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炽烈苍凉的悲歌共舞,盛开不败的兰花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炽烈苍凉的悲歌共舞,盛开不败的兰花花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24 15: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炽烈苍凉的悲歌共舞,盛开不败的兰花花

——民族舞剧《兰花花》“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

  激荡八百里秦川大地、响彻半世纪黄河岸边的陕北民歌《兰花花》,自诞生起就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反复演绎。几年来,民族舞剧《兰花花》以其强烈的叙事性和悲剧性,深受观众喜爱。几度重排、不断巡演,将这段爱恨交织、荡气回肠的凄美传奇以舞剧的方式在舞台上延续。

  2019年8月2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民族舞剧《兰花花》“一改”专家修改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和主创团队共同探讨了经典题材再改编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工修改提高该作品,从“高原”攀登“高峰”,展开了深入研讨。

  经典改编的现实意义,布局平衡的独创思维

  “通过舞剧的方式把经典民歌具有的文化品格,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韩生对此评价很高。认为这一经典题材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成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做了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尽管如此,从民歌到舞剧的改编,首先就面临一个问题:《兰花花》这个题材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欧建平指出,在舞剧故事的尾声中,应该提醒观众思考《兰花花》的现实意义,巧妙提高它的立意,这是主创团队需要进一步修改提高的地方。

  编剧创造性的思维不仅在主题挖掘方面显得特别重要,在构思布局上更加不可或缺。民歌体现的人物关系与爱恨情愁非常丰富,但其素材还不足以支撑起一部舞剧。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副团长、一级编导王勇认为,这个剧最大的成功是找到了原生态、民间性题材与舞台艺术间的契合点、平衡点。在度的把握上,主创团队从编导、编剧到舞美设计、服装设计都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陕北风格的同时,进行了更加写意、含蓄的处理,让这部舞剧更具文艺气质。

  《兰花花》这个题材值得深入挖掘,专家们对待它不是微观地看成一个作品、一部舞剧,而是将它当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责任。剧中大悲大喜的沉浮起落,都化作震撼人心的极致高歌。韩生认为这是创作者通过艺术创作对现实生活苦难的一种补偿,也是中华文化“自强不息、乐天知足”的一种审美表达。全剧以一曲苍凉高亢的信天游结束,将传统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舞蹈语言的集中外化,叙事结构的总体构建

  《兰花花》的表层故事叙事性很强,而舞剧最擅长的就是表达情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一级编导左青有一种观感:故事讲得非常完整,但是缺少一种打动人心、触及灵魂的时代色彩。究其原因,正如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邓一江所说,是有些段落中的戏剧表演过多,舞蹈不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于平觉得,《兰花花》应集中精力在两个方面下功夫:在舞蹈语言上,舞蹈动作应把人物心理表达得更加细腻;舞剧结构上,要找到一种总体的叙述方式,要建构舞剧《兰花花》的一种独特的形式感。

  也就是说,不仅要平衡舞蹈与戏剧表演的关系,更要充分发挥舞蹈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尤其要集中地、更加细致地去刻画兰花花的心理和性格。韩生指出,这部舞剧重要的修改方向是充分发挥舞剧以情动人的表现力,进一步强调男女主角的挚情挚爱,让观众感受到那种痛彻心扉的大爱。

  在舞蹈编排上,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很多重要的舞段游离于舞剧剧情,应该找到更加紧密的结合点,使舞蹈紧紧围绕兰花花人物命运展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欧建平建议,男女主角双人舞各个舞段之间,从人物密度到动作难度,要有一个递进关系,才能助推情节矛盾和人物关系的发展。

  在结构设计上,第三人称叙述方式的使用具有独特性,全剧以老年杨五娃的回忆贯穿各场次,讲述了一个回忆中的故事。但这一形式在运用上还不够精妙、不够大胆。邓一江认为,应该调动各种舞台手段,让观众走进老年杨五娃的内心深处,走进每一场戏剧的情境中,要让老年杨五娃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兰花花》故事的核心是兰花花对自我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过程,“抗争是舞剧故事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原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舞蹈编导韩真谈到。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中心一级舞美设计任冬生也认为,这个剧有一种莎士比亚悲剧式的人物性格在里面,这种题材我们舞剧是比较少见的。在人物命运抗争方面,要注入今天的审美观和时代精神。所谓时代精神,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讲,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揭示人物抗争的心路历程时产生的巨大震撼力。

  滚动资助为提升,精心推敲抠细节

  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副团长、一级演员刘晶认为,一部好作品必须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够打造出来。《兰花花》无论从编导、音乐创作,还是舞美设计、服装设计、人物造型、演员表演等都是强强联手,充分体现了主创团队和总导演的艺术功力。这个作品具备了成为传世经典之作的潜质。从精品到经典,《兰花花》还需要更多的考验和打磨。

  在舞剧架构上,王勇指出,“尾声”部分有画蛇添足之嫌,仿佛为了结束而结束。之前“殒命”的情节已经将全剧的情感推向高潮,又做这样的编排设计,就显得有点生硬和多余。

  在细节处理上,韩真认为要抠得更细一些,更直截了当一些。比如杨五娃和兰花花的命运纠葛,不管是宿命还是抗争,最后是黑暗还是光明,编剧到底要说什么,这种表达出来的意向要更明确、更坚定。演员对小段落的情感把握到位,在情感的整体节奏上前后表现缺乏变化,要更成熟地思考角色,更细腻地表现情感的起落。

  在舞台空间的运用、道具使用等方面,专家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舞美设计要给演员、导演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下一步要对剧情、人物、相互的情感交织做更多黏性的补充,将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视觉手段呈现出来。任冬生指出,在灯光上,太多的光束破坏了情感的连贯性,有必要加以改进。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研室主任、教授郝维亚在音乐方面提了一个建议,主题音乐对主题内容的推动力不够,刻画人物比较受限,作为本剧的主题音乐,《兰花花》这首民歌应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更大胆灵活一点;另外,歌手演唱时要准确把握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和艺术特点。

  在真诚的探讨中,主创和专家们更像是完成了一次共同创作。《兰花花》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所表现的陕北地域文化气息让观众及专家们产生强烈共鸣。它的价值不能仅以一个时代的标准来评判,盛开不败的兰花花,还将在艺术舞台上继续绽放。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