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仇恨或宽恕,探讨灾难面前的复杂人性
——京剧《春秋二胥》“二改”专家修改会在上海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产娟娟)11月21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京剧《春秋二胥》“二改”专家修改会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围绕“一改一演”的经验成果以及“二改”工作的重点,从主角塑造、人物关系、戏剧冲突、剧情走向、音乐配器、舞台美术等多个角度,对京剧《春秋二胥》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反复修改打磨,老故事的时代新演绎
《春秋二胥》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讲述了伍子胥与好友申包胥之间从好友惺惺相惜到分道扬镳的故事。伍子胥本是受楚廷重用的忠良之后,家族无辜遭楚平王满门抄斩,他逃亡吴国并踏上了复仇的不归路。申包胥因放走伍子胥而获罪入狱十九年,却在伍子胥率吴军大败楚国之际选择誓死捍卫国家。破城之后,申包胥因伍子胥以一己之仇戕害无辜苍生而与其割席断交,决然离去。
“面对仇恨,是还治其身选择复仇,还是舍小取大选择宽恕?这部剧试图探讨灾难面前人性的复杂性。”编剧冯钢表示,《春秋二胥》几经修改、反复打磨,“这不是一道单纯评判孰对孰错的是非题,世事不止黑白,进退如何抉择,是非拷问人心。”
对2500多年前的老故事进行现代性演绎,传递给观众关于仇恨与宽恕的思考:在经历了灾难与痛苦之后,是否仍然能够相信人性中的善良、纯真与爱?
冯钢介绍,主创团队对京剧《春秋二胥》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修改的重点聚焦于主要角色的塑造与完善上,如着重凸显伍子胥回到楚国复仇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并在动作、语言上明确展示他的心理变化,更加突出伍子胥的失落感,以及申包胥对因他的复仇而对整个楚国百姓造成的苦难与伤亡的强烈谴责。此外,在整个二度创作过程中,导演对演员的表演分寸、表演细节等进行着重把握,力图展现一出精致、优秀的新编历史京剧故事。
宣扬爱国精神,启发社会思考
在“二改”专家修改会上,与会专家首先对京剧《春秋二胥》的修改成效,进行了充分肯定。济南市京剧院院长、一级舞美设计于鹤咏表示:“《春秋二胥》以史实为骨架,以人性为血肉,书写了一部厚重的历史悲剧,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度思考。‘一演’相比于前一版本,剧情更加顺畅,舞台呈现效果也更为突出。”他认为,文本坚持从人物切入,以现代性视角对这个史诗题材进行了深度挖掘,围绕复仇与宽恕、恩怨纠葛等展开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情节入情入理,立足于京剧本体,是一部品质上乘的新编京剧作品。
“这部剧是宣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强音。”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主任谢柏梁认为,申包胥身上体现的爱国、忠义、正义,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闪光之处。优秀传统题材戏曲焕发出的人文精神,具有强烈的现代性。 “这部剧体现的爱国、宽恕等主题,为现代社会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也启发了我们应对现实的态度,是一出精彩且内涵丰富的佳作。”
强化申包胥角色塑造,捋顺剧情合理性
京剧《春秋二胥》如何更上一层楼?一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需要长时间的锤炼、打磨,不仅打磨在技艺,更在于心境。沉下心来,把握故事精髓,不断完善各项细节,以匠人之心铸时代精品。“二改”修改会上,各位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可谓切中肯綮。
大家一致认为,该剧的两位主要角色——伍子胥与申包胥的形象塑造,尚需细致打磨。上海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原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原上海市文广局艺术总监马博敏指出,“这部剧的戏剧冲突在伍子胥,但精神闪光点在申包胥。修改后的版本,第一主角由原来的伍子胥转为申包胥,这是非常好的转变,也是这部剧立意的根本。”她建议,既然作为第一主角,申包胥的角色定位仍需好好地开掘。目前的形象塑造与主角定位还是很模糊,缺乏充分的情感展现,“申包胥是否能在舞台上立起来,关乎全剧的品格和内涵。”
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社原主编、编审温大勇同样谈到,“既然第一主角换到申包胥,戏剧最后结尾不妨落到申包胥身上。目前收尾在伍子胥,原有的精神、立意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升华。”他指出,伍子胥与申包胥的人物关系还要进一步梳理,如在攻城、淹城、鞭尸等戏份中,申包胥面对伍子胥,内心一定有强烈的斗争与挣扎,人物内心的细腻程度还可以再丰富。在他看来,现在申包胥的所作所为好像只是被剧情推着走,缺乏内心变化的过程。浙江省京昆艺术中心主任、浙江京剧团团长、一级导演翁国生表示:“申包胥如果要作为第一主角,他的戏份还需要加强。这是一出心理剧,也是人物之间心灵的斗争,申包胥的内心情感变化需要得到更多的呈现。”
在剧情发展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梅兰芳艺术馆原馆长秦华生指出,19年后伍子胥复仇攻城,申包胥在遭受19年牢狱之苦后,刚被释放就为拯救楚国全力奔走,这不合情理。“历史剧创作要充分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观念,不能直接以现代的家国观念去考虑问题。”他建议,可以在前面加一段戏,如孟嬴悄悄保护了申包胥的家人。如此,在出狱后面对太后与楚昭王的救国托付,申包胥一系列的救国行为才有合理的依据。
山东省京剧院艺委会主任、一级演员白云明认为,第五场“淹城”戏份,存在一个“时间”的问题,即现实生活中的时间与戏剧时间之间的关系。“淹城”戏份是该剧的紧张时刻,淹城令下,紧接着应该是城被淹了,以及城中的一系列状况。现在有一段申包胥回来报信的唱段,和孟嬴的一段独唱,结束以后才是淹城。“这里要注重解决生活真实与戏剧节奏之间的关系。”
统一音乐风格,舞美设计精致化
“戏曲就是一半戏、一半曲。”音乐方面,北京京剧院一级作曲朱绍玉表示:“该剧很好地遵循了京剧传统,唱腔布局合理。上海京剧院保留了自己的交响乐团,为戏曲在音乐革新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尝试。”演出中,乐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配器需要统一,高潮部分的音乐爆发力不够,缺少对比性。另外,在配乐和唱腔衔接的部分,弦乐要谨慎使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原团长、一级演员李少波建议,配器、音乐和唱腔应一体化,整体音乐与唱腔风格要统一,忌三张皮。他认为,配器是服务于音乐和唱腔的。此外,他强调:“优秀作品应该有一两段经典唱段,下一步可注重打磨剧中经典唱段,以供后世流传。”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京剧研究所所长赵景勃指出,该剧的服装需要跟随剧情的发展有所变化。祭礼时,伍子胥和申包胥还穿着经典服装,哪怕加一件白色披风也会更好。又如在城楼作战时,楚昭王还是龙袍,已经是战时状态,至少要换上软甲,服装方面还需要再下点功夫。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张旭表示:“舞美虽然风格简约,但还缺乏京剧的精致、典雅、唯美,道具制作稍显粗糙、简陋。”
会上,来自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的两位青年学者作为观众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刘轩表示:“申包胥这个人物非常复杂,首先楚国有负于他,其次与好友伍子胥分道扬镳,在情与义之间,他的内心一定经过了反复的纠葛。19年后他与伍子胥的第一次见面,这场互相劝说的戏,背后的戏剧张力与复杂性应该更大,现在有点自说自话,都有自己的立场,带给观众一种模糊的印象。”石芳认为,在“淹城”戏份中,淹城的提议可以由伍子胥提出,他希望以此来与楚昭王谈判,而最后的决定则由吴王做出,这样更符合吴王吞并楚国的野心。
上海京剧院院长、《春秋二胥》项目出品人张帆对各位专家的建言献策表示感谢。他指出,主创团队将认真研究、充分汲取专家们的宝贵意见,争取让作品达到更高的高度,在追求艺术精品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