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岁月激流中的潜心之作《红楼梦》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岁月激流中的潜心之作《红楼梦》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12-16 14: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才庶

  今天,重温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我们仍然能因之潸然涕下、为之摇荡性情。在30年风卷云舒的时代激流之中,该剧逐步被建构为经典

岁月激流中的潜心之作《红楼梦》

  据悉,新版电影《红楼梦》于今年5月底正式开机,力求打破《红楼梦》作为庭院故事的格局,通过虚实结合的自然大场景,来再现红楼盛世。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广泛热议。许多观众表示,这部耗资巨大的电影,能否超越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呢?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在央视首播,收视率高达70%,可谓万人空巷、盛况空前。随后,掀起了一股“红学”热潮。迄今为止,该剧已在各大电视台重播千余次,塑造的诸多荧幕形象深入人心。犹记得上大学之时,有老先生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指出电视剧《红楼梦》的纰漏,批判大众化的审美趣味。瑕不掩瑜。今天,重温该剧,我们仍然能因之潸然涕下、为之摇荡性情。在30年风卷云舒的时代激流之中,1987年版《红楼梦》逐步被建构为经典,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窃以为,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影视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至少有几点成功之处。

岁月激流中的潜心之作《红楼梦》

  首先,在主创团队上广纳贤才、求教方家。剧作生产耗时五年,演员集训三年。大多数演员并非专业出身,通过推荐或自荐的方式来到剧组,为了打造一部好剧,共同学习、训练、生活了三年。拍摄完成之后,他们各奔前程,只有很少人还留在影视圈。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内容品质,该剧还组成了顾问委员会,主任王昆仑,副主任王朝闻,成员包括朱家溍、沈从文、启功、周汝昌、杨乃济、曹禺、蒋和森、戴临风等。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学家、文学家、剧作家、翻译家等。

  其次,在创作理念上忠于原著。将《红楼梦》这部恢弘巨作搬上银幕,难度可想而知。80年代的中国,掀起了“美学热”“文学热”,各种西方理论纷至沓来。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在欧美已是风起云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剧《红楼梦》并未采取戏说的方式或者解构的姿态,而是忠诚地再现文学经典中的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忠于原著并非影视剧改编的绝佳路径,但一定是1987年版《红楼梦》的制胜法宝。剧中,黛玉进府、元妃省亲、群芳夜宴等段落颇受赞誉。例如,第八集“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与小说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对应,对白照搬原著,典雅却不晦涩。演员成梅将元妃雍容华贵的仪态、悲戚惆怅的心神,颇为形象地传递了出来。盈盈闪烁的泪光,更是让人黯然神伤。

岁月激流中的潜心之作《红楼梦》

  最后,艺术制作精益求精,画面、台词、音乐等均达到了较高水准。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剧组将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演员的服装和造型,今天看来仍非常精美。例如,发型经过了精心设计,以对应人物形象和性格。黛玉用偏分的梳法,纤美灵动;宝钗用对称的梳法,圆润端庄;王熙凤用高耸的发髻,富贵干练。形状和色彩,达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从台词上看,对白多取自小说原著,文言与白话结合,古朴和通俗兼顾。在音乐方面,作曲家王立平耗时4年半创作了13首配曲及其他背景音乐,《枉凝眉》《葬花吟》《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等几首歌感人至深、经久流传,成为一代人的红楼记忆。

  亮点显而易见。但俗话说,艺无止境。作为一部艺术作品,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也并非尽善尽美。在一片赞许声中,它也面临着一些质疑。同年,《红楼梦学刊》发表了5篇相关评论文章。文章指出,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与小说相比,在形似层次上难能可贵,差强人意。从神似层次考察,内蕴、意境的表现遗憾甚多”“林黛玉形象塑造的失败,与改编者对原著诗化小说个性的忽略有直接的关系”,等等。今天,在许多观众心中,“87版《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显然,这更多的是从影视剧视角来评判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外和港台的武侠片、惊险片大行其道,产生了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的强烈诉求。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以影视作品的形式,折射出一个时代文化艺术领域内的历史事件,并成为岁月激流中的一部潜心之作。(周才庶)

 

  岁月激流中的潜心之作《红楼梦》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