”大胆落笔显现出的肌理效果,成功再现了火热的工业场景。焦立强坦言,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只有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才能打造出精品力作。”
焦立强身上闪烁着的坚毅气质,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艺术道路求索的坚忍之志,更是“挥斥方遒”专注艺术创作豪迈之气。
“国家艺术基金让我的创作境遇得到了改善,这种多层次的创作扶持是对我成长的关怀与呵护。”提起艺术基金,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唐亮充满感激。他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而创作的《回忆家园》展现了改革发展之下,新旧事物更替变迁的城市面貌,通过细微的冷暖对比,营造画面色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来到长沙,使他备受鼓舞,“作品能够在家乡展出,是我努力创作的动力源泉。”对于很多青年艺术家而言,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和成果运用,让他们在艺术探索路上得到了鼓励,这种精神力量是无尽的。
唐亮作品《回忆家园》
中国油画协会理事张冬峰评价唐亮的作品“不照搬照抄,以客观物象为基础,加强了二维的点、线、面构成,把近似呆板的建筑物描绘得生动有趣,有创新。”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黄铁山评价“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中的青年艺术家不盲目模仿追随,而是坚定进行自我的艺术创新,扎根人民,反映现实,这一点值得赞扬。“这些青年艺术工作者们把‘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点抓得很好,以新的手法和角度塑造了感人的人民形象。”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而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浸润于深厚传统文化的湖南青年艺术家,在文化传承与坚守上表现出了坚定的一面。“我们在创作时必须要重拾文化自信,作为青年艺术工作者,坚守文化自信意味着需要一猛子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在继承发展中求得突破和蜕变。”参展青年艺术家黄子恺表示,唯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精进,才能创作出更多不辱先贤,不负时代的优秀作品。
红色文化延伸中国文脉
湖南是红色圣地,红色文化构成了新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视觉形象,此次巡展中“红色叙事”部分集中展现了青年艺术家对革命先辈奋斗历程、奉献精神的致敬,也体现了对当代“中国精神”的阐释,王青松的书法《毛泽东诗词书法长卷》、吴娅妮的版画作品《红军东征》、周末的油画作品《壮志凌云·九天揽月》、蔡则可的油画作品《轨道上的“一带一路”》等,都是当下青年对“中国精神”的阐发。
王青松作品《毛泽东诗词书法长卷》
吴娅妮作品《红军东征》
周末作品《壮志凌云·九天揽月》
蔡则可作品《轨道上的“一带一路”》
本次活动在关注当下青年创作的同时,还提出了新的研讨议题——“当代青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与艺术形式创新:红色文化为例”,紧扣“守正创新”主题探讨当代和未来青年艺术创作。“本次巡展中的青年艺术家在把握时代脉搏这一点上做得很不错。”黄铁山认为,年轻人如果对红色文化没有感情、没有概念,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的真正脉搏。 “‘楚韵生辉’的主题既是地域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历史与当下的一个精神意象。”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邹建平表示,希望湖南的青年艺术工作者们不忘初心、守住本源,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发现时代精神的新风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湖湘儿女英雄辈出,赋予了湖南厚重的历史记忆,而青春力量则推动着她不断向前。“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的到来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新时代青年艺术家的艺术理想注入了人文精神,他们在回应传统的同时,也将释放出更大的力量。(石依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