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一个勺子》中的荒诞与黑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一个勺子》中的荒诞与黑色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7-29 15: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硕士 郝瀚

  《一个勺子》是著名演员陈建斌“跨界”的试水之作,他以胡学文小说《奔跑的月光》为蓝本,自编自导自演了这部极富作者气质的喜剧片。抛开演员陈建斌与蒋勤勤银幕“夫妻档”、主演王学兵银幕外的丑闻、以及取景地甘肃永泰的陌生化风光等种种话题不谈,片中蔓延着的黑色与荒诞是当下中国电影中难得一见的体验。导演通过人物塑造、符号与意象设置等手段营造出浓厚的荒诞与黑色幽默的氛围,同时也为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路径。

《一个勺子》中的荒诞与黑色

《一个勺子》海报

  荒诞性体验:从勺子到疯癫者

  影片叙述了西北某地一位淳朴的农民拉条子为救助一个流落街头的弱智“勺子”而陷入骗局,最终使自己变成“勺子”的荒诞故事,故事透视出现代生活冲击下中国农村裂变的伦理与价值观念,以及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主题。影片主人公拉条子在诸多权力话语的规训下,从一个狡黠可爱的善良农民,逐步与所救助的“勺子”融为一体,走向困惑与虚无。

  开头字幕中便交代“勺子”的含义,即西北方言里“傻子”或“智障”。勺子的举动以觅食本能为基本动机,毫无主观意志;几乎无一句台词,意味着丧失了话语权;即便是所谓的听话,如配合拉条子铡草等,也是无意识之举。从中不难看出其与东西方文艺史上所塑造的一系列经典“疯癫者”形象的契合,如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阿来的《尘埃落定》、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一个勺子》中的荒诞与黑色

《一个勺子》剧照

  法国哲学家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称“疯癫者不再是一个宇宙的形象,而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拉条子在拯救勺子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勺子/疯癫者,显示出人在各种权力话语作用下,一步步走向自我边缘化和疯癫的过程。

  在影片中,作为基层权力的象征,无论是身着制服的杨警官,还是啃着牛大骨、满嘴官腔的村长,都有区别于拉条子身份的符码,他们难以理解甚至曲解拉条子的意思,是拉条子一步步走向疯癫的重要推力。除此之外,拉条子在拯救勺子的过程中不断遭受挫折,几乎遇到所有人的质疑,其自我认同的危机不断加剧:街边卖干果小铺女人的嘲讽、李大头的嘲笑、以及杨警官、村长等人的“劝说”,甚至一直支持他的老婆金枝子也在骗子接二连三的骚扰下爆发。

  影片的结尾处,拉条子带上勺子遗留下的红色遮阳帽,与此同时,影片贯穿始终的全知视角终于切换至拉条子的主观视角。此时拉条子也享受到与勺子相同的境遇,接受一群小孩子羞辱与嘲笑。这预示着拉条子与勺子身份间的终极置换,不知所踪的勺子被拉条子所替代,成为又一个“疯癫者”。

  黑色幽默:滑稽与悲剧

  黑色幽默源于文学批评术语,诞生于1956年弗里德曼编辑的《黑色幽默》一书。从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到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黑色幽默逐渐传入中国,并显现到电影艺术中,如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理论家们对于其定义也莫衷一是,如奥尔德曼认为其是“把痛苦与欢乐、异想天开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这种风格旨在展示人性的荒唐以及价值的颠覆,展示人性的损害与异化,相对于单纯的悲剧或喜剧,具有更强的批判意味。

《一个勺子》中的荒诞与黑色

《一个勺子》剧照

  黑色幽默在滑稽背后往往隐藏着痛苦和不幸。影片中拉条子一直处于对未知的恐惧和人性善的纠结中,各种笑料也因此构建,并逐步将这种黑色幽默推至极致。影片交织叙述两条故事线索:一条是拉条子不断向李大头讨钱,想帮儿子减刑,一条则是捡勺子、送勺子和找勺子的过程。在拉条子讨钱的镜头中,大量的双人中近景镜头营造出咄咄逼人的压迫感,拉条子和李大头在快速、重复的正反打镜头中急促地、千篇一律的对话,营造出一种“存在主义”式的荒诞感。

  屡次讨钱失败的拉条子重复着毫无意义的举动,逐渐消解行动的意义,也摧毁了拉条子的信仰与价值观念。影片最后,不胜其烦的李大头竟一反赖账的常态,连打带踢地将五万块钱塞给拉条子。原本只想讨钱的拉条子在第二条线索中逐渐异变,转而追问有关人生意义、价值、信仰的问题,却不再关心得到了此前苦苦追求的五万块,由此,拉条子的信念与价值体系全面崩塌,他选择带上象征勺子的红帽子,以一种荒诞的态度面对更荒诞的世界。这种令人捧腹的幽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深刻的悲剧意味,与之相关的是人的异化。

  《一个勺子》作为陈建斌“演而优则导”的处女作,虽具初学者的朴拙,但在当今商业电影横行市场的大环境下,仍有着一定的作者诉求。本片以精巧的构思、独特的荒诞风格,讨喜的黑色幽默以及低廉的成本为国产中小成本艺术片的探索打开另外一种生存与发展的途径,对当下愈加丰富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不失为提供一种借鉴与参考的可能。(郝瀚)

 

  《一个勺子》中的荒诞与黑色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