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犯罪现场》:半出好戏意犹未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犯罪现场》:半出好戏意犹未尽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0-28 17:0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谢伟锋

  电影如何取名,很大程度上影响它的类型归属。就近期上映的《犯罪现场》而言,各国以此为名的影视剧屡见不鲜,有些已经成为殿堂级作品,有些在国内尚属小众传播。因此,不少观众对于古天乐演绎的这版《犯罪现场》,先天性地少了些探知欲。

《犯罪现场》:半出好戏意犹未尽

电影《犯罪现场》海报

  电影开篇,导演冯志强着重使用“故事原创”四个字,为自己作品站场。近年来,港片不乏一些“舶来”之说,包括带来意外惊喜的《无双》,业界表示其有模仿《非常嫌疑犯》的成分。不管是模仿还是致敬,都凸显出在电影工业流水线上,优秀故事资源的稀缺性。相比编剧出身的冯志强能否带来原创的惊喜感,观众对于古天乐的表演则抱有更多期待。

  明星对于电影的加持,虽然有很多泡沫存在,但它始终是流量保证。影片演员阵容——宣萱、谭耀文、安志杰、姜皓文……这些老戏骨们的名字或许已经有些年代感,但看到他们的表演,瞬间心生似曾相识之感。这就是记忆里最纯正的“港味”。

  《犯罪现场》导演的能力是上乘的。一场珠宝行抢劫事件让警察、劫匪和平民席卷进去,从此带来命运的“颠覆”,以及角色的“置换”。随着“犯罪现场”的诸多谜团一一被解开,劫匪主观能动性竟然比警察还要强烈。这种冲突感,紧扣犯罪悬疑的“要害”。

  影片整体处于快节奏,除了几处古天乐饰演的汪新元和宣萱饰演的丁喜悦之间晦涩的情感戏份外。但从角色来看,这些情感篇幅又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关乎到汪新元的内心剖析。好在剧情并没有拖泥带水,而是点到为止。而那一碗“冰糖银耳炖木瓜”,瞬间又让港片美食“番外篇”上线了。不得不说,港片对于食品的剧情赋能,确实是有功底的。

  《犯罪现场》对于剧情的完成度很高,但又太过于完整,以至于悬疑没有出口可循,且没有留下一个余味深长的结尾。从抢劫珠宝行到劫匪被一一杀害,随着“犯罪现场”的推演,正邪两方逐渐错乱又随之清晰。前一秒杀人不眨眼的汪新元转身成了“老年之友”,一脸正义的警官叶守正却是平民杀手的帮凶,这些角色的跨度并非不可行,关键在于影片缺乏自圆其说的能力。于是乎,观众就只能自行揣测:“此处是不是有删减?”

  包括结尾的匆匆了断,以两败俱亡的方式,让汪新元实现了“睡个好觉”的夙愿。但“睡个好觉”的梗怎么来的,前面并没有交待。导演如果想尝试用人格分裂来凸显作品思想上的复杂性,不能仅靠汪新元眼中几处幻觉来叙事,而需要详细阐述。也许是考虑到电影时长,以至于不得不戛然而止。

  《犯罪现场》算得上是一出好戏,但也只是演了半出,让人意犹未尽。客观而言,《犯罪现场》除了几处起承转合略显出戏之外,从悬疑元素的运用到戏剧冲突的设计,都可圈可点。对于许久没有出现扛鼎之作的香港电影来说,仍然留有遗憾。(谢伟锋)

 

  《犯罪现场》:半出好戏意犹未尽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