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 刘婧
近日,次元文化聚集地B站上线了第二季《历史那些事》。作为有着“实验”气质的纪录片,一上线便获得了不少网友的关注。有人认为它让历史鲜活起来,也有的则觉得太过“热闹”。总体来看,两季《历史那些事》都在基于详实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让纪录片兼具知识性和娱乐性。
《历史那些事》第二季海报
用互联网思维打破惯有表现手法
在纪录片史上,曾有过弗拉哈迪、格里尔逊、伊文思等不同创作流派,这些理念丰富了纪录片的创作。而当下,新媒介发展迅速,人们的审美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纪录片在创作手法、影像质感、主题呈现上都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历史那些事》便在板块和内容的设置上遵循了“网生”作品的特点。
该片最有创意的当属中插剧场。这一形式,不仅完成了单集内容的承前启后,也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增强了可看性。如近期的《请叫我易安大人》中,为了展现李清照在文学上的造诣,将李清照《词论》中对于柳永、秦观、王安石等人的评论具化为一个谈话场景。当凝固的文字以对谈、争论的形式出现,李清照的个人形象和理论旨向便得以传达给观众。相较于传统历史纪录片的平铺直叙,这一形式则更为生动,但戏剧性的加强,也会影响观众对于片中史料的吸收。
此外,每一次剧场内容都会用一句名人名言来收尾,以此达到概括和升华单集主题的目的。如在《爱发弹幕的乾隆同学》一集中,小剧场介绍完乾隆皇帝酷爱盖章题跋后,就引用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既是对全集的有力总结,又巧妙地对乾隆爱盖章的行为进行了具有当下视野的点评。
第一季第二集《我在我家偷文物》
必须承认的是,模仿和拼贴其他内容,是互联网的特性。在标题方面,《历史那些事》则采取了其他模仿热门影视作品的方法:第一季第二集《我在我家偷文物》模仿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标题句式,第三集《请回答 604》参考了热播韩剧《请回答 1988》的标题,第七集《爱发弹幕的乾隆同学》则是借鉴了番剧《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的标题。
在具体细节上,也有着许多对热点的化用。《请回答 604》的小剧场就模仿了网络流行的“工作是不可能工作”“真香”热词。除此之外,第五集《傅粉何郎》里何晏与妻子协议的场景模仿了《爱情保卫战》,介绍五石散的做法时又有着《舌尖上的中国》的风范。
后现代主义推崇大众狂欢,《历史那些事》让热爱历史的观众得以走进更为广阔的历史知识世界,尽情享受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带来的愉悦感。而这样一种狂欢,又促使着新一轮网络文化的生产,但生产出的内容是否合乎《历史那些事》的价值定位还有待观察。
关照当下,用次元文化为历史人物脱冕
衡量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维度便是真实感,而一旦要展现宏大的历史命题,创作就不免陷入严肃的表达。但历史也是由许多平凡的人和事所堆砌起来的,《历史那些事》在重大历史事件之外,选取了能关照当下的琐碎事件进行切入。
《在下东坡,一个吃货》选择了人们日常中最重要的“吃”来回望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剖析其颠沛流离的一生时,又用其发现的荔枝、生蚝、猪肉等美食传达了一种人生理念;魏晋风骨到底是何样?《傅粉何郎》与《偶像嵇康》通过何晏和嵇康解释了清谈、“竹林七贤”的形成;《从头开始》借助王莽、白居易、李白等历史名人应对脱发的方法,既呼应了当下的脱发焦虑,又让人们从古人的生活中找到了情感寄托点;《请叫我易安大人》以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从李清照的婚姻、文学理论成就和其他事件中,提出了对女性权利和自主意识的关注。
《穿越的美食家:苏东坡》
《历史那些事》还擅长利用次元文化来让历史和现实融合。《从头开始》中,凯撒大帝和王莽两个来自不同时空的历史人物,就脱发问题表演了一场极具现代气息的Rap;“引来了无数点赞收藏投币……自此东坡居士成了北宋文学史上的大 IP”“光汽四溅,哔哩哔哩”等解说词包含了B站和产业中的行话;“进入青春期后的溥仪,不想再当死宅”“溥仪见到了来自英伦的帝师庄士敦,确认了眼神,是对的人”等同样将流行的次元文化融入文案中。
更需要注意的是,《历史那些事》在B站播出时,网友们“发射”的弹幕,让次元文化、历史史实和个人观点相互发酵,让看起来平常却包含乐趣的知识得到快速和广泛的接受。
诚如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总结的,这类诙谐文化相对自由、活泼,且能以戏剧手法对历史人物进行脱冕。当严肃的主流文化进行了基于史实的别样解读,观众才能了解课本之外的历史知识,方能沉浸其中,并不受个人知识维度的束缚。
可以看到,《历史那些事》不空谈历史,也不戏说当下,而是寻找到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连接点。这是一种新尝试,但有待更为深刻。如《从头开始》中首先便借“996”制度下,人们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脱发为切入点,在结尾也以程序员在游戏内外的发量对比为笑点,但并没有对都市人群的生活焦虑投入情感关怀,实属遗憾。
《历史那些事》用互联网思维、次元文化和当下热点结合的方式来解读历史,也尝试平衡历史知识表达和网生表现手法。这确实是纪录片的一场实验,但如何让实验的成果惠及更多热爱历史的人,并激发情感共鸣,仍需继续探索。(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