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哪吒”影视形象的形成、流变与超越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哪吒”影视形象的形成、流变与超越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05 17: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 汤雪灏

  哪吒,是梵文Nalakuvara(哪吒俱伐罗)的音译,起初哪吒神作为一个神灵的形象跟随佛教传入中国,但随着佛教众神在中国的“本土化”,如观音菩萨有了“鱼篮观音”的化身、文殊菩萨选择九华山作为道场等,哪吒逐渐变为中国的“本土神仙”。及至宋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形象,已经初具模样。《搜神大全》中的哪吒,本为“玉皇驾下大罗仙”,因“世间多魔王”,玉皇才令其“托胎于托塔天王李靖妻子之腹”行惩恶扬善之责。此时,哪吒“浴东海”“杀龙子”“射石矶”“剔骨肉”的故事雏形已经出现。哪吒形象的成型,归结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对其进一步丰富,《封神演义》的第十二回至第十四回,用很大的篇幅扩写了哪吒的身世、经历等内容。至《西游记》成书,哪吒的形象进一步丰满,如添写了哪吒在修成正果之后与孙悟空对战、帮助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

“哪吒”影视形象的形成、流变与超越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形象

  自电影流入中国,哪吒的形象不再拘泥于文字与绘本,开始走上银幕,但是,关于哪吒身世经历的描述变化不大,均为“天神”受命脱胎于李靖妻子之腹,后“闹东海”“析骨肉”与“道成藕身”。但在诸多影视作品中,哪吒的“前世”和“师从”都有不同的解释,多数影视作品都选择灵珠子转世与师从太乙真人作为主要前提设定,但也有部分影视作品“另辟蹊径”,将其前世设为“魔珠”,并加入《三教搜神大全》《封神演义》与《西游记》中未曾出现的情节,如“大战红孩儿”“劈天救母”等。更有甚者,还将“自刎陈塘关”“拆骨析肉”的经典剧情进行改写。

“哪吒”影视形象的形成、流变与超越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中的哪吒形象

  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严定宪等,1979)横空出世。在拍摄整部影片的高潮——¬¬哪吒自刎一幕时,导演吸收了“十七年电影”的经典镜头语言,以交叉蒙太奇、镜头角度渲染烘托气氛,让哪吒在仰拍视角下展现出一种“高大全”的气魄。电影中哪吒自刎的情节不仅仅是为父亲解围,也是为陈塘关解围,即哪吒作为李靖之子,在“大义”面前,不仅要保全父亲的形象,更要保全陈塘关全镇百姓。与原著不同的是,哪吒在“自杀”前并不知道自己死后可以保全魂魄,这种“崇高式”的死亡,使得哪吒成为那个时代中重要的文化精神注脚。影片中,太乙真人为哪吒“再塑藕身”,并配得“红缨枪”“风火轮”与“三头六臂”。与原著中哪吒将父亲李靖视为仇人不同,电影《哪吒闹海》的矛盾在哪吒与东海龙王之间展开,最终,哪吒降服了为患一方的龙王,让陈塘关得以风调雨顺。哪吒虽始终无法跳脱宗法观念的束缚,却另辟蹊径地“逃离”身体的约束,寻找到一条代表人民同皇权、神权斗争的路径。此后,大型系列动画片《哪吒传奇》(2003,张藜)的开播,更是在无数观众心目中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的“少年英雄小哪吒”的形象。

“哪吒”影视形象的形成、流变与超越

大型系列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哪吒形象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再度复苏,产生了一批如《大圣归来》(2015,田晓鹏)、《大鱼海棠》(2016,梁旋、张春)、《白蛇:缘起》(黄家康,赵霁,2019)等“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这些国产动画电影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名著的故事桥段,并积极吸收当下文化语境中阐发的新意味,为国产动画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学习的路径。《哪吒之魔童降世》(饺子,2019)便是在这样一种“国漫复苏”的电影文化语境中走出来的一部动画电影。作为80后新人导演,杨宇(艺名饺子)在这部影片中融入了许多当下年轻人心目中经典的影视元素,如影片中“脚踩灭火”与“一人顶天地”,可以看出是对《大话西游》(刘镇伟,1995)经典桥段的模仿与戏谑,而众人被冻成冰块的剧情,则能在《哪吒闹海》中寻得踪迹。作为观赏“日漫”“美漫”成长起来的“80、90”世代,杨宇的作品中都透露着些许经典漫画的影子。敖丙的形象塑造明显可以看出是对《千与千寻》中“小白龙”的形象与功能的借鉴,与原著及诸多前作中将敖丙塑造为“恶龙”不同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将其设置为哪吒的“双生”,并在某种程度上还出现了“耽美”倾向。其次,在人物美术形象的塑造上,《哪吒之魔童降世》摒弃了自《大闹天宫》(万籁鸣、唐澄,1964)以来中国动画片所追求的“装饰性”与“水墨意境”,而是学习《玩具总动员》式的皮克斯三维立体动画。再次,在身体表现上,过去哪吒的身体成长是通过“再塑藕身”而形成,《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却能“自如”地掌控自己身体的“大”与“小”;不仅如此,影片中的“哪吒之死”被改写为受天雷,同样是“慷慨赴死”,与“拆骨析肉”式的自刎相比,却少了许多“悲愤”之情。从“自杀”到“他杀”的转变,实际上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影片营销词是错位的,“甘受天雷”本身就是一种宿命论极强的语调。作为“封神榜宇宙”的开端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身上所肩负的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电影这么简单,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系列续作的“命运”,在将“哪吒”转译至当下文化语境的进程中,主创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文化元素的干扰,选择“杂糅”的方式看似给影片带来更多的文化内涵与解读空间,但实则有可能丢失经典人物最重要的精神内核。

“哪吒”影视形象的形成、流变与超越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

  哪吒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代表“反抗”与“正义”的形象,千百年来广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脱胎于多种文学底本中的哪吒,虽然其形象与孙悟空相比不甚明朗,但这种“多语义”同时也为其带来多重角度解读的可能,“儒”“释”“道”三种思想在哪吒看似“弱小”的身体中交绕,并在不同文本中阐发出不同的意味。对哪吒形象的影视开发与解读,不仅要做到“常述常新”,还要从深层次的文化意味中对哪吒的形象进行把握。(汤雪灏)

 

  “哪吒”影视形象的形成、流变与超越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