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晨曦
尼采是十九世纪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本哲学著作,也是其哲学思想的发源之处。在尼采之后的众多哲学思想,如“强力意志”“生命哲学”都始于此。《悲剧的诞生》从悲剧的起源讲起,到消亡再到重生,对希腊悲剧进行深入地探讨。本文主要就其中的悲剧起源问题进行探讨。
《悲剧的诞生》尼采 著 周国平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希腊悲剧理论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阐述了关于悲剧的思想,认为“悲剧是对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在悲剧六要素中,情节是最基础的一个要素,是悲剧得以成立和具有灵魂的基础。悲剧带来恐惧与怜悯,达到对人心灵的净化。悲剧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效果,是由于悲剧模仿的是一个存在命运缺陷的人,即便他努力想要摆脱,最终仍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从而造成悲剧人生。观众对人物的悲惨命运产生怜悯后,又从中窥见自身,不断心生恐惧。“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应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恐惧是由这个这样遭受厄运的人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黑格尔将悲剧划分为三种:命运悲剧,即人物自身无法摆脱的,代表是古希腊悲剧;性格悲剧,因人物自身性格的内在矛盾冲突造成的,以莎士比亚的悲剧为代表;社会悲剧,主要以近代悲剧作品为代表。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及至尼采,他认为悲剧起源于两种力量的相互斗争与结合,一种力量是代表日神精神的阿波罗,另一种是代表酒神精神的狄奥尼索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正文开篇便说道:“如果我们不仅达到了逻辑的洞见,而且也达到了直接可靠的直观,认识到艺术的进展是与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之二元性联系在一起的,恰如时代繁衍取决于持续地斗争着的、只会周期性地出现和解的两性关系,那么,我们就在美学科学上多有创获了。”阿波罗是造型艺术的代表,而狄奥尼索斯是音乐艺术的代表,悲剧正是在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的不断相互作用下而产生。
阿波罗是太阳神,是“闪耀者”和“发光者”,他通过耀眼的光芒将世间一切痛苦与不幸掩盖起来,使整个世界呈现出一种光明的假象,人们沉醉于这种梦幻的假象之中,在其中寻找快乐、自我满足感以及生活的勇气。人们并非不知真实世界的苦痛,只是不愿去面对,因为在这种迷幻的梦境之中,“泰坦王国”被推翻,巨魔被杀死,只有幸福与美好被留下来,人们对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在这种氛围中,人们认为自己的个体性得到了满足,实现了自我的完满,从而产生艺术冲动。在尼采看来,“我们最内在的本质,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根底,本身就带着深沉欢愉和快乐必然性去体验梦境。” 人们沉溺其中,甚至意识到这是一种梦境,也会劝告自己不要醒来。
太阳神阿波罗 雕塑
但是,这种梦并不能让人一直沉醉其中,在梦境与真实的世界之间,还是存在一条微弱却不可逾越的界线,一但越界,人们就会将这种假象当作真实存在的世界,并被困其中。阿波罗本身具有适度的自制性,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人的治疗和帮助,体现了个体化的原理,“其表情和眼神向我们道出了‘假象’的全部快乐和智慧,连同他们的美。”
狄奥尼索斯被认为是“泰坦式”和“野蛮”的,是苦痛的代表。他将阿波罗所营造的美妙幻景撕碎,将真实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真实的状态。正因为此,狄奥尼索斯消解了个体化的存在 ,打破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隔膜,实现万物的统一状态,他代表了个体性向整一性的复归。狄奥尼索斯是宙斯的私生子,由于天后赫拉对泰坦神族的嫉妒而被肢解杀害,他的心脏被农林女神墨忒尔吞下,使他在其腹中重生,名为查格琉斯。从被肢解到重生意味着从个体性的覆灭到整一性的重建。狄奥尼索斯将人从个体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体验到真正的自由。
酒神狄奥尼索斯 雕塑
狄奥尼索斯并非是对阿波罗的一种否定。在古希腊历史阶段的演进过程中,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相伴相随,不断斗争又不断结合,从而达到一种螺旋式的上升状态。在泰坦诸神之争和民间哲学的促进下,“青铜”时代向荷马时代演进,席勒所定义的“朴素的诗”在狄奥尼索斯的吞灭下被淹没,最后,阿波罗又奋起,从而形成了多立克时代。狄奥尼索斯带来的现实无疑是真实而痛苦的,人们竭尽所能想要逃避却又无能为力;阿波罗将狄奥尼索斯的痛苦性掩盖在美好的幻景之下,使人们得到安慰。二者的关系达到一种和谐,从而孕育出“既是狄奥尼索斯式又是阿波罗式的阿提卡悲剧的艺术作品。”由此,悲剧得以产生,他通过一种形而上的方式对我们慰藉,“这种慰藉具体而清晰地显现为萨蒂尔合唱队,显现为自然生灵的合唱歌队;这些自然生灵仿佛无可根除地生活在所有文明的隐秘深处,尽管时代变迁、民族更替,他们却永远如一。”
《悲剧的诞生》作为尼采哲学思想的开端,在其哲学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该书也折射出瓦格纳和叔本华对其思想形成产生的影响,尽管尼采日后对二者有所批判。悲剧在古希腊神话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是哲学家一直深刻讨论的问题,尼采对悲剧起源问题的探讨建立在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家的基础之上,并一直影响着后世哲学家及哲学理论的产生、发展。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系硕士)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