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且听风吟》: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且听风吟》: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8-16 17: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孙丽娜

  1979年,29岁的村上春树凭借处女作小说《且听风吟》获得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从此登上日本文坛。

《且听风吟》: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且听风吟》的情节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我”在21岁的夏天从东京回到家乡,和朋友“鼠”度过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假期。一天,“我”在酒吧捡到一个醉倒的“没有小指的女孩”,在她的家中度过了醉意朦胧的一夜,开始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感情。然而伤感的往事还没诉说清楚,她却已经消失不见。短短十八天的恋情,结束得没头没脑。同时,“鼠”也经历着感情上的困顿。然而无论是刻骨铭心,还是短暂的相互依偎,最终都渐渐地隐入时间的长河,成为过眼烟云。小说中的“我”反复地感叹着时光的飞逝:“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爱情就像是在捉弄自己,不停地失去你想要的东西。”全书始终弥漫着一种寂寞的气味,基调感伤,且没有一个连贯的情节,仿佛是村上春树在回味自己的青春岁月,那些零碎、缺失的记忆,像是他的任性表达,给人一种游离之感,细读之后,又感受到他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的理解。

  村上春树曾经说:“人就是不停地磨损、不停地失去。”“我”不停地在回忆中寻找希望,又不断失望。这种失望或许源于不断面对死亡:哈特菲尔德跳楼而死;两个叔叔一个被炸死,一个因病而死;祖母寿终正寝;第三个女友上吊自杀……村上春树笔下的死亡,就像吃喝拉撒一样平常,不仅不让人心生恐怖,还会感受到一种通达的美感。这大概源于日本根深蒂固的“无常观”——宇宙万物、人间百事流转不居,这种无常和消亡恰恰是生命的本质。消亡不是美的终结,而是美的体现。

  当死亡到来时,活着的魅力与荣耀、财富与欢乐全部归零。那么,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村上春树用书名回答了我们:且听风吟,即我们在时间之中彷徨,无所谓生与死,只有静听风的声音。在村上春树的笔下,处处都隐藏了救赎,孤独并没有让主人公走向绝望,反而在孤独的最深处看到一点光亮,并由此重生。也由此,阅读《且听风吟》时,读者可以轻松地跟随村上春树的脚步,暂时远离现实,获得灵魂的救赎。

  “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儿地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村上春树始终在善意地提醒人们,我们更需要心灵的滋润。于是,他的故事里总是散发着淡淡的惆怅,他笔下的人物,不是自暴自弃的堕落,也不是支离破碎的放纵,而是拥有一种深入内心的温暖。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无奈,村上春树的表达是多方面的,看似漫不经心,却能引发我们的思索。这种温暖人心的人情味,正是村上春树小说沟通人心的秘密武器,也是他的作品得以畅销的最大原因。(孙丽娜)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