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灾难边缘的机长壮举与电影再现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灾难边缘的机长壮举与电影再现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0-10 11:2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讲师 周才庶

  《中国机长》在讲述英雄事迹的同时,绽放了中国民航事业的集体之光。或许是因为事件本身闪烁着灵韵,艺术加工和意境渲染随之就被忽略。但问题在于,新闻事件的影视化改编只需要再现真实吗?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难道不需要艺术感悟吗

灾难边缘的机长壮举与电影再现

  国庆档期热映影片《中国机长》根据民航真实事件改编,迄今为止票房已突破20亿元,备受关注。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在万米高空遭遇驾驶舱风挡破裂、座舱释压的险情。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度、仪器多数失灵,机长刘传健凭借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坚强意志,迅速手动操作备降,飞机最终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这成为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将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转换成电影作品,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就是再现真实。《中国机长》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客观的电影表达能力。该片导演刘伟强曾执导过《古惑仔》《无间道》《头文字D》《雏菊》《伤城》等不同风格的类型片,不少作品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承载着一代观众的青春、热血与怀旧。《中国机长》则是另一种纪实风格,导演在电影市场中不曾停下探索的脚步。

  《中国机长》在重现事实方面做得相当不错。飞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遇险的反应以及与塔台等多个部门的联系等,都尽量还原事实。乘务员在飞机上的工作、副机长与地面人员的交接、空中管制员的对话等都非常专业。事件的组合、叙事的立场,都能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图。影片并未刻意夸大机长一人的英雄壮举,而是展现了机组人员、民航机构以及空军指挥部的整体面貌。在几近人类生理极限的情况下,机组尚能执行平日训练的标准程序;在飞机失联的情况下,民航局的每一个部门都没有放弃。机场塔台、民航气象局、西南空军指挥部等,为排除这次险情通力合作,及时调度飞机航线。地面的急救中心、消防中心也在紧急行动。每位工作人员都在恪守自己的岗位职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部讲述飞行员故事的影片会成为献礼片。作品在讲述英雄事迹的同时,绽放了中国民航事业的集体之光。

灾难边缘的机长壮举与电影再现

  《中国机长》客观化的事件重现,得到了较高评价。许多观众认为,电影只要再现3U8633航班的惊险备降就足够精彩了。或许是因为事件本身闪烁着灵韵,艺术加工和意境渲染随之就被忽略。但是,问题在于,新闻事件的影视化改编只需要再现真实吗?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难道不需要艺术感悟吗?

  《中国机长》表达了飞行员、乘务员和乘客在生死关头的情绪,特别是袁泉饰演的乘务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可贵的坚定和信任。她那紧张的面部肌肉、强忍在眼眶中的泪水、眼神中透出的坚毅等,都让人为之动容。“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请相信我们的机长,我们会一起回去”,当她一字一句地说出这些话时,也为观众灌足了心灵鸡汤。遗憾的是,《中国机长》的情绪表达也就仅限于此,更多的情感线索未能展开。

  影片开场,天色未亮的凌晨,乘务长独自驱车到达机场,远远地望着同事在男友的陪伴下走入单位。她微微一笑,笑得落寞而孤寂。在她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她正在经历什么困惑?影片似乎无暇顾及又无力展开。影片刻画了乘客的众生相,例如无理取闹的头等舱土豪、去西藏旅行的情侣、回拉萨团聚的藏族母子、去拉萨见战友的老兵、要求给出真相的外国乘客等,但这些人物描摹都只能浅尝辄止。相对用力较猛的是机长的感情。他出门前深情凝望熟睡的女儿,在风挡破裂、骤然缺氧、神志几近崩溃之时,脑海中晃过女儿的面容。影片烘托出机长对女儿的牵挂,旨在表达一位英雄机长的平凡父爱,然而落入俗套。

灾难边缘的机长壮举与电影再现

  《中国机长》对于事实真相的还原度很高,但对于情绪情感的表达又相当乏力。客观再现真的就足够了吗?恐怕并不尽然。电影作品不是新闻报道,艺术感受总是潜藏在观众的期待视野之中。影视创作的本质问题即艺术化的问题,《中国机长》在这一维度的完成度方面,实际上还相当薄弱。用具象的画面来表达抽象的情绪,这是电影的基本功能,也是亘古难题。《中国机长》用惊恐的面庞、嘈杂的声音来烘托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却丢失了情意绵绵的前后故事,剩下了无所皈依的漂浮所指;用机长的旁白来说出“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却留下了空洞的旨趣。

  影片最牵动人心的节点应该是——在暗无天日的死亡边缘,人对生的希望和对爱的承诺,最终机长的壮举使得所有的心愿得以延续。当作品传达人在灾难时刻的意识和行为之时,只有加以充分的人性挖掘和影像表达,才能产生震颤的艺术效果。《中国机长》在这个节点上以摹仿真实为优先原则,于此之外失却了更深厚的精神内核。对人性的挖掘,是古往今来艺术作品真正不朽的命脉所在。伟大的作品,要呈现的不只是真实的直观画面,更是象征性的内在精神。在新闻事件的影视改编中进行人性拷问和哲学追问,这才能够展现文艺作品的神韵,并把观众带进更加深邃的人类精神层面。

  瑕不掩瑜。从电影生产来看,《中国机长》还是具有多重积极意义的。它对于新闻事件的影视化改编、对于现实主义电影的类型探索、对于献礼片的产业操作等,都带来了新的启示。从文本内部来看,《中国机长》以艺术摹仿现实的创作手法有待深入,今后仍然有必要找到对新闻事件更有远见的电影叙事手法、对中国故事更有力量的艺术表达方式。(周才庶)

 

  灾难边缘的机长壮举与电影再现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