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贺嘉年
由钟孟宏执导、林生祥配乐的电影《阳光普照》,以亲情题材与温情叙事,唤起了观众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电影《阳光普照》海报
影片讲述了一个平凡家庭中,小儿子陈建和从犯罪进入少年辅育院到出狱改过自新的经历,与此同时,大儿子陈建豪的自杀让父母震惊。悲剧的背后,是少年内心不为人知的秘密。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处于光明与黑暗两种情境中。光明代表正义、理想的生活,黑暗则代表邪恶、颓废、消极、动荡等负能量。面对黑暗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人物各自的命运。
父亲阿文作为驾校教练,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与收入,将驾校“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标语看作人生的座右铭。然而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怯懦的:对外宣称自己只有一个孩子,故意与问题少年阿和断绝父子关系,拒绝领养阿和怀孕的女友小玉。阿和砍人之后,受害者家属上门索赔,父亲阿文却分文不给,还宣称“我可是受法律保护的人”。当少年犯菜头(阿和的朋友)出狱后,阿文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歉意,只能在菜头面前唯唯诺诺,苟且妥协。当阿和浪子回头,父子关系开始缓和时,阿文却采取了一种偏激的方式来表达父爱。他为了让菜头不再打扰阿和的正常生活,偷偷开车跟踪两人,借机撞死菜头。父亲虽然直面了黑暗,却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母亲琴姐和长子陈建豪,在影片中都是光明、善良的化身。然而,两人对生活阴暗面的理解截然相反。面对困难,琴姐选择了积极面对,隐忍包容。她对两个儿子一视同仁,经常去少年辅育院看望阿和;她主持了阿和与小玉的婚礼,默默扛起抚养儿媳和孙子的重担,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相比之下,长子陈建豪的形象却过于单薄扁平。在公众眼中,他品学兼优、完美无瑕。正如弟弟所说:“阿豪总是把所有的好留给别人,却唯独没有留给自己。”然而,光明与黑暗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阿豪的内心缺乏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同学的赞扬、父母的期待让他背负了过大的压力。当他想寻找“阴影”作为自己的庇护所时,却发现无处可逃。阿豪曾这样给朋友讲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司马光用石头砸开水缸时,缸里面没有水,只有躲藏在阴影处的自己。尽管影片中阿豪的自杀略显突兀,但也反映出当代青少年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上帝和魔鬼在战斗,这战场就是人心”。影片中,阿和就是个善恶对立统一的典型角色。他从小缺少父母的管教与呵护,到处打架闹事,年纪轻轻就因砍人被送进少年抚育院;在院中和狱友打架斗殴,脾性不改。然而,阿和的内心总有一股向往光明的力量,这种力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主动向狱友示好,出狱时,狱友齐声歌唱为他送别;他向当年砍伤致残的黑轮主动道歉,得到了黑轮的谅解,也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苦楚;他用辛勤劳动换取了安定的生活,并与父亲和解。影片中,哥哥阿豪去辅育院探望弟弟阿和,代表了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交锋。弟弟对哥哥言辞激烈,厌恶兄长完美人设背后的苍白单薄;哥哥对弟弟百般关切,也在阿和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缺少的向善的生命能量。其实,阿和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少人的生活:友情与背叛,宽容与谅解,沉沦与救赎。这就是生命的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阿和的好友菜头是一个颇为矛盾复杂的角色。菜头讲兄弟义气。然而,当菜头锒铛入狱,家里因无力偿还赔款而被查封、奶奶被赶入养老院时,阿文一家并没有出手相助,反把罪责尽量推到菜头身上。菜头心怀怨气,出狱后拒绝过踏实的生活,而是继续做些违法乱纪的勾当,最后死于非命。阿文为了儿子的前途蓄意谋杀菜头,自然难逃法网,然而生活中还有太多法理之外的人情纠纷。菜头之死也提醒了观众:不少悲剧,其实并非死者咎由自取,我们都对它负有责任。
影片结尾,母子骑上脚踏车沐浴在阳光之中,寓意只有琴姐与阿和真正获得了光明、理想的生活。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人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阳光普照》的结局并非皆大欢喜,但至少温情动人。“这个世界,最公平的就是太阳,无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夜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光明是我们的理想,但它总与黑暗相伴而行。谁若逃避黑暗,就是在逃避生活。我们要做的,正是直面黑暗,像司马光砸缸那样,让光明透过裂隙普照大地。(贺嘉年)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