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芭蕾舞剧讲述中国巾帼故事
——芭蕾舞剧《花木兰》“一改”专家修改会在京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产娟娟)2019年7月25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芭蕾舞剧《花木兰》“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会上,理论评论、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与芭蕾舞剧《花木兰》的主创人员,围绕作品的思想精神与艺术品质进行了深入交流,并针对作品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用西方芭蕾艺术讲述东方传奇故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从军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芭蕾舞剧《花木兰》再现了《木兰诗》的风韵,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为主线,展现花木兰的“忠和孝”,同时穿插花木兰的爱情故事。该剧自2018年首演以来,已演出40余场。今年8月,该剧将赴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进行演出,随即在美国、加拿大开始国际巡演。
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副主任、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曲滋娇坦言,芭蕾舞剧《花木兰》从2015年获得艺术基金立项资助以来,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但目前作品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辽宁芭蕾舞团愿就作品的内涵提升,积极征求专家宝贵意见建议,精心打磨。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芭蕾舞剧《花木兰》创新性地将西方芭蕾艺术与中国传承千年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将中国精神、民族色彩、芭蕾风范、时代审美有机融合,鲜活生动地塑造出一位勇敢机智、坚韧不拔、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以舞为裳演绎诗意的田园牧歌图
原空政文工团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王俭,首先对该剧主题的时代性挖掘进行了肯定。认为这部剧站在当代人的视角,对传统题材进行了新的开掘。同时,加入了主创团队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尾声部分用民族音乐描绘出一幅清新诗意的田园牧歌图,表现出剧中人物对和平的热爱与家园的向往。他认为,剧目下一步打磨要更加凸显芭蕾舞的艺术特性,区别于同类主题的其他艺术作品。
上海歌舞团团长、一级导演陈飞华指出,该剧以《木兰辞》为文学基础,从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叙事线索明了。但该剧在情节设计上缺少新意。可打破《木兰辞》的叙事结构,赋予新的创作脉络。戏剧结构上亦可相应做减法,将主要戏剧冲突表达清楚。中央芭蕾舞团原副团长王勇才认为,将戏剧结构梳理得更为简洁,强化关键节点的戏剧冲突,可使整部剧更流畅、自然。
芭蕾舞剧应有主题鲜明的形象
谈及该剧双人舞编排时,中央芭蕾舞团原团长、一级演员赵汝蘅认为,双人舞的编排不仅要考虑到舞蹈对剧情铺垫与情感递进的作用,更要让演员在塑造角色时感受到可舞性,观众的内心也能紧随情节的变化而发展。剧中,三段双人舞的递进性不够,且第一段双人舞,花木兰是男子形象,两个男子间的双人舞,力量感明显不够。一部戏的核心场面能否立得住关系到整部戏的品质。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编剧董妮对该剧尾段提出了修改建议。她认为花木兰与李朔将军情感爆发的情节是整部舞剧戏剧张力最强的地方,应着重打磨,将剧情推向高潮。
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一级导演谢克指出,该剧要再加强戏剧性,适当加大戏剧量,让舞蹈围绕戏剧点展开,避免空泛地展示舞段。人物间的情感冲突与表达,要尽可能地运用舞蹈语言来呈现,充分发挥舞蹈的叙事功能。
在音乐方面,与会专家也进行了一番探讨。芭蕾舞剧是视听结合的艺术,一部舞剧要有主题鲜明的音乐形象。重庆芭蕾舞团团长、一级导演刘军建议,舞剧《花木兰》的主旋律应更加明晰。同时,加强整部舞剧在音乐上的递进性。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一级演员刘晶认为,剧中音乐的叙事性和色彩稍有欠缺,音乐要与舞段相得益彰。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作曲温中甲建议,将流行音乐创作手法与交响乐创作手法有机结合,探索属于芭蕾舞剧《花木兰》的独特旋律。在舞美设计方面,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胡耀辉指出,舞美设计需在切合舞剧意境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简约,产生纵深感,这也是芭蕾舞剧美感因素之一。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发展处调研员肖明伟在会上表示,国家艺术基金对辽宁艺术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他指出,省文旅厅将做好协调工作,指导芭蕾舞剧《花木兰》主创团队认真吸取专家意见,精益求精,严格执行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规定的“两改两演”要求,努力提升作品的艺术品质,使其成为真正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