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花椒之味》:滚烫火锅里的情感羁绊与释然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花椒之味》:滚烫火锅里的情感羁绊与释然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24 10: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系博士研究生 魏兵

  近期,陆港台合拍的《花椒之味》上映,以细腻温和的文艺腔调打动了不少观众。影片由香港新锐导演麦曦茵执导,改编自张小娴的书信体小说《我的爱如此麻辣》。相对原作,影片仅保留火锅结缘的线索和人物关系的架构,叙事重心转向同父异母的三姊妹彼此接纳并自我救赎的“轻成长”故事。

《花椒之味》:滚烫火锅里的情感羁绊与释然

《花椒之味》海报

  《花椒之味》既有《海街日记》中的温情与疗愈,也有《饮食男女》中的世故与怅惘,但它又是独特的。女性导演的温润细腻赋予滚烫火锅的,是溢满烟火的豁达释然,一味调料成为情感的联结纽带,也是自我找寻的抚慰剂。 

  片中的夏家是极端戏剧化的家庭组合。父亲夏亮在香港大坑经营一家名为“一家”的火锅店,独自抚养女儿夏如树。但即使他生病离世,也没有向如树坦露他的秘密——在台湾和重庆的女儿如枝和如果。直到如树在父亲遗留的手机中发现了联络记录,三姊妹才首次在葬礼上相认。童年的如树被母亲告知父亲的出轨劣迹,也目睹父亲重归家庭的悔意担当,所以一直以来对父亲情感感到不安;如枝享受过短暂的三人温馨时光,但自成为欧阳如知,被母亲冷嘲热讽的撞球事业成为守护她的盾牌;被母亲称作侄女的如果,张扬直爽的外表下是对外婆的呵护与关心。上代人的爱恨纠缠,使三姊妹各自在破碎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在共同找寻父亲火锅秘方的过程中慢慢疗愈成长的伤口。

《花椒之味》:滚烫火锅里的情感羁绊与释然

《花椒之味》剧照

  《花椒之味》的情节工整有序,由夏亮在人声鼎沸的舞火龙场景中拉开三姊妹关于和解的故事帷幕。麦曦茵曾谈到构想初衷:“《花椒之味》的情节工整有序,由夏亮在人声鼎沸的舞火龙场景中拉近关系的反思”,由此形成本片三条叙事线。

  夏如树直到父亲病重才肯穿过西隧回家,得到的却是父亲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火葬纸。,面对这样的不幸,她毅然决定经营火锅店,也重新认识父亲。她在伙计萝卜、麻醉医师蔡浩山和前男友郭天恩的口中慢慢描摹出父爱的模样,也在生活的种种细节中,终于体会到父亲无言以表的深爱——不喜欢别人叫自己名字的固执、旧房间常换常新的床单、被父亲捡回珍藏的旧物和儿时父亲录的英语听写磁带。

  客观来看,电影对夏亮没有摆出道德卫道士的姿态。他是有缺陷的:作为情人他没有担当,作为丈夫是不称职的,作为父亲同样缺乏与女儿们的顺畅沟通。但我们正是从这些不完美中,才能看到默默努力改过自新的鲜活的夏亮。正如此,如树才慢慢地跟已逝的父亲、跟前任、跟自己和解。

《花椒之味》:滚烫火锅里的情感羁绊与释然

《花椒之味》剧照

  外表冷淡的如枝在新家来去无挂,虽然渴求依赖,但与母亲的隔阂使她始终不能融入新家中。撞球运动是她的事业,也是母亲与父亲默默关注的情感纽带。不过,生父太遥远,他只能在深夜点支烟回看录影带;母亲太执拗,她只能默默在看台远观。终于一段谈心漫步,如枝装作绊倒母亲,双方才豁然开朗。原来,有的人是在爱恨纠结半生后,才懂得活在当下。

  如果与年迈婆婆明明相爱,却无法止息未来会失去对方的焦虑和恐惧,直至将时日无多的顾虑成为负载双方的包袱。在逐渐解开自我保护的躯壳后,如果终于在嘉陵江畔向婆婆袒露心声:“人离开这个世界,就好像搬家,住到活的人的心里面”。摘掉死亡狰狞面孔的祖孙俩,共同直面生活的一切,相拥而泣。

  没错,内心的伤痛是伴随双方的理解而被治愈的。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对方不能理解自己,选择“用一种痛去掩盖另一种痛”,往往事与愿违。可只有大家在相互释然时,滚烫火锅中缺少的那味与花椒相配的秘方才能揭晓——如枝母亲最爱的红酒。但这,却也是夏亮未言的爱与终生的遗憾。

《花椒之味》:滚烫火锅里的情感羁绊与释然

《花椒之味》剧照  

  《花椒之味》没有大悲大喜的情绪起伏,也没有艰涩难懂的剧情障碍,却在不温不火的诉说中徐缓地释怀羁绊的情感与深藏的柔软。其实,人与物、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终究是没有解不开的结和化不开的怨。或许,坦诚以待的有效表达与沟通,可以掀开有限岁月中无限的流光溢彩。影像风格处理得含蓄、淡然而节制,情感释放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生发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动人、鲜活的味道。正如花椒之味,入口不甚觉麻,却能掩盖他人不可知的含唇之痛,细细咀嚼,味道才慢慢滋生,令人心旌摇曳,余味无穷。

  许多时候,电影如同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人心的保险箱,细述人情世故中的练达人生。伯格曼对塔可夫斯基的赞誉一语道破电影之为电影的动人之处:“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梦境”。三姊妹在舞火龙的闹市巷尾紧紧相拥,犹如一刹那梦幻的释然解脱,既是洗尽铅华后各自的坦然,也是对往昔岁月流连忘返、百转千回的告别。

  树生枝,枝育果,果又绕树而生,两岸三地的亲姐妹,虽然彼此性情各异,却注定相生相惜。影片始于舞龙,终在中秋,落幕亮灯,主题曲《好好说》依然回音绕耳,“为什么没好好说,我们便擦肩而过”。或许,只有消散了内心尘雾的人,才能读懂圆月的完满。(魏兵)

 
  《花椒之味》:滚烫火锅里的情感羁绊与释然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