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迹撷思
——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中山西青年创作为例谈地域性艺术语言的时代表达
作者:太原美术馆 张茜茜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类作品成果运用,从学术理论和艺术实践两个层面持续性的扶持青年艺术发展。青年艺术家们作为可爱、可信、可为的新时代文艺工作奋进者,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把情感与对艺术的炽热追求相结合,以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和多元化的艺术探索,敏锐的艺术视角,表现出具有时代特点的先锋艺术力量。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以“为时代画像”为山西太原站主题,作品在题材表现和方式呈现上更加多样化、丰富化,也展示出了全国青年艺术家地域性语言特征,更体现了这一平台搭建的必要性。为进一步探究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青年艺术创作的地域性表达的特殊风貌建立了研究基础,也能够通过对本地域青年艺术家及作品的梳理与分析,挖掘青年艺术创作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发展方向,探索青年艺术语言与时代的新交流、新对话、新成长。
“中国艺术新视界”注重每年巡展地的选择,以期待在地域文化传播与交流上达到更深的、更广的受众辐射与发展。2019年首站选择在山西太原开启,意义深远。三晋大地,是华夏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重要根脉,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就绘画艺术而言,北齐有杨之华,唐有王维、荆浩、米芾、张彦远、郭若虚,南宋马远、明末傅山亦足为三晋后人引以为荣。他们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三晋大地的黄天厚土和三晋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都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山西太原举行的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中展出的六位山西籍青年艺术家王永生、曹峰、勒瑞强、史海昌、张宏、刘益轩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本地域相关元素进行创作,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视觉艺术语言。本文以这些青年艺术家为例谈谈地域性艺术语言的时代表达。
地域艺术语言的选择与传承
地域环境产生文化,从而开展交流,丰富的交流促进新的文化发展。由于地域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政治经济的不同,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与丰富性。画家本身受到所在地域文化的影响,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或传承其特质,在观物的同时也往往都是选取自己所熟悉的地域文化去不断关注与探寻,构建与再造。因此,画家在创作时的主题选择、表现方法、风格呈现上地域艺术语言的选择与传承往往是与生俱来的,其表现出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属性也是自觉而来的。
参展艺术家王永生是一位善于思考,又能准确捕捉地域语言文化的青年版画艺术家。他一直钟情于黑白木刻艺术创作,并针对传统笔墨关系与刀法表现进行研究和探索。而在我看来,他更像一个真诚的地域文化时代记录者,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你总能看到最朴实的、最真诚的、最温润的生命流动,一直潜心默默坚守山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母题的创作。
优秀创作的最基本条件是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很多青年探索者,一味追求画面所谓的艺术语言,只关注画面的技术性和材料性的特征,不用心挖掘自己的选择题材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这样即使画面效果看起来很有效果,但缺乏品读感和文化传递感,就会显得肤浅。
王永生研究山西历史文化,并善于将对传统地域文化元素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理念中。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他的版画作品《三晋古城祁太平》就是其代表作。该作品以黑白木刻的形式,全景式的再现晋商聚集地的场景,将晋商兴起于斯,艰难创业,百折不回,共叙九州太平佳话的历史题材,用艺术叙事手法娓娓道来。选题之初就是旨在积极发掘地域性文化特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所有场景的刻画布置都是实景采风、写生、再创造而来。画面中可以清晰看到从平遥市楼,古城墙,同兴公镖局,日升昌票号,城隍庙,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门楼,宅院和砖木雕等实地采集整理,合理地运用和吸收凸显出来的各种古建筑、雕塑、民俗等元素的组合。整幅画面把山西晋商的昔日生机勃勃的繁荣富庶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前景位置,是押运镖车出行的“同兴公”镖局,和举办传统民俗活动的“日升昌”票号;在中景位置,有市楼和牌坊,以及“自立成”“百川通”等著名晋商字号;在后景位置,重点刻画了小店铺和民居,以及城隍庙角楼等。对地域文化研究表现之深、之细、之精才能达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画面,城墙内外,群落林立,人物往来,车马驼队,树木植株,甚至连瓦片斗拱,服饰佩挂,都刻画的面面俱到。作品以地域语言的再创造,转换表现媒介,展示了一种具有新的感染力和地域共鸣的创作面貌。
《三晋古城祁太平》 木刻版画 128cm×138cm 2017
《三晋古城祁太平》 局部
《三晋古城祁太平》 局部
正如王永生说的“以自己特定的表达方式表现永恒的母题。我们需要重拾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是源于五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源于理性思辨的百家争鸣、源于绚烂多彩的三教合流、源于写实缜密的宋画经典、源于缘物寄怀的笔墨精神等等。作为青年艺术家,坚守文化自信对我来说意味着需要一猛子扎到优秀传统文化中,在继承发展中求得突破和蜕变。”他对地域性艺术语言的选取与传承是发自心骨的热爱,也将继续坚持一直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用一种坚守信仰去不断创作与完善。
在这次的展出中还有一幅作品也是如此,靳瑞强的纸本设色国画《八十七神仙卷》,对“八十七神仙”这一母题进行了当代阐释,作品风格及表现主要吸收山西壁画的表现手法,细品其作,表现手法中壁画的线的应用娴熟其中。以线观其造型,线条圆浑有力,绝妙动人的描述着各个人物,“骨法运笔”,勾线劲健有力又婉转自如,整个画面相宜相衬,古之线条表现精华运其之中。画其古今波澜,传其凝动灵韵,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探寻自我艺术的追求和物象合成后的美感效果与气韵传神,是地域性艺术语言在技术领域、文化思想、观念领域的新的传承与探索。
《八十七神仙卷》 纸本设色 140cm×173cm 2016
地域创作语言的时代性提取
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在新时代文化艺术语境下,作为个体会自然而然的与地域文化精神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头活水,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去芜存菁,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的表现新时代中国文化元素的动人作品,才能够全面、客观、立体地共塑中国的时代形象,助力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晋山列屏,汾河镜开,关镇古朴,田畴锦绣,楼城如画,桥跃飞虹。三晋大地形胜之美、人文之光、风俗之厚栩栩如生。优秀的作品通过定格这种种精彩瞬间,聚焦晋地人文热土,构图巧妙,传达美好意境深远。作品既体现地域文化性、又注重时代艺术性。
同样出现在此次“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中的青年艺术家曹峰近年来一直关注山西风光题材,创作上主要采用写生与创作结合的形式,在选取地域艺术语言的角度同时,以创新性的时代新形式去呈现作品,达到作品的多层次解读与深层次共鸣。
丝网版画《雕梁画栋话山西》为组画,运用当代版画的制作技术(丝网印刷),选取山西古建的斗拱、玄鱼、飞檐、瓦当、雀替等元素为题材,通过巧妙构图,以同感、重组等手法来表现山西悠久历史中建筑艺术的主题,重点反映建筑背后几千年关于人类社会的变迁发展。这组作品的题材选取是典型的地域性作品,但形式感却又有明显的时代先探性,连装裱形式也配置巧妙,合乎表达。整体表现主要通过象征性色彩、符号化图像和时空置换构成方式来呈现,充满了当代的设计感与形式感,运用丝网版画丰富的肌理、透亮的色彩等技法,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更通过这种“印痕”来更鲜明的表达其对山西古建的情感。将山西古建筑的“美”及“思考”,通过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这也是对山西地方文化资源的一种探索和研究,是一种典型的地域语言的时代性创作。
《雕梁画栋话山西》 丝网版画 240cm×180cm 2018
地域表达价值与艺术使命
当代青年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每一个人的奋斗史都融入了国家命运的青春之歌。今天,艺术创作的重要追求,就是将艺术与国家和人民关系作为重大问题去研究。就是要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基础上,适应时代审美观念,进行变化创新,强调艺术创新的当代性,即反映当代人生活、思想和情感,并合乎于世界进步潮流与时代精神。
史海昌的《环卫工人》以纸本设色国画为创作形式表现城市中环卫工人这一职业,以写实的手法,巧致的构图,单纯朴实的色调达成画面强烈明晰的印象,画面朴实有力。他用赞赏的目光看待人们的劳动及生活,前景的人物刻画与背景的城市建筑,精细与粗放的结合,把工作者与远处的建筑交织成一幅色调丰富的画面,以有限的形象刻画表现出了广阔的意境。选题真实反映身边的人和事,反映城市发展中的贡献者,用礼赞劳动的眼光去刻画表现,以关注平凡人物叙事展开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创作。张宏的油画作品《买买提的肖像》表达了“晋疆人民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画中我们看到一种情结的表达,在他的地域意味中,情感传递往往映射着民族共性,艺术家寻找现代与传统中的结合,同时把它们并置在画面中,传达出一种地域性的精神属性。
《环卫工人》 纸本设色 120cm×170cm 2016
《买买提的肖像》 布面油画 50cm×50cm 2017
刘益轩的摄影作品《朋友的自拍照》坚持用古老的工艺来表现世界,也寻找自己对影像的感悟。在刘益轩看来,传统文化的表现就是将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在新的历史进程中赋予新的生命,不断探索传统工艺的精髓,或完善,或创新,他都在注重坚守着自己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与传承感。
《朋友的自拍照》 水彩纸 45cm×60cm(相框尺寸)2017
青年艺术家关注抚育自己的那一片土地的文化足迹,努力挖掘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来与对象交流,来描绘感动自己的生活场景。把生活感悟转化为艺术的,使之或充满个性、或热血沸腾、或饱满深切,才能引起广泛关注,历久弥新。而作为青年艺术工作者更要守正创新,善于从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对地域性的突出文化更应加以梳理与研究,这是当代艺术表达之责任与时代使命。
绘画的地域性问题是美术史一直在观察并梳理研究的一个课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探讨和研究的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发现有许多新现象的出现,需要我们宏观的来做出一个研究与理论分析,通过图像学、阐释学来探究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艺术创作的地域性表达的特殊风貌,发现并深挖艺术创作背后的文化逻辑和发展方向,最终归结出作品的个体风格特征和意蕴,不断创造出时代精品。
艺术的生命,在于贴近地域文化,在于密切关系人民生活、社会秩序及国家民族兴亡的现实表达。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每年持续性的聚合与发现一群风格面貌青春向上的艺术家,从而形成当代中国艺术创作中的新合力,不断呈现中国当代艺术新风貌。
新时代为我们开启了更为光明、宽阔的前景。星光不问赶路者,时光不负追梦人,我辈当毫不动摇、始终如一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代和人民共奋进。更好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人民群众奉献文化艺术精品。(张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