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走进湖北利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线下沙龙 > 正文

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走进湖北利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7-15 15: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李姝昱)清江源头,有利之川。7月12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来到湖北利川,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湖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恩施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利川市委宣传部承办,湖北省文艺志愿者艺术团、利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利川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并得到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走进湖北利川

  本次文艺志愿服务团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带队,由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孙媛媛、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霍勇、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艺术总监王英会、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张慧芳、中央民族乐团歌唱家张晖、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唢呐演奏家宋京、青年舞蹈家曾明、青年笛箫演奏家马芸、青年演员张琦,以及知名相声演员苗阜、王声等10余位艺术家组成。郭光俊、尤一心、段建海、胡承忠、杨娟等10余位省内艺术家,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肖伟池带队,也来到了利川。恩施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代表利川市委市政府,对文艺志愿服务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文艺工作者的倾情关注、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12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在利川传媒剧院举行,吸引了数百名当地群众前来观看。现场精彩纷呈、掌声迭起。声乐、民歌、京剧、河北梆子、相声、唢呐、笛子、舞蹈、书画等各类节目,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带给人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孙媛媛演唱的《国家》,霍勇演唱的《当那一天来临》《快乐的马车夫》,张晖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展现了声乐艺术的迷人魅力,表达了赤诚深沉的家国情怀。张慧芳演唱的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王英会演唱的河北梆子《大登殿》《村官李天成》选段,生动诠释了中国戏曲之美。苗阜、王声的相声《欢声笑语》,可谓包袱不断、妙趣横生。宋京的唢呐独奏《欢乐的新农村》、马芸的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旋律欢快悠扬、动人心弦,充满对新农村新牧区的热爱和礼赞。曾明的古典舞《酒狂》,取材自古琴曲《酒狂》,以自在洒脱的舞姿,表现了魏晋风骨、文人意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土家族舞蹈《肉连响》,湖北民歌《黄四姐》《龙船调》《六口茶》联唱,内容诙谐、明快,洋溢着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耳目一新。演出在《我和我的祖国》大合唱中落下帷幕,余音绕梁。

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走进湖北利川

  13日、14日,文艺志愿服务团在利川举办了文艺辅导讲座,并赴土家60公社、腾龙洞、宜影小镇采风。大家纷纷表示,此行受益匪浅、记忆深刻。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到基层采风是丰富生活体验、积累创作素材、激发艺术灵感的重要途径。今后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创作和演出,以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来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送欢乐下基层”是中国文联于2006年开创的一个文化惠民品牌项目,以“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为根本宗旨,以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主要活动地区和服务对象。一方面,旨在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团结、引导和支持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来切实搞好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利川西靠蜀渝,东接恩施,南邻潇湘,北依三峡,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素有“银利川”“贡米之乡”的美誉,现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本次“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走进利川,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上,对支持民族地区文艺事业发展、鼓励基层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意义。(李姝昱)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纪录片《曹俊》:华彩绽放 丹青无际

  • 刘上生:曹雪芹的“隐秀”之笔——品味《会芳园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