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小剧场戏剧《家客》“一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小剧场戏剧《家客》“一改”修改会专家发言摘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23 17:0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区分现实与想象两种戏剧场景

  黎继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原主编、编审):

  这部剧的结构极其独特,此外,三位老师的表演非常精彩,准确、生动、传神、炉火纯青,这是该剧一个最大的亮点。

  此外,我有一个建议。由于这部剧是一种独特的戏剧结构,为了让观众看明白看清楚,建议创作者对全剧结构做一个加工和梳理,区分出真实场景和想象中的场景,让观众更容易看懂、看得更加清晰。我建议每次弹吉他开始前,讲一句话,比如,“1976年马时途回来了”“1976年马时途回来了又走了”。

  精心打磨剧目细节

  汪守德(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

  小剧场戏剧《家客》充分体现出话剧艺术的魅力,可以作为院团的保留剧目经常演出。整部剧通过人生的错位,给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的独特视角。同时,三位主演的表演精彩至极。

  在剧目的细节方面,有几个小建议。首先,剧中马时途从《新民晚报》得到莫桑晚上学和结婚的消息,这在那个年代是不太可能的。当时,这种私人信息在媒体上是很难见到的。因此,这个细节可以再进行推敲,改为通过别的渠道获取。第二,剧中的“40年之后”,是2016年,但莫桑晚手里使用的电话还是老式的听筒电话,这个和时代不太符合,剧中的道具应该更现代一些。

  戏剧风格质朴简约 篇幅长短可再均衡

  廖向红(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小剧场戏剧《家客》结构精致、衔接巧妙,三幕戏展示了三种生活状态、三种可能,三种选择、三种人物命运关系,虽然外部戏剧结构是假定的,但每一幕戏内部的剧情细节又具有生活的真实,耐人寻味,人物命运和人物关系设置引人深思。导演很好地把握话剧的风格,处理得质朴、简约、内敛、细腻。三位老演员表演松驰、准确、收放自如,特别是他们表演过程中的一些即兴交流,闪现着表演的火花,很见功力。

  然而,三幕结构代表了三种“如果”或者是三种“可能”,但是第二幕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会给人一种第二幕才是真实的感觉,这就是篇幅差异带给观众的一个误导。因此,我建议如果编剧想展现三种可能,应该在三幕篇幅的长短上进行均衡。

  平实表演氤氲出人生百味

  蔡体良(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原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这部剧虽然讲述的是三个人的故事,但它刻画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选择。演员表演得很生活、很真实,把观众完全带到剧情之中。但是,我认为这部剧还可以更生活一点,有些剧情的处理还可以适当尖锐一点,现在还是比较温和。

  这部剧给我一个很深的感受,话剧演员的性格、经历与其扮演角色的匹配度直接影响着作品呈现的效果。《家客》中的三个人物与三位表演者的生活经历十分贴近,表演者在把握历史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对角色诠释得非常到位,表演细腻,让人很感动。

  一部有望攀登艺术“高峰”的话剧

  李法曾(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家客》这部作品是难得一见的一出好戏。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价值取向都很好,思想深刻,语言精练,节奏适中,人物关系处理得十分精准,人物内心充实。该剧曾编写了九稿,我对这部剧的评价就是编剧、导演、表演、舞美设计俱佳。

  当然,剧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部剧的台词很棒,生动而感人。但有个别台词听不清楚,我建议在音响上下些功夫,这样既能展现出规定情境下的台词,也能让观众听清楚剧情内容。

  乐队与舞美稍显不和谐

  钟浩(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导演):

  谈到荒诞与现实的问题,《家客》这部剧就正好体现了一些荒诞,但荒诞里的现实又是如此真实,进而引发观众的联想与思考。我认为,这正是这部剧最大的魅力。

  我表达一个比较个人的观点,我认为乐队和歌者破坏了剧中既荒诞又现实的场景——歌者在舞台上演唱,上下台较为随意,同时乐队演员、歌者的气质与三位主演有一定差距,画面显得并不和谐。舞台美术设计方面,有些动作略感奇怪。比如两位演员唱英文歌的桥段,看似是展现了平淡的生活,却让观众联想无穷,这种感觉是与这部剧的气质相一致的。但是,剧中存在一些并不符合剧情的动作,建议进行调整。

  叙事逻辑上可以更加清晰

  冯俐(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一级编剧):

  《家客》这个名字跟这部剧很契合,两个丈夫就是家人与客人之间的转换,女主人就像是生活的主人,但其实所有人又都是生活的客人,有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家是永久的,而客是临时的、偶然的,是不会久留的,是不属于这里的。

  我想在整部剧的结构衔接方面提些建议。现在的叙事角度,到底是作者的遐想还是莫桑晚的遐想,这一点可以再去聚焦斟酌,理清这一点后,本剧的叙事逻辑可能会更加清晰。我认为,导演十分重视该剧的剧本,也尊重这个剧本现在的特点——尊重了它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但是有些地方建议深入刻画。

  从更大众的视角去演绎故事

  刘远(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一级演员):

  话剧《家客》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只是缓缓地叙述了生活里的琐事,看似不经意的戏剧处理却深深抓住了生活的本质,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然而,目前本剧的节奏有些平缓,有些地方稍显啰嗦。我是一名演员,会经常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如何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欢乐,希望话剧可以走进更多观众的心里。我建议,话剧中体现小资情调的东西应该再少一些,让我们的戏剧能被更多的老百姓接受,这样或许更有利于话剧的传承和传播。

  精彩细节令人拍案叫绝

  康尔(南京大学艺术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这个剧的叙事结构采用了非常现代先锋的做法,很多细节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比如,一个退休多年的副局长口袋里还有以前办公室的钥匙,绝;一个爱慕女主角的男人居然40年在外地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把她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整理出一本简报,妙。

  说下我对该剧的建议。第一个是逻辑层面,第二幕莫桑晚见到意外归来的马时途,这时的人物的反应不对。两人40年不曾谋面,第一反应是要问“你这40年都干什么去了”,而不是“他的到来会对我的家庭造成什么伤害”,这才是一个正常思维下的追问。第二个是思想层面,建议通过这个剧表达主人公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以及对过去的认知和感悟,建议创作者应在这方面继续打磨,深入挖掘。

  鲜活灵动的形象,深入浅出的哲思

  刘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家客》是一台没有烟火气的生活哲理剧,简简单单的生活,实实在在的人生,飘忽不定的命运,深入浅出的哲思,个性鲜明的人物,鲜活灵动的形象,平淡不惊中的感叹,记忆反思中的追寻,让人印象深刻。

  我有两个小建议。第一,马时途在见到他的前妻莫桑晚之后说了一句“我对不起你”,我建议台词要放在当时的背景下进行设计,起到思考人物的内心的作用。

  第二,剧中始终都有一句话,1976年马时途从唐山回到了上海。1976年唐山大地震,他能回到上海吗?这个究竟是荒诞戏剧所应该有的情节,还是有一些情理上的疏漏,对此,我没有跟编剧进行过讨论,希望这个疑问可以供创作者思考。

  一次现实主义的突破性探索

  欧阳逸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一级编剧):

  《家客》之所以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是编剧和导演以及主演他们对生活的解释,是用“四维”的方式解释的。话剧中的人物,好比是四面镜子相互照应,把现实生活照得非常得广阔,一个家庭三个人形成了四个组合,这四个组合又延伸为所有上海人的生活,这就是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奥妙。

  这是现实主义题材具有突破性成功的一次探索,改变了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角度,对生活的反应角度,对生活的触摸角度。这出戏特别关照了观众的心理,剧中的猜测与联想正是普通大众想要追求的,应当说,这是一部编剧、导演、演员与观众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部作品。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