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抗疫诗歌的时代意义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17 10: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郭茂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从古到今,人类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都在诗歌中有所表现。“为时而著”“为事而作”,可谓抗灾诗歌赓续绵延的写作传统。家国罹难,诗歌何为?近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优秀的抗疫诗歌不断涌现。它们以鲜活生动的意象、深沉质朴的话语、真诚饱满的情感,构筑起一座坚强的情感阵地、精神堡垒。作品较好地记录了抗疫期间人们的心灵律动、情感脉搏,讴歌了生命的可贵、人性的美好。这对于传达中华民族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移人志者莫深于义。情感是诗歌的生命,大义是诗歌的灵魂。抗疫诗歌的核心情思,就是大爱与大义。优秀作品中,蕴含着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对自然万物的敬畏。“让我们把全部的爱编织成风,/送到每一个角落,以人类的名义。/让我们用成千上万个人的意志,/凝聚成一个强大的生命,在穹顶/散发出比古老的太阳更年轻的光。”诗人吉狄马加的《死神与我们的速度谁更快》,生动书写了中国全民抗疫的伟大实践,耐人寻味。“面对着沧海桑田/我喊一声——亲爱的人民/会有多少心怀深情的草木从岁月深处醒来?/他们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构成大地的起伏/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证实/人民与祖国,已经相爱了生生世世”,苏雨景这首《亲爱的人民》,同样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在抗疫诗歌中,大爱在喷发,大爱在奔流。“我看见火山喷发的大爱/我看见长河涌流的大爱/我看见无私无畏的大爱/在一层口罩的防护下/祖国的大爱如此默默无声”,洪江这首《大爱无声》直抒胸臆、直抵人心。因为心中有大爱,人们才会悲悯苍生,才会不怕牺牲,才会选择坚强,才会逆风而行。“在这个春天。在这场从未经历过的寒流中/祖国啊!请将我的每一滴热血,都煎熬成疫苗/每一行,就是一座痊愈的城市”,许岚这首《请将我的每一滴热血,都煎熬成疫苗》,读来催人泪下。在作品中,诗人们抒发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凝心聚力之爱,也表达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炎黄赤子之爱。

  涓流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在抗疫诗歌中,祖国之爱、人民之爱与亲人之爱水乳交融。祖国无恙、人民无恙、亲人无恙,成为诗人们共同的期盼。例如,“家中,还是那盏夜灯/为你燃亮,还是那层层皱纹/那稚气牙语,那整理衣衫的爱/等你平安,归来”,出自任慧君的《等你,归来》;“妈妈,我不哭了,我等到爸爸回来再哭/孩子,到那时候,妈妈就陪你一起哭,我们/用很多很多的眼泪,把祖国/洗干净”,出自黄亚洲的《孩子,我们现在不哭》;“母亲,我把指纹留下了/像盛夏的树叶,留下了脉络/我必须向着阳光生长/向着武汉,两江交汇的地方”,出自吕游的《请战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不少抗疫诗歌,是报声平安的“家书”,也是献身祖国的“请战书”。例如“我在一线,妈妈/请不要为我担忧/白衣战士/听到了祖国在召唤/这世上哪有什么天使/不过是天职和使命/成为圣洁的精神信仰”,出自张春莉的《一封家书》;“如果此刻,你看到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看到她有多么需要我/你就会明白,她的家人多么盼望着她/正如我那般渴望见到你”,出自鲁娟的《三封信》。在这些“家书”中,祖国与亲人之间爱的抉择,构成了诗歌情感的强磁场,让人深受感动。

  在抗疫诗歌的意象谱系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是的,今夜/我要向所有护卫生命健康的人致敬/是甘洒热血的担当和勇气/使他们成为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叶玉琳《致敬》)。抗疫诗歌创作,就是诗人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的最好方式。黄亚洲的《钟南山到达武汉》、郭新民的《向一座山致敬》、陈崎嵘的《江南的幽兰》、王久辛的《这些高尚的人》、李自国的《我的中国,我的英雄》、丘树宏的《你是光,你是爱》、姜红伟的《你们是白衣战士》、邵悦的《逆行者》等,都表达了对抗疫勇士、“中国脊梁”的礼赞。可以说,优秀的抗疫诗歌,就是在为时代勇士画像,为时代英雄立传,为时代精神撰史。

  抗疫诗人心系疫区,心系同胞的生死安危。例如,“生有多重,死就有多重/武汉,在每个人心上,生死就是重量,时间就是生命/我们揪心的武汉啊/今晚你拥抱了多少哭泣/就拥抱了多少慈悲、善良和爱”,出自方健荣的《武汉,醒过来的春天》;“亲爱的武汉的姐妹兄弟/亲爱的湖北的姐妹兄弟/加油!挺住!/你们的背后/有无数个你我/在为爱守候,为爱前行”,出自丘晓兰的《来自心底的黎明》。与城同悲,与人共情。龙红年的《请给武汉挂一盏灯》、刘汉俊的《致敬武汉人民》、胡世远的《我们轻唤武汉的名字》等诗作,都表达了对武汉人民、湖北人民的温暖祝福与同胞之爱。

  以诗战“疫”,以爱攻“毒”。无论身在哪里,诗人们都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关怀着抗疫的勇士。“我只想拿起手中之笔/用最朴实的语言文字/用最真挚的诗句/记录下许许多多‘逆行者’/以性命为代价的请战”,出自王晓波的《以诗之名》;“我多么希望那些文字用燃烧的热量/去熨烫那些冰凉的手/去抚慰那些无助的眼神/去驱散那一缕忧伤”,出自龙小龙的《致敬》。诗人的心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并以“身入”“心入”“情入”的姿态投入创作。

  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也是检视诗人之德的特殊战场。防控病毒需要隔离,但诗心、诗情不能与时代脱离,审美距离也不应成为诗人置身事外、沉默不言的理由。“在这个需要呐喊的时刻,诗歌不能缺席/必须在场,像勇猛的战士,去挑战死亡的威胁/那些逆行者,以及受难者,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信心和勇气”,出自田湘的《我不能给诗歌戴上口罩》。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诗歌虽然不能杀死肆虐的病毒,但其中涌动的情感暖流,能够抚慰人心。因为传递关爱,医者增强了救治的信心和战斗力;因为传递关爱,患者增强了康复的信心,以及身体免疫力;因为传递关爱,读者增强了“大我”意识、家国情怀。抗疫诗歌表现了大爱大德,表现了中国人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爱国精神,其时代意义不容忽视。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存正气而崇德,垂诗文以明道。疫情当前,诗歌创作要积极讴歌勇士的逆行,展现民族的坚强,传递人间的温情。与此同时,文艺评论工作者也应该担当起自己的使命,审视当下的抗疫诗歌,开掘其时代意义,发现其审美价值,导引其健康发展。(郭茂全)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