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7-03 18:4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巡展(合肥站)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9年7月5日—7月14日

  展览城市:安徽合肥

  展览机构:安徽博物院

  主办单位: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安徽博物院

  承办单位: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2019年7月5日10:00

  研讨会时间:2019年7月5日11:00-12:30

  研讨会主题:

  艺术创作中的意象观与写意手法:从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中寻求当代艺术精神表达的途径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巡展,是从国家艺术基金2014-2018年度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结项成果中遴选的作品,由国家艺术基金协调、组织开展成果的运用。

  青年是艺术创作的生力军,是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根基。国家艺术基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激发了青年艺术人才的创作热情,发掘了一大批艺术功底扎实的青年艺术工作者,有力促进了青年艺术人才的成长。

  长江、淮河、徽州、黄山,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是安徽的地缘母体与精神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在徽风皖韵的大地上,“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合肥站以“意象古今”作为策划主题,在安徽地域历史文化和当代现实生活中追寻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精神意象。这些作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展现了与时代相携的姿态,在创作中表达出青年艺术工作者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观照。既呈现回应传统的艺术沿承,又通过寻找新的视觉语言探究作品所能承载的审美意蕴。

  安徽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光彩夺目的文化传统也映照在当下青年艺术工作者创作的三个主题之中。此次展览将以“文踪与语境、方法与技法、表达与传达”作为学术研究的视角,观照当代青年艺术创作中的现实和理想,并结合展览对当代青年艺术创作中的问题、形式、创新进行深入研讨,希望通过理论总结与梳理,为中国当代青年创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艺术成果通过巡展的形式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文艺方针的讲话为指导,努力引导青年艺术工作者们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正确创作方向,把握时代脉搏,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画像,将以更加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审美理想和文化新境。

  参展作品概览: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李鹏《天工开物——琢玉图》绢本着色 120cm×120cm 2016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崔宇《丝路往事》纸本水墨 360cm×180cm 2018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王屹《新农村农民精神》布面油画 200cm×200cm 2018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郭兵要《六尺巷》雕塑 10cm×45cm×4 2018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刘玉龙《中国梦——造船》布面油画 200cm×180cm 2015

展讯 | 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走进合肥

  王师军《山水壶》大漆、紫铜、黄铜、金箔 22cm×18cm×13cm 2018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