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守护长安,最重要的是什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守护长安,最重要的是什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8-27 14: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李家琦

  没有两全,虽然选择艰难而疼痛,但坚持自己所选择的,选择自己所坚持的,这或许是《长安十二时辰》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守护长安,最重要的是什么

  《长安十二时辰》,果真于十二时辰之内,拍出四十八集的故事,浩浩汤汤,说是过了一日,却宛若过了一生。

  漫漫唐史二百八十九载,单单挑出这一日来讲故事。这一日却不是别的日子,而是上元节,大唐最热闹最繁盛的一天;故事也不是发生在别处,而是在长安,大唐最热闹最繁盛的一城。宇宙鸿蒙凝于一刻又漫漫开散,时间与空间、瞬息与永恒,交织得何其巧妙!

  《长安十二时辰》讲的是几波人搏命的故事,此处正尘土飞扬地厮杀起来,却总能在刀尖上听寻常百姓道一句“上元安康”。每一句“上元安康”都发自真心,意味深长,仿佛太平,又仿佛粉饰太平。这正是一种厚重深沉中的拂袖而去,便如同“长安”二字。

  且单说“长安”二字,一阳平,一阴平,一昂扬,一清亮,读来即感古韵,英气十足而渺远悠长;再想其“长治久安”之意,十三朝古都之史,历史赋予的意蕴,唯“长安”得天独厚,叫人见之而心中涛涌,想起千年前的种种,想起活在历史里的大人物和小人物。便是肃杀之气也柔和,便是市井繁华也庄严,便是眼前凶险也略略心安,凡所知者,莫不偏爱此城。

  故事中的时空感、意象的历史感、情节的悬疑感、制作的现代感和高级感……拼命交错,呈现出的作品才无与伦比。

  此为叙事之匠心。

  一个死囚,一个少年名士,素昧平生,叙谈片刻后,不仅能彼此交托性命,还押上了整个长安的安危。这是两个不一样的英雄,在两种人生的极端,惺惺惜惺惺。

  张小敬临危受命,其一是长安之危,一个是他自己性命之危。连他自己都说了,吃完这碗水盆羊肉,下一顿恐怕“隔着一碗孟婆汤了”。可就是如此,他也要在最后一日尽力做“守长安的兵”,正所谓“向死而生”。就是这样一个死守关隘唐旗的老兵,一个十年的“长安不良帅”,一个为刀尖上添血的硬汉,在搏命途中,低吟一首诗,诗曰: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

  李必,高门望族,太子伴读,少年天才,执掌一司,前途无量。但此人执拗,或者说,发自内心地正直。开始他也知道要步步经营以保未来为相能守护大唐,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他抛弃了顾虑、规矩、前程,最后还想抛弃性命。在这十二时辰中,他的使命是守护长安百姓,那就要不遗余力、义无反顾。这让人梁衡想起写瞿秋白的一句话——“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

  此二人全剧交流甚少,全靠同样的信念在支撑彼此。这样不在乎未来也不在乎性命,在末日里抵抗又在末路上坚持的英雄气,最能直击人心。

  此为动情之处。

  你看那色调也讲究,再喧闹再明亮的场景,也叫它用色不那么饱和,一见知古色。明明是花车歌舞,红绸粉黛,却偏是一袭碧色舞裙,几把暗黄纸伞;明明是华灯初上,熙熙攘攘,却偏偏聚焦于一点油灯微光。反过来,若是正面人物,即便再凶险再悲壮的时刻,也不让画面浓云蔽日甚或是风雨如晦,而是透出一道明亮橙黄的阳光,这阳光,宛若来自寒冬里的大晴天,温暖而凌冽。

  冷与暖,闹与静,危与安,正与邪,片刻不分,相互折中,这是《长安十二时辰》的中庸之道。《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在大唐盛世中透着隐隐哀伤和深深无奈,又在这些哀伤和无奈之上,有一种坚决秉持的英雄气,或谓“初心”。这是每一帧画面都在讲述的。

  此为光色之美。

  《长安十二时辰》的许多细微之处都可圈可点,其中以道家哲学和诗歌文学最为突出。

  唐朝初年,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唐玄宗以道家思想治国,尽废前朝苛政,使人民休养生息。李必的道士造型头戴芙蓉冠,采用子午朝向簪法,一身青衣,一握拂尘,翩然世外。但准确说,这里的李必是一位道家学者,在风波平定之后,暂归山林的结局,也印证修道者的心境。而剧中圣人的思想更是不同寻常,他意图分江山给天下人,交权给右相,透露出一些君主立宪制的影子,也很有道法自然、君主无为而治的意思。

  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剧中虽无李白此人,但诗仙“唱”完了整个故事。《清平乐》写圣人与“严太真”(原型为历史上的杨贵妃)的生活,禁庭春昼,理残妆,舞霓裳,美人得君王,可士不得志,一腔热血只得郁结于中,令人何其忿忿!一曲《短歌行》写“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人生苦短,大唐又何能千朝万代,写着极盛的时代,暗喻衰颓之势,隐隐悲凉。再说《长相思》,写相思之苦,极尽悲苦凄怆,又在政治上似有寄意,望月空叹,魂飞之苦,便全“在长安”了。更有《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不必多言,一段诗文念下来,观众便懂了,这写的便是今日的长安。

  飘逸而浪漫的李白诗,辅之以叮咚玲珑的配乐编曲,有时极美,有时苍凉。最后引用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是多少人自幼熟能成诵的诗句,致仕还乡,有多少的意难平啊,又是释怀又是苍凉。此诗一出,必定催人泪下。

  一边是道学超然物外,给整个紧张的故事平添一些飘逸感;一边是文学珠玑之美,渲染整个的氛围,或是繁华,或是不平,或是苍茫,或是悲怆。

  此为古韵之美。

  所谓电影质感、时空感、光色之美、古韵之美都是最初给人带来新鲜感的事物,当观众们对其视觉冲击之剧烈、其时空安排之巧妙、其末路英雄之动容习以为常,当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力量渐渐散去,《长安十二时辰》的吸引力又是什么呢?或许这时候剩下的才是灵魂,才是一部影视作品能够在人心中留下痕迹、成为经典的理由。

  这里的人物,复杂而真实,就像鲁迅先生评价的《红楼梦》:“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林九郎虽然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却对政治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何监虽然一心守护大唐,却也在官场上圆滑过,也要舍了今日长安百姓的性命,留一相才给大唐的来日;圣人虽然昏聩,不理政事,沉迷声色,但也心中有清晰的算盘,要将江山交给可靠的人;姚汝能虽然为右相做暗桩,背叛台子和旧友,却善根未除,念着家族荣耀……作恶事的人事出有因,仇根早埋;行善的人也会行差踏错,心内纠结。大奸就一定大恶吗?至善就必然至美吗?谁也不知道。在“长安”,没有人的善恶是绝对的和纯粹的。这更像是一种冷静而公平的展示,讲故事的人没有预先给所有人设定好正面或负面的角色,只是讲罢了,至于认同谁,由听故事的人决定。

  整个故事都穿插着“选择”与世无两全的概念。家还是国?孝还是忠?兄弟还是大义?保长安还是保大唐?顾今日安危还是顾千秋万代?剧中人物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长安十二时辰》拆穿了人世间很多的美好,你想象和向往的“不负如来不负卿”,皆是水月镜花,不是努力就能够周全,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出选择。

  长安是那么美好繁盛,同时又那么残酷无情,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啊!在守护长安的这十二个时辰里,张小敬割舍了自己的亲人、兄弟、战友,以及体肤,这是何等断肠之痛啊!面对那么多放弃长安的理由,他还是选择了最初的信念­——他是“守长安的兵”,活一日,守一日,哪怕心灰意冷,众叛亲离,也“九死无悔”。李必在这十二时辰中亦是如此。他的纠结更为锥心,若是惩真凶,就可能牵连到对自己恩重如山的老师;若是求真相,便要破规矩,牵累太子与大唐的未来……可他还是要坚持,即便牺牲自己的前程,放弃再来日推行新政重返盛世的理想。

  没有两全,虽然选择艰难而疼痛,但坚持自己所选择的,选择自己所坚持的,这或许是《长安十二时辰》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长安十二时辰》给人的震撼是经久不息的,从服道和场景设计、台词的考究、拍摄制作等等,所有微妙而精致的细节搭成巨制。情节、人物、时间、空间……交织着具象和抽象的感官体验,多方位的美感一齐袭来。这是一部有灵魂的作品,而它的灵魂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说一部作品能够在人心中留下什么痕迹,那也许就来自灵魂的冲击。(李家琦)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