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彭楚钦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就像一堵围墙,墙外的人想进来,墙内的人想出去。事实上,当墙外的人带着令人羡慕的眼光走入墙内,里面的风景也只有自己知道。电影《婚姻故事》真实地诠释了婚姻生活的另一面,讲述了一对结婚多年的夫妻,原本过着相爱甜蜜的生活,后因事业发展逐渐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此过程中展露出彼此自私、虚伪的另一面,而走向离婚。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将自己八年的真实婚姻经历融入电影,从生活的细枝末节提炼婚姻的真相。
《婚姻故事》海报
《婚姻故事》没有过多展示剧烈的矛盾冲突,大都是普通家庭中最真实的生活。法国文学批评家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将叙事视角分为“零度聚焦”“内部聚焦”和“外部聚焦”三种类型,内部聚焦即影片中的人为叙述者,从某一个或者几个角色的视点出发叙事。电影以各自旁白式的个人信件开端,以内部聚焦的方式展现了彼此眼中的对方,表现出真实的人物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鸣。相对于其他婚姻题材的影片所不同的是,《婚姻生活》更加贴近现实婚姻的现状:斯嘉丽·约翰逊妮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在婚姻生活中焦虑且迷失自我的女性,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她不完美的皮肤、眼袋、皱褶的眼角纹;查理同样是长发、面部胡茬,随便搭配的外套,电影通过影像细节告诉观众,婚姻生活的热情最终在柴米油盐中被消耗殆尽。
《婚姻故事》剧照
与其说这一场关于婚姻的战争,不如说是一场自我价值在婚后生活中的突围。美国女性文学倡导者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子》中提出,女性处于男权主义为主的社会之中,自身的自我意识不断消逝,同时女性的价值标准也在其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影片中妮可在两人的婚姻中只能选择被动接受,自身的价值被掩盖在查理的男权主义之下。在妮可向律师讲述自己婚姻过程的时候,导演运用了一个缓慢的推进头,一直推到妮可面部,这一特写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妮可在失衡状态的婚姻生活中的痛苦和焦虑。从女性在家庭中的价值地位来看,家庭琐事、养育子女等需要付出更多精力的事情,已经默认成为女性个人行为,正如妮可对律师说“我以为生小孩是我们的事,真正属于我们俩的事,但其实也是我自己的事。”丈夫查理自认为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当他笨拙、生疏且没有耐心地照顾亨利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缺席太久,在婚姻生活中的价值逐渐被束缚、消弭。
《婚姻故事》剧照
两个人从相濡以沫到相忘于江湖,从甜言蜜语的对话到嘶声力竭的争吵……也许这就是婚姻的本来面貌。在影片一段长达十分多钟的争吵段落里,导演并没有用快节奏的剪辑或者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而是运用景别的变化表现两人之间的情感。随着两个人的争吵,镜头从中近景变为特写,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而随着争吵的升级,镜头景别又以中景为主,把观众从电影中抽离出来,以冷静的视角重新审视银幕影像,引发对婚姻的思考。原来看似幸福的爱情早已腐烂变质,表面温馨的婚姻背后却是如此真实可怕,在相爱的时候有多甜蜜,在分开的时候就有多狼狈。
但事实上,婚姻可能会停止,但爱不会。影片以妮可与查理的离婚为结局,妮可获得了孩子的抚养权,查理也不再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尝试为家庭生活做出改变,但当查理再次读到影片开头妮可写的信件时,才发现自己的缺点与妮可的包容与爱。就像影片中妮可说的“就算爱他已经毫无意义,我今生还是会爱着他。”也许错的不是爱情,不是婚姻,而是婚后自我价值的缺乏和个体独立性的丧失。
《婚姻故事》剧照
从电影诞生以来,爱情和婚姻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题材。《婚姻故事》再次将婚姻问题摆上了台面,探讨婚姻中男性与女性的社会价值。其实,社会意识形态或根深蒂固的思想文化对自身的禁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默认了自我“阉割”,进而服从于规则。希望通过欣赏电影,可以让那些走入或即将走入婚姻的人们更好地反观自我,进而了解婚姻和爱的本质。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