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囧妈》为何没能感染人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囧妈》为何没能感染人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14 10:0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才庶

  《囧妈》所搅动的漩涡并非来自影片文本,而在于一场上映风波。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纷纷宣布撤档,包括《囧妈》《熊出没·狂野大陆》《姜子牙》《夺冠》《紧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等。这是电影行业尤为艰难的寒冬。

《囧妈》为何没能感染人心

电影《囧妈》海报

  大年初一,《囧妈》上线网络平台免费播映,开辟了春节档电影在线首播的先河,具有革新意义。此举获得了观众的拥护,但受到了各大院线的抵制,特别是浙江电影行业公开发表声明,批评《囧妈》互联网首播行为破坏了行业的基本规则,片方单方面提出撤档,对院线是不负责的。

  《囧妈》由徐峥自导自演,是“囧”系列电影的第四部。2010年第一部《人在囧途》收获了广泛好评。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更是成为一部现象级影片,可谓当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一跃成为年度国产影片票房冠军。《泰囧》笑点之密集、节奏之紧凑、品位之媚俗,颇受争议,当时就有不少学者毫不留情地批评该片审美水准低下。但不可否认的是,《泰囧》产生了极强的喜剧效果和市场效应。2015年《港囧》依然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成为年度国产影片票房亚军。

  今年的《囧妈》则是另一番景象了,影片试图以母爱串联起“囧”的行程,讲述人到中年的徐伊万在事业和感情上都进入一个瓶颈期,妻子提出离婚,公司还得重组,他匆匆回家要拿上护照,准备赶赴美国,解决商业纠纷。不料护照被母亲带走,他阴差阳错又是命中注定地与母亲坐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在这趟历经六天五夜的跨国列车上,徐伊万遭遇列车员的调侃、邂逅俄罗斯姑娘的失恋,最重要的是,经历了和母亲不断升级的争吵。母亲赌气提早下了火车,闯入一个荒凉的树林,上演了一场“熊出没”的悲情剧。最终,母子关系在这场生死考验之后达到和解。

  在这趟火车囧途中,依然有不少笑料。例如,老母亲豪迈地端出电饭锅的时候,手机掉到方便面里的时候,以及徐伊万扒火车、图谋不轨、胆小如鼠、狼狈不堪的时候,等等。可是,这些轻微的笑料究竟能否安抚观众那些被惶恐和无助裹挟的情绪?这就涉及文艺作品的观看和接受问题。任何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下被感知的,只有经典的艺术作品可以超越时空界限,产生历久弥新的感染力。这是因为,它们可能展现了历史进程中无法被忘却的伟大,激发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唤起了人性深处的良善。像《囧妈》这样的商业喜剧片,更在意的应该是放映期间观众的反应,特别是能拿下多少票房和利润,这是产业运作中非常现实的导向。《囧妈》原定春节档期播映,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主打亲情牌,以期观众笑中含泪、其乐融融。

  《囧妈》如愿在春节期间上线,但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昔日的祥和之气,谣言与真相、授权与决策、推诿与担当,激发了民众前所未有的关注热情。与此相伴随的是悲情的城市、封闭的小区,以及病人的等待与煎熬,医生倾尽全力的救治,护士不顾自身安危的护理等。《囧妈》的笑料恰好成为此时人们生存境遇的对抗性表达,以“笑”来替代“哭”,以“喜”来取代“悲”,但是,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让人忘却现世的紧张、愤怒和感动?在豆瓣电影上,观众给了5.9的评分,尚未达到及格线。这份口碑的形成,不能回避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文本系列上看,《囧妈》已然不如前三部那般笑料百出,徐妈对儿子的呵护与照顾是慈母的共性,对儿子的期盼与控制又是虎妈的共性。徐妈是许多母亲的缩影,并不具有太多的陌生化效果。这个人物的母爱、委屈与感伤被置入喜剧化的整体情绪中,消解了深层的感化力量,又损耗了彻底的狂欢功能。从文化情境上来看,《囧妈》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闲适的心情和欢乐的氛围是匮乏的,影片的笑点实在难以承接人们对于苦难和荒谬的暂时性逃避。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难以面对的岁月之殇,这份特定时空中的整体基调,大大降低了喜剧的逗笑功能。艺术文本与文化情境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总体上说,《囧妈》减少了“囧”系列的无厘头行为,增加了“妈”字号的温情元素,以搞笑和感化为情感脉络,但是,作为影片重心的喜剧表现力,在严峻的世界和无助的人群面前则是相当有限的。(周才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