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自然
——访青年艺术家顾秀华
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艺术领域的重要问题,歌德认为“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同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谋而合。“师造化”时,艺术家是自然的学生,而“得心源”后就成为主宰,因为在艺术创作的世界中,艺术家享有特权,可以随心运用自己的技法创作出符合艺术追求的作品。青年艺术家顾秀华就是在版画《复归自然》的创作中,将一直热爱的自然万物刻画呈现,展示了一幅“当代山海经”般的唯美画卷,也传递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2017年,顾秀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立项资助,2019年,版画《复归自然》获得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
顾秀华2008年进入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目前已从事木口木刻十年之久。作为一名热爱自然的青年艺术家,他创作了《自然审判》系列、《螳螂捕蝉》系列、《复归自然》系列等版画作品。自然既是顾秀华创作版画的灵感来源,也是艺术的表现对象,在一幅幅以自然为主题的版画中,传达出顾秀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自然审判-蛙》木口木刻 30cm×30cm 2011
《螳螂捕蝉-变色龙》木口木刻 37cm×40cm 2013
创作版画《复归自然》的契机是什么?
顾秀华:《复归自然》是我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系列作品的总结。创作《复归自然》的想法曾一直在我头脑中酝酿,从构思创作过程中的反复推敲,到创作草稿的不断修改,都是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我的创作形式为精细的木口木刻,是版画创作中比较耗时耗力的一种形式。以这种形式创作一幅藏书票,耗时半月有余,更何况如此之大的作品,因此,《复归自然》的创作不只是考验我的专业能力,更考验我的耐力。幸运的是,我的创作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让我可以继续坚持自己所爱的专业,刻画自己的作品,完成我的梦想。
在《复归自然》的创作过程中,有何难忘之事和艺术感悟?
顾秀华:比较难忘的就是项目到中期的时候,由于我选择的是木口木刻,通过花鸟鱼虫建构自然之态,所以对于动物的灵活性与植物真实再现性要求极高。在《复归自然》中有颗树木,树根缠绕枝繁叶茂,为了更好地体现树木的生命力,我反复进入山林采风,仔细观察树木的生长,感受自然的气息,让画面呈现得更加生动。因此,如果想更真实地完成作品,就要深入自然,感受自然,体会自然。
《复归自然》 木口木刻 150cm×100cm 2018
您认为作品最大的创新和特色是什么?
顾秀华:《复归自然》在画面形式上有所不同。一幅好作品不仅仅是表达内容,外在的形式同样重要,外在表达形式美,内在传达情感状态,内在与外在的相互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状态。
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我采用了中国传统中对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称美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在中国的建筑、绘画、对联、书法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对称的美是客观存在的,在自然界中是随处可见的,如蝴蝶的翅膀,花木的叶子等,它是一种自然的形式美。对称在视觉上有自然、均衡、协调、整齐、庄重、典雅的朴素之美,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顾秀华近照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您的艺术创作、职业生涯,有何积极意义?
顾秀华: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是对我作品的肯定,激励我继续为版画梦想而努力。《复归自然》是我目前尺寸最大、用时最长的作品,由于木口木刻的特殊性,对刀法、纸张的要求都极其严格,并且为了达到气势恢宏的效果,我反复斟酌画面效果,难以落下刻刀。国家艺术基金对我的资助,在此次创作给予我足够的信心,让我有勇气去创作。
同时,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对我的职业生涯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资助的期间正好是我毕业和就业的期间,这段时间我一直很迷茫,不知当初选择的专业可否坚持下去,甚至一度想过放弃。正是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更加认可,也为我的梦想注入新的勇气,可以继续坚持我的版画创作。坚持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会克服种种困难,争取向自己、家人、老师和社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光明网记者张义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