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叶问4:完结篇》:武者的落幕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叶问4:完结篇》:武者的落幕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17 09:5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郝瀚

  《叶问4:完结篇》(以下简称《叶4》)作为“叶问系列”的收官之作,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本片恰如其名,不仅是叶伟信与甄子丹联合打造的“武者神话”的谢幕之作,也体现出华语功夫电影逐渐式微的尴尬境地。

《叶问4:完结篇》:武者的落幕

《叶问4》海报

  叶伟信在正片前的序幕开门见山,为叶问设置了一个神话即将破碎的处境:昔日一代宗师身患癌症时日无多,屈居在香港鱼龙混杂的“九龙城寨”,余生唯一的目标是将叛逆的独子叶正送往美国接受良好教育。叶问的动力因此而起,与前三部相比,驱使叶问的因素已不再是佛山时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国仇家恨”(《叶问1》),更非香港时期面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大义”(《叶问2》)。究其身份,与其说叶问是一个替天行道的武者,不如说是一位爱子心切的父亲。

  为了展示英雄垂暮,除身患绝症的预设之外,编导更为叶问增加了一条“残臂”。叶问赴美后,在学校路见不平,不慎被铁门夹伤左臂,其伤贯穿全片,这一点在他与田会长的切磋、与巴顿的终极对决中都有体现。不同的是,田会长尚存侠义之风,两人都放弃一臂,有英雄相惜之感,而巴顿则出手狠辣猛击叶问残臂,中西两种文化价值的对立也因此油然而生。

《叶问4:完结篇》:武者的落幕

《叶问4》剧照

  此外,本片在动作设计上同样以展示叶问“老迈”为旨趣。影片最后,叶问应邀前往海军陆战队与巴顿决战,因体能力量大不如前,一直处于下风。无奈之下,叶问只能使出为武林正派所“不齿”的招数——攻击巴顿下体,从而扭转战局,而锁定胜负的一招“标指”也是咏春拳罕见的“杀招”。标指曾在《叶问3》中出现,由反派张天志使用,为表现其不择手段、卑鄙求胜。中国功夫讲求以德服人,杀招往往为人所不齿,但叶问碍于身体状况,却不得不出此下策,重创巴顿,解决最终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本片也是整个系列中唯一没有人物死亡的。因其格局较小,不需要如此强烈的戏剧冲突激化矛盾,叶问的使命仅仅是让儿子顺利入学,保护唐人街的华人免于欺凌。如果说前三部藉由民族主义构建(佛山/中日、香港/中英)基本戏剧冲突,那本片则仰仗“种族主义”,看似是好莱坞电影式的“政治正确”,实则是为宗师谢幕进行文化层面的铺垫,卸掉叶问负载已久的“民族英雄”包袱。

  影片中的头号反派——海军陆战队军官巴顿被塑造成一个无可救药的种族主义者。巴顿并非针对叶问一人,而是针对所有“有色人种”,其出场便显示出对黑人士兵的嘲讽与蔑视,军营中大量的亚裔士兵(中国人为主)同样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巴顿的行动准则建立在白人文化优越论之上,而叶问所代表的中国功夫正是白人文化的对立面。片中的另一条线索,万会长的女儿万若男在学校同样遭遇了种族歧视,为此,片中台词不惜使用大量美国社会的“禁忌词汇”。影片在文化价值上的言说充分说明了叶问作为昔日“民族英雄”的降格,赋予其使命感的是更具广泛意义的“种族平等”,叶问帮助的人不再局限于“中国人”,而是涵盖了血浓于水的“海外华人”。以往系列中宏大而清晰的历史背景变得虚化,逐渐固定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一条唐人街中。此外,爱徒李小龙的年少有为与爱子叶正的传承衣钵更为一代宗师谢幕增加了仪式感。

《叶问4:完结篇》:武者的落幕

《叶问4》剧照

  《叶问4》仍未改变叶问系列在叙事上的一贯薄弱,这也是功夫片过于强调动作设计的必然结果。整体来看,叶问系列过度依赖“复仇叙事”,通过激化民族主义情绪完成整片戏剧冲突的构建,成为推进影片叙事的主要依据,简单且直露。具体体现在《叶问1》中,爱徒武痴林被日本武士三浦击杀,叶问为其复仇;《叶问2》中武师洪镇南被英国拳王击杀,叶问为其复仇;《叶问3》武师田傲山被张天志断手,叶问为其复仇。《叶问4》中,仍旧没有逃脱这一模式,片中万会长被巴顿重伤,叶问为其复仇。

  此外在动作设计上,叶问系列的重头戏在情节设置、时间节点、打斗方式上大同小异。第一场常出现于前三分之一处,情节均为“比武切磋”之性质,如《叶问1》与金山找在武馆切磋,《叶问2》与洪震南在武馆切磋,《叶问4》与田会长在武馆切磋,强调狭小局促的空间;招式上,与叶问对垒之人拳脚刚猛,以对比咏春方寸之间以柔克刚;最后一场重头戏往往让叶问与操练外国武术如空手道、拳击的外国反派进行生死对决(《叶问3》除外),将叶问与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同构。除此因循守旧之外,本片剧作结构上的失调也是一大败笔,以叶问连败两位外国高手的打斗场面仓促结尾,中间几无文戏过渡,似有突兀之感。

《叶问4:完结篇》:武者的落幕

《叶问4》剧照

  毋庸置疑,功夫片作为中国乃至华语电影的名片传播至世界各地。无论李小龙、陈真还是黄飞鸿,这些武者已凝结成一个个神话符号,他们在拳脚江湖中快意恩仇,宣泄着民族情绪。近年来,华语影坛鲜有纯正姿态的功夫片问世,叶问系列可谓是一阵强心剂,但相较于功夫片的“高光时刻”,本片在叙事、动作设计上鲜有创制。由此看来,《叶4》不仅是整个系列的谢幕,更像是功夫片在华语电影界衰落的一个标识。

  功夫片的衰落与越加成熟而华丽的电影视觉特效不无相关,不断冲抵人类所能承受的视觉刺激极限,但笔者相信,功夫片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道、仁,不但是视觉特效无法完成的,也是其它类型片难以言说的。(郝瀚)

 

  《叶问4:完结篇》:武者的落幕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