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作者:李尤
早在拍摄阶段,昆汀·塔伦蒂诺的新片《好莱坞往事》便得到高度关注。影片改编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轰动一时的“曼森家族”杀人案,涉及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又有莱昂纳多、布拉德·皮特等巨星加盟,自然备受观众期待。今年五月影片在戛纳电影节亮相,大面积的好评进一步点燃了影迷们的观影热情。近日,我们终于得见这部话题之作的真面貌,借此契机重新检视昆汀的作品风格,并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进行更深入地思考。
《好莱坞往事》海报
从《好莱坞往事》里获得观影快感并非易事,在这部时长超过150分钟的影片中,前110分钟都是由诸多闲笔连缀起来的日常漫游。直到影片中故事时间的最后24小时,伴随画外音的加入,叙事速度陡然加快,昆汀也总算端出了影迷们翘首以盼的可口佳肴,这种期待视野,源自于我们给予昆汀的作者身份。毫无疑问,《好莱坞往事》仍然是一部非常昆汀的电影:暴力制造的幽默感、话痨中夹带大量的脏话、恋足情结等。然而,与其将它视为一部作者电影,不如把它看作一个开放的、充满互文的文本。
事实上,所有影片都可以视作文本,互文性也是影片表意的必然运作方式,类型片尤其如此,它们指涉的是整个惯例系统。昆汀有着高度的互文意识,他以往的作品也大都披着某种类型的外衣。《好莱坞往事》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最明显的指涉不是特定类型的惯例或经典,而是电影历史本身,即1969年一段发生于好莱坞的往事,对其间历史细节和文化符号的指认才是观众最大的观影乐趣所在。
《好莱坞往事》剧照
六十年代末是个暴风骤雨的年代,欧洲大陆发生了“五月风暴”和“布拉格之春”,大洋彼岸的美国社会也不平静:登月、马丁·路德·金遇刺、美军深陷越战泥潭,以及反战反文化的嬉皮士运动席卷全国。然而,后现代主义者昆汀并没有宏大叙事上的野心,他无意于还原历史现场,始终和一场场飓风保持距离,我们只能跟随皮特饰演的克里夫游走于旋涡的边缘。这位越战老兵先是在片场和李小龙交手,之后又来到“曼森家族”的巢穴——一个废弃的片场,象征着衰败中的传统好莱坞。昆汀似乎对叛逆的嬉皮士并无好感,该群体中的人大多面目狰狞,无缘由地带着敌意,昆汀甚至在以往作品中施予纳粹、白人、奴隶主等当权者的暴力,回落在这群反抗者身上,让他们头破血流,乃至化为灰烬。
让评论者们困惑的是,这种保守叙事的样貌何以出现?说剧情需要也好,恶趣味也罢,事实上昆汀从来不是激进的反叛者,他的作品中罕有对当下的不满,对“当权者”的挑衅也只存在于对历史的戏说中。这种戏说被延续到了《好莱坞往事》里,尤其是最后30分钟充满喜剧色彩的“反转”情节,情节结构上主流和边缘也发生颠倒:贵为好莱坞新宠的波兰斯基夫妇被放置在故事的边缘,并且,这条故事线什么也没有发生,充其量只有一个关于《苔丝》的影迷专属的小彩蛋。另外,“新好莱坞”时期电影创作的孕育和萌芽也是缺席的。相反,莱昂纳多饰演的里克处于故事的中心,这位事业滑坡中的演员在第一场戏就意识到:“妈的,我过气了。”这种后现代式的颠倒流露出几许怀旧的情绪,或许可以视为昆汀对当下好莱坞业态的不满,但此等牢骚毕竟太过含蓄迂回,难以称之为有力的作者表达。
《好莱坞往事》剧照
有人把昆汀奉为“最后的大师”,且不论成立与否,真正引人深思的地方在于:当我们把昆汀视为作者,我们所谈论的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后现代症候。在后现代社会中,物质性的生产逐渐转化为符号和信息的生产,人们时时刻刻被包围在进行生产的各种媒介里,甚少再关注媒介之外的现实世界,媒介正在成为唯一的现实。《好莱坞往事》正是这一切的缩影,我们在其中很难看到对外部世界的把握,只能在这个充满互文的文本中,从一个文化符号辗转到另一个文化符号,从一处指涉游荡到另一处指涉,作品只存在于形式层面,具有高度的自反性并拒绝营造深度感。至于昆汀热衷的历史重述,与其说热衷于戏说历史,毋宁说是无力把握真相。就像《Once Upon a Time…in Hollywood》这个片名一样,并非要在影片中呈现真实的电影史,只是想指涉另一个文本——莱昂内导演的“往事”系列(以及玩一把片尾才打出片名的形式游戏)。正如德里达所说:“文本之外一无所有。”消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作者昆汀似乎也成为一个文本,一个他所指涉的影片、影人和其他流行文化符号交织、贯穿的场域。
《好莱坞往事》剧照
总而言之,《好莱坞往事》仍然具有昆汀·塔伦蒂诺鲜明的印记,尽管对“恶趣味”的克制表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观赏性,但在后现代式的拼贴、互文和戏说历史等方面,其创作风格一以贯之。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赋予昆汀的这种作者标签实际是后现代状况的普遍产物,缺乏艺术创造的独特魅力。换言之,艺术创作越来越脱离现实的土壤,越来越欠缺探索的深度,逐渐成为形式层面的游戏,这些趋向,是我们应当加以警惕的。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电影学硕士)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