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12 11:2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导 黄鸣奋

  至迟在20世纪50年代初,生态危机已经作为主题出现在科幻电影中,并被以大胆的想象加以表达。例如,美国影片《外太空来的僵尸》(1952)描写火星人因生态危机想交换火星与地球各自的轨道,这样,火星就会离太阳近一些。从那时以来,生态主题的科幻影片层出不穷。

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外太空来的僵尸》(1952)海报

  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和现实背景中的生态主义是相互呼应的。在欣赏这类影片时,我们可以从人类活动打扰地球上其他动物的描写中看到动物权利论的影响,如美国影片《超人与鼹鼠人》(1951)、《在地心拦截》(1989)、《哥斯拉》(2014)等;从植物以毒素对人类发动袭击的构思发现生命中心论的痕迹,如美国影片《灭顶之灾》(2008);从防止大炮损害地球盖亚的情节中听到生态中心论的诉求,如美国影片《最终幻想:灵魂深处》(2001)等;从对激进环保主义者、生态恐怖主义者的描写中联想到深层生物学的怒吼,如美国影片《宇宙静悄悄》(1972)、《哥斯拉2:怪兽之王》(2019),英、日合拍片《死亡机器》(1994)等;从核战将地球变成荒漠、健康女性奇缺、处女情结重新走红的描写中联想到生态女性主义的地位,如中国的《疯狂希莉娅》(2016)等。不过,上述呼应仅仅是间接的,这些影片没有直接宣示接受了哪些生态主义论著中的主张。对其进行生态主义解读,实际上受到阐释者本身倾向性和知识储备的制约,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科幻电影是以驰骋想象、展示奇观、围绕科技做文章的艺术类型。因此,它所呈现的生态观念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容易直接识别,其中主要是宇宙性、灾变性和悖论性。这种观念可称为“科幻生态主义”。

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流浪地球》(2019)剧照

  宇宙性展示了科幻生态主义的恢弘视野。生态系统范围不仅不应限制于动物界、有机界,甚至也不应以地球划限。具体构思至少有以下七种模式:(1)外星人要求地球人保护好生态,见于美、加合拍片《地球停转之日》(2008)等。在这类构思中,相关外星人的形象以正面为主,但也可能对地球人构成某种威胁。(2)将外星生物视为地球生态的破坏性因素,如美国影片《正义联盟》(2017)等。在这类构思中,相关外星生物的形象以负面为主,也可能由地球人因势利导。(3)地球人遭受生态灾难,被迫移民太空,如美国影片《太空运输》(2009),中国的《流浪地球》(2019)等。(4)地球人星际移民后重返故土,发现不堪回首,如美国的《重返地球》(2013)等;甚至因地球届时另有其主而根本无法回来,如日本动画片《哥斯拉:怪兽行星》(2017)等。这类影片从反面说明保护地球生态、珍爱人类家园之重要。(5)地球人为害异星生态,应负责任,如美、英合拍片《阿凡达》(2009)等。这类影片将人类在地球上的恶行移置于其他星球,指出改弦更张的必要性。(6)从地球人的角度审视外星生态问题,如美国《星际迷航6:未来之城》(1991)描写克林贡人因卫星爆炸,能源丧失,臭氧层破坏,加上过度开采矿产,导致生态危机,等等。这类构思将地球危机外化为外星危机,然后予以反观、自省。(7)外星人移居地球,给人类带来生态压力,如美国影片《黑衣人》(1997)等。这类构思既可理解为对科学家探索地外智能的风险的担忧,又可以理解为对现实国际移民问题的影射。

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魔兔之夜》(1972)海报

  科幻生态主义的第二大特征是灾变性。日常生活中的生态变化通常是一点一滴进行的,因此,人们对生态危机缺乏足够的警觉性,在该背景下,科幻电影将生态灾变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对公众起到警示作用。同时,灾变性为科幻生态主义发挥视听冲击力提供了契机。例如,中国电影《毒吻》(1992)。电影讲述了一对常年在化工厂工作的夫妇,因体内郁结了大量的有毒物质,生下了体含剧毒的毒娃三三。每逢暴雨之日,三三体内毒性就会增强,严重威胁到外界安全。最终,三三因难以融入社会,走向山顶,化为烟云。又如,美国影片《大怪兽巴朗》(1962)描写中生代的恐龙离开生活了数百万年的的山谷朝东京而去,《魔兔之夜》(1972)描写巨大的变异兔子肆虐西北,加拿大影片《霓虹都市》(1992)描写太阳灾变摧毁地球大部分地区生态,中国的《食人虫》(2014)描写外国科学家为提供蛋白质而研发的超级昆虫进化为巨怪反噬人类,《墓志铭》(2016)描写未来能源战争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毁灭地球生态结束。这类画面都是在科幻生态主义的指导下拍摄、制作的,具备震撼性视觉效果。

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

《黑客帝国》(1999)剧照

  第三大特征是悖论性。现实生态主义的总体趋势很明确,即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将价值概念从生物个体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赋予各种存在物以同等的价值意义。然而,该理论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我们至少面临如下悖论:(1)食物悖论。人处于食物链的高端,如果将现实生态主义贯彻到底,那么人如何为生?(2)能源悖论。人类社会越发达,能源消耗越大,传统化石燃料会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似乎应当淘汰,但作为替代的新能源往往蕴藏着更大的危险,比如核电。(3)智能悖论。人类科技越进步,所开发的工具越贴合人类需要,但人类推进智能化的结果很可能造就自己的掘墓人。(4)医疗悖论。人类社会越进步,医疗条件越完善,平均寿命越长,却加重了地球的负担,可能难乎为继。对上述四种悖论的归结就是科幻电影格外关注的科技悖论:科技滥用造成了生态破坏,但恢复生态仍靠科技,而旨在恢复生态的科技又可能造成新的生态破坏。科幻电影不是政策法规,无须(也不可能)提供解决方案,而是通过虚构前提展开情节,唤起公众的思考。我们可以从该角度看待英国描写速成食材最初给养殖户带来欣喜、后来却酿成巨大灾难的影片《在劫难逃》(1972),描写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遭受到了核能污染的澳、美合拍片《天狱飞龙》(1993),描写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美国影片《黑客帝国》(1999),中国描写长生不老药造成世界性人口过剩危机的影片《致命拯救》(2017),等等。

  综上所述,科幻电影中的生态主义既是现实生态主义的回应,又是科幻生态主义的开拓。宇宙性使科幻生态主义在眼界上比现实生态主义更开阔,灾变性使科幻生态主义在效果上比现实生态主义更震撼,悖论性使科幻生态主义在解读上比现实生态主义更烧脑。现实生态主义由于对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贡献而具备生命力,科幻生态主义同样因为给观众以希望的启迪而拥有价值。不论电影中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行得通,科幻电影终归表明自身亦能为保护生态输出正能量。当然,这需要通过观众的认同来实现。(黄鸣奋)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