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雪蓓
新晋美剧《致命女人》自开播以来,在国内口碑和热度不减,至今在豆瓣上保持着9.3的高分,远超国外IMDB上的7.7分。作为影视剧的主要受众之一,国内的成年女性观众表现出对这类婚姻现实题材剧集的极大兴趣。
《致命女人》海报
《致命女人》讲述了不同时期,住在美国加州帕萨迪纳同一栋豪宅的三对夫妻的故事。60年代的贝丝嫁给了高中同学罗伯特,从此变成家庭主妇;80年代的社交名媛西蒙妮与绅士卡尔再婚,两人共同经营画廊;当代律师泰勒与编剧埃里达成开放式婚姻的契约……他们的婚姻各自面临危机,最终以一场谋杀结束。
女性复仇主题先行
《致命女人》原名Why Women Kill,直译为“女人为何杀人”。现译名与本剧编剧马克•切利的著名剧集《绝望主妇》异曲同工,简明扼要但缺少悬念,而悬念正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元素。同样讲述婚姻中的一地鸡毛,前作《绝望主妇》中是选择自杀的妻子们,而《致命女人》中的女主角们则英勇果敢地在困境中向敌人举起匕首。
“杀夫”的悬念不仅体现在剧名的设问上,播放片头曲时的开场动画也以车祸现场、跌落楼梯、血流成河等场景“剧透”了结局,第一集结束时女主角们更是以自白的方式抛出“为什么女人要杀人?”“她杀了谁?”“她能逍遥法外吗?”等一连串问题。这种悬念设置的方式恰似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谈时所提及的,“悬念是保持观众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可能的话,必须事先告诉观众。”希区柯克以桌子下的炸弹举例:如果观众知道炸弹将在一点钟爆炸,墙上的钟显示此刻离一点还差十五分钟,电影就给观众制造了十五分钟的悬念,在这段时间内,观众就参与到场面中国并感到紧张。如果把谋杀视作这颗炸弹,从第一集开始观众跟随剧情发展,等待谋杀发生的所有过程都是有效的悬念时间。《致命女人》正是紧紧抓住了“谋杀”这一核心元素,让老套的出轨故事升级成为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致命女人》剧照
在“谋杀”的框架下,本剧依然沿用了“女性复仇”的主题,但与传统两性二元对立的矛盾设置不同,女性在这里并非始终是被压迫的弱势群体,一众主角的多元身份和不同模式的婚姻关系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而女性复仇在推动情节发展之外,也存在更为深远的觉醒和反抗意义,这体现了剧集把女性作为主要受众,在复仇的快感中满足女性观众期待视野的策略。
多线叙事高潮迭起
作为一部仅有十集的迷你剧,在如此小的体量里以相同的篇幅展现6个主角,如何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是制胜的关键。本剧选用多线叙事的策略,先以平行蒙太奇分别叙述各条线索的发展,又以同一空间聚集起不同时间发生的众多事件。在妻子们同时发现婚姻出现裂隙的当晚,镜头拉远,在别墅的正面全景中,三个女主角出现在同一画面里,暗示其命运交叠。而在谋杀的高潮戏中,将所有主角同时放置于别墅客厅的调度和交叉剪辑,再次印证其命运重合。
其中,三条线索分别对应发生在不同年代的三段故事,而三个女主角又有着独特的身份设定。60年代拘谨本分的全职太太、80年代刻薄浮夸的艺术名媛、当代干练强势的精英律师,分别由白人、亚裔和黑人演员饰演,不仅跨越时代背景,而且族裔覆盖全面。她们面对丈夫欺骗时的不同反应,都受其性格特征、身份地位和所处年代的限制,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不同时代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观众得以从女性处境管窥社会面貌。
《致命女人》剧照
巨大的信息量决定了本剧短平快的特征,为了让观众避免在年代和剧情间的切换中感到疲乏,编剧在每一集中都设置多个冲突点,几分钟一个“爆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虽然在中后段由于剧情的刻意延宕,悬念和紧迫感稍有松懈,但无伤大雅。作为一部节奏明快的喜剧,其笑点主要靠戏剧化的冲突和夸张的表演呈现,并最终以黑色幽默消解了婚姻破裂的悲剧感。另外,每一集亦可独立成篇,单集的开头都会引入新的视角,如丈夫以第一人称交代他们的相识过程;邻居的一生见证了三段破裂的婚姻关系;太平间的医生叙述对谋杀的看法等。同时,每集都会在结束时对片头的叙述做出回应,无论就全剧还是单集来看,都结构完整,线索清晰。
关于不同年代女性故事的讲述,电影《时时刻刻》也使用过类似的多线叙事策略,前者用伍尔芙的书串起女性面对的终极孤独,《致命女人》用房子演绎了周而复始的婚姻悲剧。剧集结束时,贝丝把豪宅的钥匙交给西蒙妮,西蒙妮交给泰勒,泰勒又交给了下一位即将杀死丈夫的新婚妻子。如此循环往复的男女纠缠里,女人们想杀死的,或许并不是出轨的丈夫或感情里的第三者,而是一整套的伦理规训,是社会对女性的重重桎梏。(李雪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