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人生海海》:英雄主义的沉默与感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人生海海》:英雄主义的沉默与感召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03 11: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基础部原教授 雷军

  《人生海海》树立了一个对抗乏味的强者,留给世人以理想主义的背影。作者麦家关注的不是热闹的故事,而是幽暗的情绪、凝重的思考,让读者在晦暗的文字密林中,静心体验浮躁时代正日渐稀薄的心灵力量

《人生海海》:英雄主义的沉默与感召

  走出《暗算》《解密》《风声》的智慧魔塔,走进《人生海海》看岁月的动荡带给人性、道德的潮起潮落,麦家的创作从密码世界传奇人物的塑造,转向世俗对传奇人物的解码,倾听众生的喧哗与骚动。

  姓名,也许不足以说明一个人的特点,但绰号往往恰如其分。在《人生海海》中,“上校”“太监”等两个撕裂性的绰号,都贴在主角蒋正南身上。“革命与性”的交叉,制造了强烈的故事感。如果说陈忠实的《白鹿原》是现代革命为旧农村的去魅,那么麦家《人生海海》中的双家村,则是远离时代漩涡,充斥着乏味和贫瘠,醉眼朦胧地等着革命风暴的洗脑。蒋正南的出走与回归打破了乡村的沉寂,给这个腐朽的村落吹入时代的气息,习以为常的生活惯性被截断,一潭死水被掀动了微澜。如同鲁迅笔下的未庄农民一样,双家村眼中的革命就是阿Q式享乐主义,革命被异化为物质。

  革命恩赏给蒋正南一个“上校”官衔。老保长、小瞎子、爷爷、父亲、林阿姨等,共同拼合了上校的故事。血与火的日子在个人的讲述中成了江湖传奇,革命的严肃性被食色庸俗化。上校小腹上刻写的秘文字成了村民的心病,集体偷窥的狂热魔化了上校,于是上校变成了太监。天赋异禀中,潜藏着致命的人格病态。对不完美人生的真实反映,是麦家习惯的写作思维。不过,上校并不像麦家作品中的其他主人公一样是个“脆弱的天才”,智慧绽放后就猝死,他苦苦地与生活对抗,一个人战斗直至疯狂,疯狂比死亡更需要存活的力量。

  七零八落的上校故事碎片,带着温度散落在村中,划破了生活的混沌,嵌入村民的精神,驱动了囚徒生活的解体,复活了生命的知觉。

  美国作家塞林格说,“生活的碎片,它们轻快、细小,却使人遍体鳞伤,并且有一种情况告诉我们,任何平淡的生活,都延伸出恐惧。”地理的封闭造就了藏污纳垢的生活,衍生出麻木、胆怯的病态村民。看客的偷窥热情、家族的私心、睚眦必报的狭隘等劣根性,延伸到乡村角落,冻结了村民的善良,束缚了他们判断的勇气。人性的阴暗催生了生活的不安,关系的隔膜生就背叛与伤害。非理性时代的列车开到双家村时,村民面对上校被抓被打、逃脱、再被抓的残酷现实,是集体屈服,忍受精神的阉割,还是共同抗拒权力的胁迫?两难选择,是对人道德情感的折磨。是认可上校救死扶伤的仁义,还是给私生活扑朔迷离的太监踩上一脚?最终,村民接纳了上校,一个宁愿疯狂也不受辱的人,仅仅那份“知其荣,守其辱”的胸怀就值得敬仰。村民对革命乌托邦的生活化虚构,也转向了革命道德化的亲身体验。

  “生活是如此令人绝望,但人们兴高采烈地活着。”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校算是个英雄,人生海海中靠着个人的韧劲和个性的张力成就了自己。自在自为的性格,刺穿了周围人松软的精神铠甲,坚守着道德的理性和情感的纯粹,抵制贫穷、暴力和虚荣的屈辱,进而互相成全、互相扶持,共同抗击不幸的侵袭和孤独的鲸吞。

  在以感官“爽”为目的的快速阅读时代,《人生海海》的写作方式无疑是令人失望的。故事的混浊、歧义、断裂,都令人不得不放慢阅读的速度。米兰•昆德拉说,“小说是速度的敌人,阅读应该是缓慢进行的,读者应该在每一页、每一段落,甚至每个句子的魅力前停留。”麦家关注的不是热闹的故事,而是阴郁、幽暗的情绪和凝重的思考,让读者在晦暗的文字密林中,静心体验浮躁的时代正日渐稀薄的心灵力量。

  “我”,一个普通人被动地卷入上校故事中,在强大的存在者的荫庇下,在世俗的缝隙里取利,在灾难中求自保,充当着生活的奴隶。直至“我”一家人与上校、村民关系交恶后逃离,流浪的寂寞与亲人的死亡把“我”包围,陷入覆顶的孤独,真实感受到了精神的软弱。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能注销主动遗忘和道德谴责。精神上无处可逃的“我”主动在暮年回到事件的原点,放下脸面,重拾荣辱,以赎罪者的姿态寻求与往事、故人的和解,以回忆积攒强者的能量,感召平庸者活着的勇气。小说第三部分如同剥笋般,清点过往的迷惑,拒绝被苦难压平,而是用叩头、救济、服侍等方式换取人与人之间的谅解和慰藉,续接人与人的情感纽带。“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麦家说。如是,用写作拯救精神的沉沦,心怀悲悯地理解天地和众生。信任生活需要受难的勇气,心灵的解放需要抵抗尘世的诱惑,麦家把人醒之后的“痛苦的意识”写得絮叨,也写得仁慈,因为这是精神的泅渡。

  《人生海海》在平庸生活中树立了一个对抗乏味的强者,他以积极的行动抗拒着灵与肉的分割,虽然生活榨干了他的精神,但留给世人的是理想主义的背影。正如评论家谢有顺所说,“身体从来都不是隐私,理想才是,对那些把理想埋在心底,用身体的湮灭去成全理想却不曾有过一句辩白的人,政客和看客不敢直视,无法理解,也不会去宣扬。国人,是常遗忘的。”《人生海海》正在拯救拥有理想的沉默者和精神遗忘的国人。(雷军)

  

  《人生海海》:英雄主义的沉默与感召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