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电视选秀到偶像养成,如何续写3.0时代的造星神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从电视选秀到偶像养成,如何续写3.0时代的造星神话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3-23 15:3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胡琪

  在粉丝经济崛起、全民pick偶像的今天,最新上线的《青春有你2》成为抢滩偶像市场的又一头部选秀综艺。开播以来,除了“孔雪儿首A”“虞书欣初舞台”等话题热搜,从《偶像练习生》出道选手一跃成为《青春有你2》青春制作人代表的蔡徐坤、担任舞蹈导师的韩国女团成员Lisa等都成为备受观众热议的节目焦点。加之,正式官宣的《创造营2020》,以及摩拳擦掌的《少年之名》《少年的法则》等,可以窥见各大视频平台都努力在偶像养成上精密布局、严阵以待。

从电视选秀到偶像养成,如何续写3.0时代的造星神话

综艺《青春有你2》海报

  细细梳理选秀综艺十余年的进化史,造星模式随着文化环境和媒介平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迁升级。2004年由湖南卫视推出、于2005年创造收视高峰的《超级女声》引领着选秀综艺的1.0时代。在电视作为观看平台、投票依靠手机短信的时代,这些从海选一步步走来的“草根偶像”毫无疑问是实力与人气兼具的全民偶像。在流行文化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时期,唱片公司和影视公司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依托音乐和影视行业优势明显的天娱传媒,从“超女”“快男”中选拔出来的新生代艺人,经由艺人经纪打造晋级为优质偶像,能够收获各大综艺、晚会和影视剧的出演机会,也诞生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真正意义上的造星传奇。2012年,引进自荷兰模式的《中国好声音》开启了国内选秀的2.0时代。盲听盲选的节目形式、专业导师的重磅加持,《中国好声音》对声音与故事、专业与情感的挖掘回归,对有实力、有梦想学员的提拔培养,为华语乐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同于1.0时代的全民性,2.0时代的音乐选秀更偏专业性,那些由明星导师筛选指导的偶像歌手,成为各大综艺节目的受邀嘉宾,也参与诸多影视作品的歌曲演唱。

  借鉴日本偶像养成模式,国内陆续推出《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等偶像养成类选秀综艺,但未在较大范围内掀起热议。直至2018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搭载互联网基因的节目的热播,推动了“偶像养成元年”的到来,选秀造星也稳步迈入3.0时代。在歌唱类选秀的基础上,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增加了对选手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实现了更大意义上的赋权粉丝。节目中,被分在不同等级班级的训练生接受声乐、舞蹈和说唱三方面的专业指导,通过舞台比拼竞争出道名额;节目外,依托互联网平台,粉丝为训练生打投支持,以第一视角见证明日之星的诞生。其中,偶像的养成过程也是培养粉丝粘性的重要阶段。可以说,短短数月通过高强度曝光打造全新偶像是当下最快速的造星模式,作为火箭少女队成员成功出道的农村女孩杨超越,两年间综艺演戏唱歌多点开花就是例证。然而,趁着红利期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偶像养成综艺,能否延续昔日水平还是未知数。

  究其本质,国内“速成”的养成类偶像,没有达到正常的造星周期,不仅实力欠缺,更是千篇一律。作为偶像与粉丝互动的网络投票机制,极容易掺杂资本因素,也难怪很多观众对“养成偶像”产生个人能力与人气热度不相匹配的质疑。另外,经纪公司后续培养资源相对欠缺的现实困境,使得养成的偶像如何进一步成长成为很多选秀节目的后遗症。而伴随着偶像的销声匿迹,节目播出期间积累的粉丝也随之流失。

  每个时代孕育的偶像都代表着那个时期的价值取向,步入3.0时代的全民造星若想续写下一站的偶像传奇,要在“造星”和“养星”上狠下功夫。当国内选秀节目重视对选手才艺的培养而不是无关话题的炒作、给予偶像新星展示自我的后续契机而不是杀鸡取卵式地表面扶持、保持粉丝忠诚度的维持而不是资本和市场的掺杂、拓展养成系的内涵外延而不是口号式地宣传讴歌,其选拔出来的偶像团体才能够真正肩负起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担。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许进安:写在《百年巨匠·冯友兰》播出之际

  • 音乐剧《大钊先生》:现代审美下的英雄塑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