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想象与真实:《爱的迫降》中的朝鲜形象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想象与真实:《爱的迫降》中的朝鲜形象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2-27 09: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黄西蒙

  热播韩剧《爱的迫降》于近期落下帷幕,其收视率超过《天空之城》《来自星星的你》等知名作品,成为又一个现象级韩剧,同时也因涉及到朝鲜话题而备受关注与争议。从剧情设置与演员安排上看,《爱的迫降》并没有突破传统的“玛丽苏高甜”模式——完美的人设、浪漫的爱情、唯美的故事,让观众很容易沉浸在这场虚构的幻梦里。经过明星偶像的参与、商业化的包装,以及韩剧粉丝圈的传播,《爱的迫降》赢得超高人气,并不令人意外。

想象与真实:《爱的迫降》中的朝鲜形象

韩剧《爱的迫降》海报

  《爱的迫降》在常见韩剧套路之外,最引人瞩目的,在于它将故事放置在朝鲜这个神秘的国度,产生了“陌生化”与“再创造”的奇特效果。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提出“陌生化”的概念,认为文艺作品通过与现实不同的异境呈现,可以产生超出一般写实风格作品的魅力。也正因此,在文学或影视剧中,创造一个陌生的语境,既能让编剧脑洞大开,又能增加观感,可谓一举两得。但是,“陌生化”并不意味着遥不可及的“距离”,而是要基于一定的现实体验,如果观众认为剧情太荒诞,缺乏现实代入感,也很难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因此,要实现更好的“陌生化”效果,需要选择一个距离多数人认知并不遥远的对象进行“再创造”,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韩国人来说,位于北面的朝鲜可谓世界上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一块土地,那里有与他们同根同源的民族同胞,但因为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朝韩两国拥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导致同一民族的历史伤痕难以抚平。但是,朝韩双方都有朝鲜半岛统一的共同愿望,只是囿于太多现实因素的阻碍,半岛统一之路异常艰难。从这个意义上讲,《爱的迫降》选择朝鲜作为剧情展开的舞台,比选择穿越到几百年前的高丽王朝或者几千万光年之远的外星上,显得更加高明。因为这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让观众有代入感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这也为拓展剧情开辟了空间。

  基于这种情况,《爱的迫降》在呈现朝鲜形象时,难免存在一定的“再创造”成分,但这些虚构与夸张,也必然基于一定程度的真实。从剧情设置上看,剧中体现了朝鲜城市(主要是平壤)的人文风景,既有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尤其是地标式建筑,也包括了朝鲜人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

  比如,剧中多次出现柳京饭店、金日成广场、平壤火车站、主体思想塔对面的“团结一心”大楼、祖国统一三大宪章纪念塔等知名建筑,荧幕上,这些建筑几乎能以假乱真,以至于不少观众误认为这是在平壤实地拍摄。实际上,《爱的迫降》有不少取景地在蒙古国,比如火车驶过荒原时的景象,就是在蒙古国辽阔土地上拍摄的。至于镜头下平壤的知名建筑,则是借助CG技术实现。也正因为非实地取景,有些场景无法做到百分百还原,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剧中景象与现实的不同,比如平壤火车站背面(也就是西面)在现实中并不是高楼林立,而剧中火车站背面是高丽酒店、柳京饭店等知名高层建筑。但对绝大多数没去过朝鲜的观众来说,这些镜头已经算是高度还原了。

  剧中呈现的朝鲜人日常生活也与实际情况相似度颇高,比如邻里街坊的集体生活。在朝鲜,集体主义式的生活方式是客观存在,也是构成民众认知社会的基本逻辑。脱离单位或组织的个体,很难得到朝鲜社会的认同。因此,那种超越个人利益的、服从集体分配的行为,是极具朝鲜特色的。这体现在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婚恋情感,都是如此。朝鲜至今仍推行“三大免费政策”——住房免费、教育免费与医疗免费,但其整体资源毕竟有限,也因此,女主角尹世莉在平壤起初竟找不到适合自己穿的衣服,也是依据现实的合理剧情。相对保守的社会习俗与衣着风格,令来自韩国的千金小姐颇不适应,但喜爱时尚是朝韩民众的普遍特点,一些平壤女性也可在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提高衣品,进而形成自我认同的独特“时尚”。

  当然,《爱的迫降》也有很多不切实际、荒诞的剧情,一定程度的想象与虚构保证了作品的观感。比如,女主角尹世莉玩滑翔伞时不慎落入朝鲜境内,却没有被边境战士抓捕,反而遇上了朝鲜“高富帅”李政赫。在此之后,涉及到两性情感的剧情,大多是按照韩国社会的审美标准来想象,虚构出一个异乡的“高甜”故事。虽然李政赫是虚构的朝鲜人,但他的身份、外形与审美趣味,与韩国“霸道总裁”式的完美男性形象并无本质不同,如此设置虽然与现实逻辑不符,却与文艺世界的内在逻辑契合。再如剧中平壤街头的飙车情节,李政赫与尹世莉最后在瑞士重逢,这些荒诞不羁的设置,都让《爱的迫降》在虚构层面更具可观赏性。实际上,通过观察剧中的朝鲜形象,也能窥见朝鲜社会现实与韩国社会想象半岛未来的某种可能。(黄西蒙)

 

  想象与真实:《爱的迫降》中的朝鲜形象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