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23 12: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小戏骨《红楼梦》第一季“刘姥姥进大观园”,在启用小演员来出演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在编剧、导演、表演、画面、音响处理等方面,致敬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唤起了观众的美好记忆。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追捧。

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

小戏骨《红楼梦》第二季“桃花诗社”

  小说《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时,写实与象征手法兼具的特点,无法在直观的演剧中得到落实,使得小戏骨演绎即使是年龄相仿的小说人物,也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一难题,笔者曾在《如何看待宝黛年龄的特殊性》一文中,有过初步讨论。但平心而论,第一季毕竟保持了相当水准,受观众热捧也在情理中。可惜,第一季的水准,在新近推出的第二季天真派《红楼梦》“桃花诗社”中,已经荡然无存。

  第二季除演员尚启用小戏骨外,无论是编剧还是实际演出,都有对原著的大改动,也彻底摆脱了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响,基本是别开生面、另起炉灶了。

  当然,如果意在不走老路,而要开拓创新,这样的追求本身也值得嘉许。但编导们忽视的一点是,1987年版《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当代影视剧改编的经典之作,根本原因倒不在于剧作本身的无可挑剔,而在于编剧及演职人员那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如果天真派《红楼梦》的改编,在着力摆脱老版电视剧影响的同时,把那种敬业精神一并抛弃,就是没有领会创新的实质,其遭遇失败也就是必然。

  就第二季“桃花诗社”来说,全剧糟点之多,几乎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首先,编剧以香菱命运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出发点固然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第一季以刘姥姥作为贯穿全剧线索的模仿。但编剧显然没有意识到,刘姥姥几次进荣国府,都有关乎全局的意义,这种全局性对于香菱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便香菱痴迷于学诗、写诗,可以跟第二季的剧名“桃花诗社”关联起来,但在诗社中香菱也处在边缘位置。该剧作为重头戏推出的芦雪庵联句活动,香菱只写了两句,就默默退到一边,而让黛玉、湘云等来争相联句,大出风头了。

  其实,作为一种改编,不是说不能对主人公作重新选择,比如京剧《尤三姐》,就抓住尤三姐这一人物来塑造舞台形象,也成了一部经典之作。关键是,需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对线索作大刀阔斧的删削,如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建议的“减头绪”方法,来鲜明地突出主线。“桃花诗社”的演出本却不然,它一方面设定了香菱为主线,另一方面又没有舍弃贾府中宝玉、黛玉的恋情,袭人与晴雯争斗乃至贾府衰败等诸多线索。而事实上,又没有那么多篇幅来容纳这些内容。结果,只能以碎片化的方式跳跃式呈现,使得连香菱这条主线涉及的内容,也没交代清楚。

  比如,香菱能进大观园学诗,薛蟠外出经商是关键。剧作交代了薛蟠受伤,却没有交代他何以受伤,更没有说他被打后羞于见人才出远门经商,只是让宝钗突然提出要把香菱带入大观园同住。试想,如果薛蟠在家,宝钗怎么可能把作为薛蟠侍妾的香菱,邀到大观园长住呢?类似不明不白的碎片化内容,在第二季的“桃花诗社”里太多了。编剧在内容处理上,不但是跳跃的,也是主次不分的。比如在刻画晴雯这一人物形象时,过分渲染了她和小丫头坠儿的矛盾,不但没有摆正内容的主次关系,反显得晴雯做人过于狭隘了。

  其次,从实际演出看,小演员大多不能把握对话的意义,不时出现与说话人本意相反的神情效果。在第一季中,这种情况已初露端倪,有些小演员对起话来,不是像背书,就是过于拿腔拿调。而这种状况,到了第二季中愈演愈烈,几乎出现了悖论式效果。

  比如,香菱拜黛玉为师,请教作诗的技巧,黛玉很不屑地回答:“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段对话,口气说得越不屑,越轻描淡写,越现出熟练掌握了技巧的黛玉,把技巧看得很轻的姿态。当然,这也是她惯有的那种孤高自许态度的反映。可惜,在“桃花诗社”里,黛玉对着香菱,居然一字一句缓缓说出,说得极为慎重其事,与小说本该有的那种“也值得去学”“不过是”等口吻完全是颠倒的。

  再如,晴雯不小心跌坏扇子引来宝玉指责,晴雯反唇相讥,更激怒了宝玉,宝玉以她不想在怡红院待下去的理由来驱赶,结果使得众丫头都来下跪求饶,宝玉无奈中热泪纵横。其实,宝玉说要赶走晴雯,明明是气话,剧作中的小演员,却以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来表达,让人甚觉滑稽。而在这样严肃的场合,演晴雯的居然掩口一笑,使得本来被这一幕稍有打动的观众,看得直发愣。类似的对白口吻错乱,还有很多。

  再次,第二季中的许多细节处理,违背小说基本的常理常情。比如,剧名为“桃花诗社”,小说里也确实提到了桃花诗社,那是由林黛玉写桃花诗而重开诗社的。诗社名称本身是不固定的,第一次聚集起来咏白海棠,称海棠社;第二次咏菊花,可以称为菊花社。剧作重点呈现的,也就是芦雪庵联句,根本没有提及桃花诗,居然以“桃花诗社”命名,甚至还写成匾额,挂在门楣,显然欠妥。

  还有,袭人向王夫人进谗,要安排宝玉搬出大观园,在小说里话说得极婉转,也没说具体理由,只是提醒王夫人早作提防,这正是袭人的识礼处。但电视剧中,袭人直接说是因为宝玉说要跟着黛玉去做和尚。如此言说,且不说宝玉本没有对袭人说过,即使说了,袭人也不会不知轻重地直接去对王夫人说。另外,剧中老祖宗、王夫人等人在看众姐妹放风筝时,晴雯当着这些人的面,大声训斥小丫鬟坠儿,完全失去做丫鬟的分寸。其实,小说提及王夫人看见过晴雯训斥小丫鬟的细节,那也是偶然瞥见,把这样的交代作为正面冲突放在电视剧里来渲染,显然不合适。

  当然,相对来说,剧中主角香菱的表演拿捏得就比较得当。一些画面设计,如众人纷纷踏雪而来,前往芦雪庵聚会,就颇具美感。但这些闪光点,并不能改变整体上的拙劣。按道理说,有第一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相对成功经验,第二季应该更上一层楼。但事实是,“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变成了“后出转劣”。这种现象,在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我们已经遭遇了,但至少其中严肃的追求还是有的。而在天真派《红楼梦》第二季的“桃花诗社”中,除了看到十足的儿戏,严肃的追求已经很少了。(詹丹)

 

  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话剧《西迁》:以人物弧光映照恢宏历史

  • 陈林侠:古装剧如何走出“爽文”怪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