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艺术传统涵养中国电影
——“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专家论证会在京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张义文)2019年10月19日,“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专家论证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会议由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承办,旨在探讨“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项目成果的严谨性、创新性及学科贡献性,以及该项目下一步推进、落实与执行工作,加快实现完善电影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中国电影学派理论话语体系的研究目标。
会议现场
来自中宣部文艺局、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西北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近20余位国内电影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在大规模发展后面临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黄金时期。”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侯光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从中华文化的精神源泉中发掘历史智慧,是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路径。他希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北京文艺座谈会5周年之际,与会专家能够就“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发表真知灼见,建言增益,推动中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努力构建一个更为完整的中国电影理论话语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分别致辞。孙立军认为,在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电影应在新的理论高度下有更高的发展,“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项目的推进正是对浮躁的电影产业的一次理性梳理。张宏则表示,论证会议的举办充分说明该课题的专业性、学术性、必要性,如何用艺术传统丰富中国电影的表达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同时,张宏就中国电影近年来发展中较明显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从传统艺术和艺术传统的关系、研究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中国艺术传统与革命传统的关系三个方面提出见解。
会议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主持,他对“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的推进情况作了介绍,并希望借此会议进一步论证项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中国艺术传统不仅包括高雅的艺术,新中国之后的革命文化也应囊括其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认为,该研究站在中国传统艺术的立场,回顾了我国传统艺术达到的成就,并与中国电影相联系,系统分析了中国电影继承、吸收和贯彻了哪些艺术传统。此外,他建议中国电影应加强对青年题材的关注,注意与当下年轻人的交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肯定了“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对推进中国电影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借用习近平文艺思想中的“两创”“三讲求”“四个讲清楚”“培根铸魂”等精神,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研究艺术传统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饶曙光认为,该研究项目体现出中国电影理论建构的本土自觉。他表示,前人关于中国艺术传统、美学精神的理论表述与认证,对该项目中的微观具体论述有一定帮助,研究中所涉及的艺术门类也可进一步拓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项目的研究具有较大挑战,“中国艺术传统来自于中国人的美学观,而美学观又来自于哲学观,把哲学观研究透彻才能解决好审美问题。”他谈到,“从天人合一到道法自然,再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后到艺术中的写意,都离不开哲学观的探讨。”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一川从“写什么”和“怎么写”谈起,认为该项目在“写什么”方面值得肯定,代表了中国电影学科研究的高水平;就“怎么写”提出了写作重点、历史态度、电影创作态度和跨文化等方面的建议。他尤其提到,“要注重以跨文化的视角概括和提炼中国艺术传统观,并将其还原到中国电影文本的分析中,找到中国文化的传统观的本质和核心。”
会议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认为,该研究的整体目标很明确,并从“重心”“立足点”“内核”“开题”和“收尾”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从教材和学术著作的区别、中国电影与中国美学之间的关系、历史梳理和接受美学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表示,“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体现了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从“薄”与“厚”的关系、创新转化的自洽与融通、“编”的结构形式、非主流文化(民间的、边缘的亚文化、次文化)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南京大学亚洲影视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周安华认为,在深度国际化的语境之下,该研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挖掘了民族艺术传统在中国电影中的呈现,。他表示,该研究着眼于文化坚信和审美坚信的考察,剖析了中国的诗、画、曲、小说和中国电影的异同,让民族电影更好地借助地缘艺术的优势,生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电影景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研究员认为,该研究项目侧重于中国艺术传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所表现出的艺术特性或者中国性。他表示,诗词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凸显为中国电影特有的意境风格;中国电影可从传统绘画中归纳出一套构图、色彩、造型的经验,赋予电影造型某种特性;戏曲对中国电影的影响,除了叙事还包括对动作、类型的影响;中国电影的叙事、资源和修辞可以从古典小说之中吸收经验。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认为,该研究体现出文化传承在中国电影中的一种贯彻,也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一种探索和不懈的坚持。此外,他就立足点、行文体例和整合研究力量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认为,该项目具有学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双重价值。首先,中国电影美学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理论体系,该研究已经呈现出了一种雏形、追求和体系,通过将中国电影与中国艺术对接形成中国民族电影的理论体系;其次,该研究面向实践创作,几大板块设置是对具体创作实践的总结;另外,该研究的实践价值还体现在它的教材化,即通过教学影响下一代,从而达到影响中国电影发展的目标。
“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专家论证会加深了学界对中国电影学派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的研究,帮助中国电影从中国艺术传统中汲取营养,继续向前发展。(张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