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死亡、信仰与主体性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死亡、信仰与主体性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9-25 09: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硕士 郝瀚

  英格玛·伯格曼作为享誉世界的现代主义电影大师和哲学导演,与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前苏联导演塔尔科夫斯基并称为电影界的“圣三位一体”,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艺术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伯格曼电影素以深刻的主题表达与晦涩的作者风格著称,他利用影像媒介致力于阐释高度抽象化、哲理化的严肃议题,包括对生死问题、宗教信仰以及主体位置的追寻。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死亡、信仰与主体性

英格玛·伯格曼

  死亡的哲学

  伯格曼的电影深受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哲学影响,如海德格尔曾在《存在与时间》中指出:“死亡作为无时不在的可能性悬临在存在者的境遇,标画出人是向死的存在”。但正是基于这种向死的生存状态,艺术家才意识到生命价值,激发出主体的创造性动机和价值实现动机,从而滋生意志的实践活动。伯格曼的死亡哲学实则是对死的一种假想,影片中对于死神的塑造实际上只是他对死亡物化的一种假象。

  在《第七封印》中,“死亡”以死神的形象出现。片中死神是一位身罩黑袍,手持镰刀和沙漏的男子形象,他成了仲裁者和拷问者,以第三者的身份冷漠观察着人们面对灾难时的表演。在那场给欧洲造成巨大创伤的黑死病中,死亡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上帝在关键时刻把人们抛弃了。人们的信仰动摇了,地狱不再可怕,因为人间就是地狱。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死亡、信仰与主体性

《第七封印》剧照

  伯格曼的死神是上帝的另一个侧面,上帝在此发挥了审判和死亡的功能。在伯格曼的眼中,上帝只是一个被塑造出来对抗死亡恐惧的偶像,于是影片中死神代替了上帝,决定着人世间的一切。他可以与骑士下棋,真实地存在着。

  伯格曼通过影像探讨生与死,强调人要正视死亡。影片中充满对上帝的质疑,印证了尼采“上帝已死”的宣言,否定和批判成为他的电影的基本精神特质。死亡与上帝的关系、生存和死亡的关系成为他多部电影主题。

  信仰的姿态

  伯格曼出生于一个传统守旧的新教路德宗家庭,父亲是一位严厉的牧师,因此小伯格曼在童年时期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自传《魔灯》中曾说到:“我从小被灌输这样的观念,罪恶、忏悔、惩罚、宽恕以及谦恭等等。”这使他以后的很多作品涉及到长久以来萦绕在世人心中的敏感问题——上帝与人的关系,即对于信仰的态度上。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死亡、信仰与主体性

《呼喊与细语》剧照

  真正让伯格曼困惑的不是信仰哪一个宗教,而是对于宗教的态度。追求,自省,怀疑是伯格曼对于宗教的态度。在伯格曼自传《魔灯》一书中他曾这样说到:“对于我来说,宗教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我从未停止去关注那些问题,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在《呼喊与细语》中,主人公阿涅斯因为忍受病痛的折磨而不时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肉体的折磨导致其生理上对于死亡的极度恐惧。他的两位姐姐并没有在精神上给予阿涅斯慰藉,反而加深了阿涅斯的病痛,导致他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两位姐姐实则象征着死神,其对于阿涅斯痛苦的冷漠和旁观,正是伯格曼对于宗教的态度。

  对伯格曼而言,宗教的本质在于审视人的内在问题,在追问灵魂的同时也在进行灵魂的体验。可以看出,伯格曼怀疑上帝,但又需要上帝,所以值得注意的是,伯格曼并非彻底拒绝了上帝的信仰,他认为对于上帝,应该先打破上帝的狭隘的、限制的形象,然后再接受。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死亡、信仰与主体性

《假面》剧照

  就像伯格曼在《魔灯》中所说,“我全部的生命都在与上帝之间的痛苦和不快乐关系中斗争着”“上帝并不存在,因为没人能证明他的存在,如果他真的存在,那么他一定是个恶劣的神,心胸狭隘,充满不可饶恕的偏见……这个世界如同斯特林堡所说的,是个粪坑。”

  隔绝的主体

  伯格曼的电影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尤其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存在主义将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当作最真实的存在,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将人之主体性放大。

  在《假面》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感受到伯格曼对于孤独的追问,整个影片没有过度的色彩渲染与文字修饰,在情节上淡化处理,通过着力修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表达出主人公对周遭世界的冷漠和隔绝。此外关于这种人性的孤独在伯格曼的影片中几乎处处可寻,像《羞辱》中的一对夫妻处于几乎与世隔绝的隐居状态,《呼喊与细语》中三姐妹的不能沟通……而伯格曼也常常将自己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放在一座孤岛中,如《犹在镜中》中用人物所处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像孤岛般充满孤独与隔绝、冷酷与痛苦。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死亡、信仰与主体性

2006年,导演李安到瑞典法罗岛拜访英格玛•伯格曼

  总而言之,伯格曼电影显示出如梦似幻的迷人气质,抽象晦涩的影像探讨着肉身与灵魂永不调和的母题:生存与毁灭、信仰与怀疑、自由与隔绝……这些困扰着人类的永恒命题同样困扰着伯格曼一生,在他的影像书写中超越种族、阶级与地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郝瀚)

 
  英格玛·伯格曼电影中的死亡、信仰与主体性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