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撕开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的口子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撕开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的口子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07 16:3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撕开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的口子

——谈女性题材创作困境 

  作者:韩思琪

  “做事雷厉风行,工作不近人情,恋爱坎坷不平,要问为什么,全怪原生家庭。”——这几乎是国产剧“大女主”的新模板。从樊胜美到房似锦,观众们在一段段重男轻女的故事里流泪,与女主们一起同仇敌忾。

  但有时我们也困惑:女性的困境是否仅此一种?诚然,大众文化并不想挑战观众固有认知,但在文艺作品被媒介极大拓展的今天,对其多样性和创新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可以说,乘着“她经济”崛起的风潮,国产剧中的女性角色经历了从“空白”到同质化的擂台,终于能够在婆婆妈妈和“傻白甜”两分的天下里撕开一道口子。但大量趋同的形象让人隐隐担忧:荧屏中的女性形象是否只有一种面孔?

  这正是女性题材创作的困境。首先是有关角色单一性的批评:人们对女性想象的匮乏与贫瘠,使得女性形象不是催生催婚的婆妈就是被歧视与污名化的单身女性。妻子、母亲的身份几乎不能完美兼容,势必要擦除掉某些个人性。于是,女性的委曲求全被歌颂为必要的牺牲与伟大,独立则被视为放弃责任。对此,厌倦了牺牲与苦情叙事的观众深深地感到“男人、女人和母亲”的角色分类是对个体价值的不尊重——她们是落后的镜子、是社会的伤疤,但唯独不是她们自己。

  女性走出家庭后的道路也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关上家门,她们是被掌控的提线木偶,而走出家门所遭遇的伦理困境又成为她们拥抱自由的羁绊。在女权主义阐释成为一种批评新常态的当下,女性角色在成为“某某妻子”“某某母亲”的身份之前首先应是她自己。这一观点虽然已成为共识,但国产剧作中的相关描写几乎是空白。

  《都挺好》中苏明玉这一角色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她凭自己的能力摆脱了原生家庭的枷锁,得到了广大观众情感上的认同。她用实力碾压,以暴制暴、以冷对冷,以“不讲理”的强势对抗“无理可讲”的父兄——尽管看起来很像“爽文”主角,但“诛激”行为或许也是解决观众对主角悲惨故事厌倦的办法。

  改编自日剧《mother》的国产剧《不完美的她》则展示了另一条道路——以女性友谊形成“被压迫者同盟”,她们彼此保护、共渡困境,柔弱也勇敢:因生不出儿子“被离婚”的养母、因反抗家暴入狱而被迫弃女的生母、坚定支持女主的闺蜜,天真可爱的二妹以及嘴硬心软的三妹……她们彼此保护,抱团取暖。世界或许残酷,生活也许很难,但她们为彼此撑起了一方晴朗无霾的天空。

  与剧中性格鲜明的女性角色相比,男性角色则成为了面目可憎的压迫者。无论是《mother》中诈死以逃脱赡养责任的生父,还是《不完美的她》中作为家暴施暴者的继父,或是圆滑自私的“油腻男记者田放”都是直接伤害或压迫。因此,“煽动对立”又成为女性题材创作的另一重困境。如何证明这不是“男女互撕”?如何表达“女权是人权、而非女性特权”?《82年生的金智英》一步不肯相让的表达点燃了韩国男性的愤怒与新一波对女权的污名化,几乎将彼此推向壁垒更深的对立阵营。

  这种激烈的对立也会自线上烧到线下,从屏内走到幕外。此前,一位网友批评经典童话《海的女儿》不适合讲给女孩听,她认为男人写的童话埋好了陷阱:为了一个只看过一眼的男人和所谓的爱情,就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这就是矮化女性的表达。妈妈们的危机感根植于这样一种现实:“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信条开始动摇,女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她们被迫退回公共空间、回归家庭。此时,“公主和王子幸福生活在一起”的童话就是诱惑她们的“毒药”。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独立、自强、不需要男人就能搞定一切的“大女主”成为了值得宣扬的理想女性范本。也因此,很多人对《都挺好》或是《安家》中最终的团圆结局大失所望。

  在这两种困境之中,女性故事几乎处处藏“雷”:她们必须独立、自由、强大,必须在人生的所有选择里按下正确的选项,要替无数受到不公的女性写就传奇篇章,否则观众就会“怒其不争”。如同“大女主”爽剧在主角“打怪升级”后便戛然而止、强行大结局,这些女性角色在“突围”之后拥抱的并不是自由,而是随之而来的另一种“绑架”—— 来自于人们对“孤家寡人”的干瘪想象,而那些被牺牲的弱者则在指责声中被抹杀。

  女性题材创作面对的困境,不仅仅是制作上的偷懒,还在于打破固有性别叙事之后的走向。或许我们需要丰盈女性角色的“脸谱”,不必急着声讨女性题材影视剧的不完美,也不必批评“房似锦们”的“卖惨”,因为在撕开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的这条口子上,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理论专业博士)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