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23 12: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评红楼”系列评论】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詹丹

  小戏骨《红楼梦》第一季“刘姥姥进大观园”,在启用小演员来出演古典名著《红楼梦》人物,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在编剧、导演、表演、画面、音响处理等方面,致敬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唤起了观众的美好记忆。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追捧。

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

小戏骨《红楼梦》第二季“桃花诗社”

  小说《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时,写实与象征手法兼具的特点,无法在直观的演剧中得到落实,使得小戏骨演绎即使是年龄相仿的小说人物,也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这一难题,笔者曾在《如何看待宝黛年龄的特殊性》一文中,有过初步讨论。但平心而论,第一季毕竟保持了相当水准,受观众热捧也在情理中。可惜,第一季的水准,在新近推出的第二季天真派《红楼梦》“桃花诗社”中,已经荡然无存。

  第二季除演员尚启用小戏骨外,无论是编剧还是实际演出,都有对原著的大改动,也彻底摆脱了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响,基本是别开生面、另起炉灶了。

  当然,如果意在不走老路,而要开拓创新,这样的追求本身也值得嘉许。但编导们忽视的一点是,1987年版《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当代影视剧改编的经典之作,根本原因倒不在于剧作本身的无可挑剔,而在于编剧及演职人员那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如果天真派《红楼梦》的改编,在着力摆脱老版电视剧影响的同时,把那种敬业精神一并抛弃,就是没有领会创新的实质,其遭遇失败也就是必然。

  就第二季“桃花诗社”来说,全剧糟点之多,几乎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首先,编剧以香菱命运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出发点固然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第一季以刘姥姥作为贯穿全剧线索的模仿。但编剧显然没有意识到,刘姥姥几次进荣国府,都有关乎全局的意义,这种全局性对于香菱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便香菱痴迷于学诗、写诗,可以跟第二季的剧名“桃花诗社”关联起来,但在诗社中香菱也处在边缘位置。该剧作为重头戏推出的芦雪庵联句活动,香菱只写了两句,就默默退到一边,而让黛玉、湘云等来争相联句,大出风头了。

  其实,作为一种改编,不是说不能对主人公作重新选择,比如京剧《尤三姐》,就抓住尤三姐这一人物来塑造舞台形象,也成了一部经典之作。关键是,需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对线索作大刀阔斧的删削,如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建议的“减头绪”方法,来鲜明地突出主线。“桃花诗社”的演出本却不然,它一方面设定了香菱为主线,另一方面又没有舍弃贾府中宝玉、黛玉的恋情,袭人与晴雯争斗乃至贾府衰败等诸多线索。而事实上,又没有那么多篇幅来容纳这些内容。结果,只能以碎片化的方式跳跃式呈现,使得连香菱这条主线涉及的内容,也没交代清楚。

  比如,香菱能进大观园学诗,薛蟠外出经商是关键。剧作交代了薛蟠受伤,却没有交代他何以受伤,更没有说他被打后羞于见人才出远门经商,只是让宝钗突然提出要把香菱带入大观园同住。试想,如果薛蟠在家,宝钗怎么可能把作为薛蟠侍妾的香菱,邀到大观园长住呢?类似不明不白的碎片化内容,在第二季的“桃花诗社”里太多了。编剧在内容处理上,不但是跳跃的,也是主次不分的。比如在刻画晴雯这一人物形象时,过分渲染了她和小丫头坠儿的矛盾,不但没有摆正内容的主次关系,反显得晴雯做人过于狭隘了。

  其次,从实际演出看,小演员大多不能把握对话的意义,不时出现与说话人本意相反的神情效果。在第一季中,这种情况已初露端倪,有些小演员对起话来,不是像背书,就是过于拿腔拿调。而这种状况,到了第二季中愈演愈烈,几乎出现了悖论式效果。

  比如,香菱拜黛玉为师,请教作诗的技巧,黛玉很不屑地回答:“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段对话,口气说得越不屑,越轻描淡写,越现出熟练掌握了技巧的黛玉,把技巧看得很轻的姿态。当然,这也是她惯有的那种孤高自许态度的反映。可惜,在“桃花诗社”里,黛玉对着香菱,居然一字一句缓缓说出,说得极为慎重其事,与小说本该有的那种“也值得去学”“不过是”等口吻完全是颠倒的。

  再如,晴雯不小心跌坏扇子引来宝玉指责,晴雯反唇相讥,更激怒了宝玉,宝玉以她不想在怡红院待下去的理由来驱赶,结果使得众丫头都来下跪求饶,宝玉无奈中热泪纵横。其实,宝玉说要赶走晴雯,明明是气话,剧作中的小演员,却以一副语重心长的口气来表达,让人甚觉滑稽。而在这样严肃的场合,演晴雯的居然掩口一笑,使得本来被这一幕稍有打动的观众,看得直发愣。类似的对白口吻错乱,还有很多。

  再次,第二季中的许多细节处理,违背小说基本的常理常情。比如,剧名为“桃花诗社”,小说里也确实提到了桃花诗社,那是由林黛玉写桃花诗而重开诗社的。诗社名称本身是不固定的,第一次聚集起来咏白海棠,称海棠社;第二次咏菊花,可以称为菊花社。剧作重点呈现的,也就是芦雪庵联句,根本没有提及桃花诗,居然以“桃花诗社”命名,甚至还写成匾额,挂在门楣,显然欠妥。

  还有,袭人向王夫人进谗,要安排宝玉搬出大观园,在小说里话说得极婉转,也没说具体理由,只是提醒王夫人早作提防,这正是袭人的识礼处。但电视剧中,袭人直接说是因为宝玉说要跟着黛玉去做和尚。如此言说,且不说宝玉本没有对袭人说过,即使说了,袭人也不会不知轻重地直接去对王夫人说。另外,剧中老祖宗、王夫人等人在看众姐妹放风筝时,晴雯当着这些人的面,大声训斥小丫鬟坠儿,完全失去做丫鬟的分寸。其实,小说提及王夫人看见过晴雯训斥小丫鬟的细节,那也是偶然瞥见,把这样的交代作为正面冲突放在电视剧里来渲染,显然不合适。

  当然,相对来说,剧中主角香菱的表演拿捏得就比较得当。一些画面设计,如众人纷纷踏雪而来,前往芦雪庵聚会,就颇具美感。但这些闪光点,并不能改变整体上的拙劣。按道理说,有第一季“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相对成功经验,第二季应该更上一层楼。但事实是,“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变成了“后出转劣”。这种现象,在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我们已经遭遇了,但至少其中严肃的追求还是有的。而在天真派《红楼梦》第二季的“桃花诗社”中,除了看到十足的儿戏,严肃的追求已经很少了。(詹丹)

 

  天真派《红楼梦》何以成了儿戏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诚邀您围绕文艺作品、事件、现象等,发表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评论意见。文章2000字以内为宜,表意清晰,形成完整内容。来稿一经采用,将支付相应稿酬。请留下联系方式。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投稿邮箱:wenyi@gmw.cn。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