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局外人》到《鼠疫》的哲学思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从《局外人》到《鼠疫》的哲学思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15 09: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贺嘉年

  早在处女作《局外人》中,法国哲学家加缪就创建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世界对人的捉弄与苦难没有缘由,人被抛入一个荒谬的世界。

从《局外人》到《鼠疫》的哲学思考

  小说主人公默尔索对生活漠不关心,因为他自认为无力改变这个世界。默尔索在海滩上误杀了一名阿拉伯游客后锒铛入狱,却招致了谋杀以外强加给他的一系列莫须有罪名。法官因他对母亲的葬礼无动于衷,却在第二天若无其事地与情人约会,犯罪后毫无悔意,就指控他道德败坏、泯灭人性。这些控诉,显然不足以构成杀人的充分理由。然而主人公拒绝上诉申辩,默默接收公权力对他荒谬的裁决。在狱中,默尔索对忏悔神父的说教嗤之以鼻:既然注定只有一种命运属于自己,那么其他人所确定的命运、所确定的上帝,又与自己何干?有朝一日,所有的人都将面临死刑,在此之时,自己还汲汲于寻找杀人动机,又有何意义?

  《局外人》是对荒谬世界的一次拷问:掌握人类生杀予夺的大权,却无端给人间施加灾难,甚至颠倒黑白、错勘贤愚。“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在另一篇散文《西西弗的神话》中,加缪借神话再次展现了这种荒诞。诸神命令西西弗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石头旋即因自身重量又滚下山去。诸神认为,没有比这样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酷的惩罚。巨石的负荷象征着命运的沉重,我们竭尽所能负重前行,却无法知晓此行的原因。“荒诞三部曲”中的剧本《卡利古拉》则讲述了罗马国王卡利古拉认识到世界的荒诞之后,用荒淫、暴政、渎神的疯狂行为进行反抗,最后国破家亡的故事。西方世界素有“神正论”传统,旨在探寻苦难、惩罚与不完美的意义,而加缪拒绝追问缘由,认为荒谬是世界的常态。

  但加缪不止于控诉命运的荒谬不公。如果荒诞是世界的常态,那么生活在世界中的人,应当如何存在?“荒诞三部曲”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默尔索对命运听之任之、拒绝反抗,卡利古拉以癫狂之态面对命运,西西弗则进行着循环往复的无尽劳作。默尔索象征着人类的沉沦状态。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这样描述“沉沦”:身处沉沦状态下的人不是作为他自身,而是作为“常人”存在于世。常人通过安排好生活的一切而逃避个人自由与责任,他们身处世界之中,却终究成为“局外人”,人类精神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困境。相比局外人默尔索、疯癫者卡利古拉,西西弗是更为幸福的:他的幸福在于所具有的激情和所经受的磨难。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足以使一个人的内心充实而坚定,更重要的是,他自己选择、创造着自己的命运。这是人类救赎的开端。

  加缪于1947年发表的小说《鼠疫》,继续着关于人类命运救赎的探讨。但这一次,主人公从神话人物变成普通人。小说讲述了奥兰城突发鼠疫之后里厄大夫和身边一批人奋起反抗的故事。荒诞依然是小说世界的背景板:不明原因,鼠疫在奥兰城骤然爆发,每天夺走数百人性命。人们亲眼见证无辜生命接连死去,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只能在疫情的洪流中拼命挣扎。在灾难的熔炉里,众生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面对封城,大部分人选择了“流放”,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空虚,非理性地渴望回到过去寻找慰藉。记者朗贝尔选择逃离,他作为一个城市的过客突然被封锁在城中,于是设法偷渡与妻子重逢,后来在里厄医生的感化下加入抗疫小队。纳帕鲁神父选择了信仰,他认为灾难源自上帝的惩罚,人们只能笃信上帝的爱,其余的事情上帝自有安排。而面对无辜男孩的死亡,神父与医生达成和解,一同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中。

  小说中里厄大夫与塔鲁的对话,蕴藏着人类从沉沦到拯救的秘密。塔鲁的真实身份是一名社会活动家,幼年时目睹了身为法官的父亲宣判死刑的场景,对正义或邪恶的杀戮深恶痛绝。于是他竭力反对死刑制度,幻想建立一个没有杀戮的乌托邦。然而,塔鲁深知理想遥不可及,即便抱有良好的意愿,也难免对他人的迫害。从这一角度讲,鼠疫不仅仅是生理疾病,它象征着人类的苦难、邪恶、死亡等负面力量,任何人都不能免受其害。在此情况下,塔鲁别无选择,只能与鼠疫开战,与荒谬的世界开战。

  如果说塔鲁意识到人类反抗荒谬的必要性,那么里厄医生就将这种必要性转化为可能;如果说塔鲁奉行一种形而上的反抗理念,那么里厄医生则将这种抽象具体化为现实行动。里厄医生目睹男孩罹患鼠疫死亡的全过程,宣称誓死不爱这个让孩子遭受折磨的世界,必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行斗争,决不能跪下求饶。控制局面,尽量少造成人员死亡,少造成亲人永别,这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里厄医生不关心去做英雄或是圣人,而只要做一个勇敢的男子汉。古人云:“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里厄大夫不仅在救治患者,更为人类荒诞的命运开出一剂解药,那就是走出形而上的悲情迷思,投身到斗争的行动上来。这不也是鲁迅先生“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的人类精神吗?经历沉沦,《鼠疫》庄严地为人指出了救赎之路,正如柳鸣九先生所言:“以《鼠疫》的哲理价值而言,它显然来自对加缪荒诞哲理的发展与突破,特别是人类该如何对待荒诞世界的哲理的发展和突破。”

  从《局外人》到《鼠疫》,加缪坚持站在存在主义的哲学高度审视人类的生存与命运,故事背后流露着苍凉而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文字或许不能承载人类沉沦与救赎的沉重命题,但至少可以得到我们的尊敬与礼赞。

  (作者贺嘉年系复旦大学中文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