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绵远草原丝路,再闻驼道茶情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国家艺术基金 > 正文

绵远草原丝路,再闻驼道茶情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1-21 10:2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绵远草原丝路,再闻驼道茶情

——民族舞剧《驼道》“二改”专家修改会召开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民族舞剧《驼道》于10月18日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进行了“一改”后的首演。该剧将历史上的草原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相连通,围绕驿站总管道尔吉和他的双胞胎女儿金花、银花,以及阿力麻里商人哈斯德尔和江南茶行掌柜水生等人物,讲述了发生在驼道茶路上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10月19日,主创团队、观众代表及国家艺术基金各位领导专家齐聚呼和浩特,举行了民族舞剧《驼道》“二改”专家修改会。会议聚焦该剧进一步深化调整、全面提升,专家们切中肯綮,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充分交流。

  驼道新传奇,丝路新篇章

  残阳夕照,风沙漫漫,驼道歌行……舞剧《驼道》的表演现场掌声雷动。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教授邓一江认为:“观众的掌声证明了这个剧的成功之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教授韩生评价:“《驼道》确实是很难得的作品。”

  《驼道》的好,表现在思想精深,“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独特的地域性。”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文工团副团长、一级导演谢克指出。在当下“一带一路”的文化语境中,涌现了多部以“丝路”为题材的舞剧作品,《驼道》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出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观众代表梁月林认为,在如何表现“一带一路”这样的国际化题材方面,《驼道》以具体人物的情感脉络和个人的命运发展来切入,让普通观众从小处着手来理解宏大的历史事件,丰富了丝路题材的内涵。

  其次,是表现在主题立意,《驼道》的可贵之处是“以历史为镜子,用历史的故事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一级导演杨月林认为,“通过驼道艰难的行程强化了沿路的通商、友谊、文化甚至是爱情元素,体现了‘一带一路’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当今的现实意义。”也正如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教授刘同春所说,《驼道》讲述的历史故事,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实现了对社会现实的观照。

  第三,表现在制作精良。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副团长、一级演员刘晶评价道:“整台剧目呈现得干净朴实,可圈可点。”演员们的倾情演出,使得舞蹈表达和动作编排实现了创新,强化了民族性。刘同春表示看到了原汁原味的蒙族舞蹈。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作曲温中甲认为,舞剧音乐处理得有民族认同感。杨月林赞叹:《驼道》将民族舞的观赏性推到了极致,展现了非常明了的舞剧风格。“有感染力的舞蹈,准确地传达了精神内涵,激发出普通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观众代表李亚利深有同感。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对民族元素的使用,凸显了强烈的民族性,将《驼道》推向民族艺术的一个新高度。

  舞与剧的平衡,编与导的考量

  尽管《驼道》获得了不俗的赞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部戏的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

  谢克谈到,舞剧创作是考验一个主创团队如何用舞蹈语言进行叙事的能力,也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舞蹈的特性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确实有一些作品、有一些编导在拙于叙事的舞剧创作上做了成功的探索,有了成功的范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所副所长、研究员江东强调,千万不能忽略舞剧的叙事,舞剧必须处理好舞和剧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驼道》犯了舞强剧弱的通病。怎样达到舞与剧的平衡呢?江东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剧本:“大部分的舞剧编导不愿意思考编剧的事,不去想怎么把故事做起来,因而经常会发现编剧和编导是矛盾甚至对立的。”因此,首先要把舞剧的编剧重视起来。韩生提到《驼道》存在的问题:“目前的感觉是,要么有舞没剧,要么有剧没舞,二者游离”,“有点像歌舞晚会”。舞蹈和剧情的融合度要更高一点,“关键是如何将剧情贯穿到底。”针对刘同春所指“叙事扁平,找不到戏剧冲突,观众没有心理起伏”,谢克建议“在剧情上再做开局,把驼道上的戏剧冲突展现得更清晰、更生动、更美丽”。

  舞剧的叙事依托提炼和概括的舞剧肢体语言,因此舞蹈的表现是舞剧成功与否的关键。但舞蹈不能仅仅流于功能性和风格化,而要符合叙事的需要,服务于剧情的展开。广东省歌舞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黄倩指出:“我们到底为什么而舞?舞蹈必须和剧情的推动时刻紧密联系在一起。”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一级演员杨霞说到自己的感受:“展示性的舞蹈太多了,舞蹈编得很漂亮、很完整,但是和剧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影响了我们对整个剧的欣赏。”“舞蹈不能为舞而舞,否则就会缺乏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刘晶补充道。

  江东表示:“我们希望探索舞剧创作的规律。舞剧编导一直在舞与剧的问题上挣扎,创新也好,突破也好,都是基于这个问题认识的新进展。”这无疑是《驼道》提质升级的一个绝佳契机。故事最终呈现的是编导思考的结果,要在舞剧的题材和表达界限内,发挥舞蹈语言的特有优势,让舞蹈的表现推动剧情的发展。《驼道》的修改任重而道远。

  “伤筋动骨,方能脱胎换骨”

  “一个剧目只有在不停的演出和修改中才能成为精品。”刘晶如是说。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导演、民族舞剧《驼道》总导演孔德辛谈到,在“一改”修改会后,主创团队有机吸取专家的意见,在音乐、舞段等方面做了重点修改,使得《驼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如何让民族舞剧《驼道》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取得更好的成绩?杨月林认为,整部戏的叙事结构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全剧围绕两对青年男女的情感来进行铺排,没有人物之间的矛盾,只有人和自然的矛盾,在结构上呈现一种诗意化的倾向,叙事被淡化、弱化,戏剧性不够。“整部戏的矛盾点,铺垫得不够充分,爆发得太过突然,表现得很单薄。”在韩生看来,《驼道》是个有潜力的作品,但很多东西目前都还是临门一脚,筋骨不够强健。叙事架构的内在逻辑没有建立起来,必须先建立人物关系,在人物关系基础之上,“将商业逻辑、人物逻辑、情感逻辑、艺术逻辑统筹起来,才能炼出精品”。

  而在人物塑造上,谢克提出建议: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与塑造,应该强化人物独特性,克服浅表的一般性。刘晶也认为,下一步调整要合理铺排,让人物塑造更加丰满,情感线路更加到位。

  邓一江指出,要提升对主题价值的表现力,聚焦于“驼道”的价值,要有更多的挖掘、思考。杨月林补充表示:《驼道》最后的立意不能仅归结为“一带一路”,这个艺术作品的真正生命力,应该是歌颂生命、歌颂艰难、歌颂坚定的决心,“驼道”应表现骆驼的特质,所以要体现骆驼的内涵,把骆驼贯穿始终。

  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一级演出监督王成刚认为,《驼道》下一步要多演,在不断的演出推广过程中获得提升。要更多地注重细节的处理,比如加强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的铺垫,在场次之间、舞段之间增加更细致的过渡,等等。

  对《驼道》的修改,“不能停留在小修小改”,杨月林强调,“要刨根,要以国家标准,创国家艺术精品。”希望主创团队对自己有更高的期盼。如韩生所说,这个作品不缺血肉,内容非常丰富,作品有生命感、质感,但血肉只是基础,必须要它建立起筋骨,才能实现大的转换。“恰恰要伤筋动骨,才能脱胎换骨。”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永无止境,愿《驼道》能克服创作的艰苦,在自己的丝路上放声歌吟,不断前行。(宋沅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