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旭光 张明浩
电影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与科技、工业的关系非常密切。灾难类型电影作为好莱坞“梦幻工厂”的产物,也必然与工业密不可分,既要依靠技术(如CGI等)营造震撼景观,也要遵循工业化制作方式以保证顺利生产:一方面,追求视听效果,多数为工业大片,技术性很强;另一方面,通过刺激人的视听,达到惊悚、震惊的美学效果。而它所营造的视觉奇观美学、灾难美学是一种电影工业美学,也是一种满足受众“想象力消费”之需求的想象力美学。灾难电影的强烈幻想是与观者想象密不可分的,它可以使受众代入到灾难之中进行身份认同,让人做梦,让人“震惊”,以此对照现实,达成共鸣或反思。
哲学上有“经验”与“超验”这样一对重要的“二元对立”范畴,经验含有个体理性、感性及社会道德经验,离不开主体人的体验;超验则是指超越人自身,它关乎人存在的终级归旨。循此,我们从“经验/超验”这一“二元对立”,也即依据题材、影像与现实的关联度把灾难电影划分为“经验型”与“超验型”两大类。
“超验类”灾难电影
此类电影灾难规模与灾难范围较大,以营造充满想象力、震撼力的宏大灾难景观为主要特征,故事超越现实、超越经验,有时也可划归科幻电影,如《后天》《2012》等。视觉冲击力巨大,多数以世界末日为主题,灾难则涉及全人类,通常以地球毁灭、陨石坠落等超震撼的场景,给受众以强烈的视听及心灵震撼。通常,这一类灾难电影的“想象”是超现实的、宏大的、面向外太空和未来的。
部分影片通过塑造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非人类”来营造灾难奇观,如《我是传奇》中的夜魔人群、《釜山行》中的丧尸群等。这些往往造型夸张、怪异,以超现实的非人类或变异人为灾难主体,通过外来生物或变异生物的群体性入侵呈现灾难的危机与急迫,进而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美学效果。
以“末日电影”《后天》为例,影片开头长达两分钟描绘冰川融化的长镜头,奠基了影片总体恢弘、磅礴的灾难景观与视觉美学特质。飘零的冰川、沉郁的配乐,营造了一种极致的冷与萧瑟,预兆着灾难的来临,更充满着想象力。一方面,冰川本身距离观众较远,充满着“奇观化”;另一方面,冰川融合、冰架破裂的震撼式灾难景观拉近了观众与灾难现场的距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随后,通过推镜头、由大远景到中近景所展现的如雪花一般渺小的队员,暗示了人类在自然中的微不足道,通过视听感受让观众产生共鸣。
影片开始后,横扫洛杉矶的超巨型龙卷风、来势汹汹的巨型海浪、如足球场一般大的冰雹等诸多灾难奇观充满想象力,直击观众的视听与心灵。龙卷风、海啸、冰雹、火灾等自然灾难本身便带有奇观化色彩,影片又对其进行了超现实式处理,通过接踵而至的毁灭性灾难制造一个个视觉奇观,进而不断冲击观众感官,震撼心灵。影片最为震撼的场面是大冰暴袭来后的冰雪城:被冰雪埋没的自由女神、正在结冰的建筑、了无人烟的雪原、包围地球的飓风等,诸多带有毁灭色彩与超现实元素的景观,营造着一种萧瑟、孤寂、荒凉的灾难视觉美学,震撼着受众的视觉与心灵,表达着一种悲壮、磅礴的末日景观与灾难美学。
在其他灾难电影中中也有类似的处理。《2012》中呈现的不断降落的陨石、不断塌陷的地面、浓烟滚滚满目苍夷的城市、杂乱无章的人群、天崩地裂的景观;《世界末日》中不断坠落的不明物体、顷刻轰塌的高山......这些灾难奇观都是在技术、工业的支撑下营造出了宏大、磅礴、壮丽的灾难景观,书写了充满想象、具有视听震撼特质的灾难美学与视觉美学。
“经验类”灾难电影
与上述具有科幻、超现实等元素色彩的作品相比,以《泰坦尼克号》《中国机长》《传染病》等为代表的影片,则代表了灾难电影的另一个类型:虽也有震撼视听、奇观异景,但是其灾难规模及涉及范围较小,灾难场面也不大,故事更贴近现实,多是对真实事件的改编再现;其表现的灾难较为贴合生活,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多为旅行、流感爆发等诸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与《后天》等依靠技术与科技感营造的灾难奇观不同,它们的灾难景观需要更加逼真,以给人心灵震撼与感观刺激。
以《泰坦尼克号》为例,影片耗资2亿美元左右、通过旅行灾难讴歌爱情之神圣,是工业与想象、灾难与爱情完美融汇的经典佳作。一方面,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取材邮轮灾难,具有现实感与经验性;另一方面,影片的灾难场景对历史完美还原,似乎可以将观众直接代入到灾难景观之中,呈现出较强的逼真感与体验感。
空难题材的《中国机长》虽然也是对真实灾难的完整还原,但特殊的场景设定赋予了其想象力空间。人们对“空难”过程中的机舱内外实况、机上人员状态等情况是很陌生的,这就使“飞机遇难时的真实状况”具有了奇观化色彩与想象性元素。《中国机长》正是以颇为宏大的视听场面“再现”了飞机遭遇空难及其排除空难的全过程,影片中的灾难景观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让观众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还在还原危机、再现灾难之时,给人以视听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如飞机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后,机外是层峦迭起的高山,机内是手足无措的乘客......飞机遇难时的内外时况都呈现在人们面前,观众也于此真正体验到一场旅行灾难的突发性、毁灭性与破坏性。此外,《烈火英雄》中突然爆炸的油厂、《流感》中活烧感染者的火场、《极度恐慌》中不断被感染的人民、《卡桑德拉大桥》中驶向危桥的火车等等,都是通过灾难景观的再现来营造视觉奇观美学,进而达到视觉与心灵双重震撼的美学效果。
从一定意义上讲,灾难电影颇能代表好莱坞电影的奇观电影美学与梦幻美学特征,营造震撼、奇观的视觉美学正是支撑灾难电影百年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它还是电影工业美学的有力支撑。灾难电影通过工业、技术、特效营造视觉奇观,对工业性、技术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经验”与“超验”的不同维度上营造视觉奇观美学,满足受众“想象力消费”需求,才使得此类型电影能不断取得成功,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类型片种。(陈旭光)
(作者陈旭光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明浩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