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房”命题下的“家”故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房”命题下的“家”故事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13 14: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吴佩琳

  国产剧《安家》翻拍自2016年的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虽有原作行业定位、人物关系、情境构建等设定作为基础,但改编并非照搬,而是进行全方位的本土化改造。从“房”叙事到“家”叙事,一幅中国社会图景徐徐展开。

“房”命题下的“家”故事

电视剧《安家》剧照

  弱化“大女主”,人物群像多线并进

  日剧《卖房子的女人》中堪称“爽剧”,自带“开挂”属性的三轩家摆脱了传统道德枷锁,带给观众一定的审美惊奇,紧凑的叙事节奏也营造出一种“升级闯关”的畅快感。此外,该剧在一定程度上接近日漫风格,人物设定没有完全遵从生活逻辑,父母早逝、独身至今的三轩家不仅拥有高超的卖房技巧,面对客户的各种问题也展现出了无所不能的一面,很难令人感到信服。总体来看,三轩家是一个较为扁平的人物形象,缺乏成长变化。

  而《安家》则选择了更贴近现实的表达方式,房似锦一角有人物原型,主创团队通过多番采访,相对写实地还原出房产中介行业的样貌。房似锦的初始设定和三轩家万智相近,但随着剧情进展,她逐渐“去标签化”“去极致化”。她从公然撬单到学会合作、真心收徒,再到主动把自己的成果与同事分享;从一心赚钱到拒绝不义之财,再到为了客户甘愿倒贴自己的钱;从依靠卖房积累财富去获取安全感,到结交了真诚的朋友,发现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诸多精彩。房似锦固然强势,但也慢慢学会了认错、示弱、放手,趋于真实,引发观众共情。

  《安家》的其他角色也不“万能”,都有鲜明的缺点。徐文昌是性格温和的“老好人”,在许多问题的决断上显得优柔寡断;“油腻大叔”谢亭丰圆滑世故,好打听八卦;王子健十分“毒舌”,略显自负,有一定“偶像包袱”;楼山关实诚得有些“傻气”,性子轴,过分抠门;朱闪闪安于现状,不求上进;鱼化龙为人谨慎,缺乏管理才能。随着情节进展,几个主要角色都有鲜明的人物弧光,既有专业技能层面的进步,也有为人处世方面的成熟。大结局之时,静宜门店团队更是一起跳槽创业,每个人的特长都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具有积极意义。

  延长“暧昧期”,亲密关系建立后置

  《卖房子的女人》中,屋代大、庭野圣司对三轩家万智的爱慕缺乏铺陈,爱情仿佛变成了一种辅助工具,为了弥补强势主人公缺失的女性魅力。对比之下,《安家》的爱情线更有迹可循。

  在以往的国产行业剧中,多数存在“为了谈恋爱而工作”的问题,囿于职场和爱情的杂糅套路。《安家》不仅改良了原作《卖房子的女人》略显牵强的爱情线,也跳出了国产行业剧的“爱情围城”。

  在男女主人公房似锦、徐文昌的爱情线铺陈上,该剧巧妙地将二人的亲密关系提前昭告天下。首先,阴差阳错达成的合租、张乘乘的撞破和干预,让左邻右舍、门店同事都了解到二人的“同居”,原本正常的合租在众人的揣摩和渲染之下带上了暧昧色彩。随后,房似锦配合徐文昌哄骗张乘乘的过程也让相识不久的两人的关系迅速拉近。二人在共同管理门店事务时,增进了对彼此工作能力的了解,进一步助燃了两人的心动。徐文昌意外摔倒造成骨折,行动不便,房似锦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在这个过程中二人有了许多肢体接触,增进了亲密程度。而后两人更一次次共同扛过家庭压力、在街道相亲中争风吃醋、面对翟云霄的恶意报复宁愿舍弃自己也要保全对方,从而逐渐明晰了彼此的感情。

  53集的篇幅中,男女主人公直到第42集才表白心意、确立恋爱关系,之后也没有误会、第三者插足等“狗血”的套路,把爱情叙事的重点放在了“暧昧期”之中,一点点化开“甜蜜的悬念”,令人耳目一新。

  创新“家叙事”,空间营造独具匠心

  地段、房型无疑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对于一部以房地产行业为题材的电视剧来说,空间设计也是创作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因为篇幅的扩展、案例的增加,《安家》的空间营造较《卖房子的女人》更为丰富、细腻。

  从外部空间看,《安家》把故事放置于上海是很恰当的选择。其一,寸土寸金的上海房市繁荣,更有老洋房这一类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拓展了房地产行业的展现空间;其二,上海方言别具韵味却又不至于听不懂,可以迅速营造出地域质感,几个上海本地人物的语言风格塑造可圈可点;其三,根据2019年中国各城市常住流动人口统计数据,上海市位列第一,老上海人有较为强烈的地域情结,外来打工人员对成为“新上海人”也有很深的执念,为该剧带来了天然的戏剧冲突,诸如朱闪闪择偶时坚持的上海本地户口、阿拉丁中介争执时指责“这帮外地人跑来我们地盘耍横”、严婶签完购房合同畅想“将来我就是上海宝宝的奶奶”等内容,都是在地域关系上做戏。

  从内部空间看,《安家》用特殊房型承载了特殊的家庭关系,借助空间营造进一步丰富了关于代际关系、婚姻关系、邻里关系的表达,让“家叙事”有了更浓郁的人间烟火味道。宫蓓蓓和刘斯礼频频看房均不满意,却出人意料地购下了冷门“跑道房”,看中的是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保留仰望星空的机会,用独立出来的走廊守护孩子童年时代的绘画梦想;在宫蓓蓓二度换房时,“跑道房”转手给了网红“上海鲁班”,也借此案例展现出当代诸多青年面临的和父母作息差异带来的家庭矛盾;阚文涛流连于一个个空荡荡的房间却找不到妻子,这是用空间关系暗衬情感关系;江奶奶、宋爷爷的老洋房虽然不如龚家花园和向家老宅面积大,但格外温馨,二人相隔一定空间,有意构建的物理距离反而体现出二人亲密无间的心理距离,夫妻深情令人动容。

  近年来,翻拍自《问题餐厅》《求婚大作战》《深夜食堂》等日剧的国产剧频频“翻车”,当高口碑的日剧故事“生搬硬套”到中国土壤后,效果总让人失望。《安家》尽管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但的确为翻拍剧改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房屋买卖的迎来送往延伸到屋檐下的柴米油盐、市井中的人生百态,在现实主义的“房”命题下写出了颇具浪漫色彩的“家”故事,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翻拍剧的希望,也看到了国产行业剧新的可能性。(吴佩琳)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学生)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典林:用轻盈的方式讲述厚重的历史

  • 《在人间》:形式狂欢下的叙事崩塌与共鸣消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