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普及美学原理》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线下沙龙 > 正文

《普及美学原理》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9-16 11:3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 9月12日,《普及美学原理》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北京市美学会联合主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邱伟杰先生所著的《普及美学原理》一书,就普及美学学科体系建构、普及美学的发展源流、普及美学的实践路径、普及美学与“后浪”的关系等学术前沿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普及美学,就是普及美品学,就是让大众在对自我的“本来美”的品质认识,对艺术之“美品”的认识,以及在“物我合一”的呼应中,觉知本性、光大本性的学术探索。普及美学是在众多前辈学者努力下的伸延,是艺术哲学中关于品质的民众认知,即本来美学,即借助了文化传统而超越文化传统,逐渐归于天人合一的艺术哲学尝试。它全然不同于西学的Aesthetics,而是原创的本土艺术哲学在当代的学术和努力,是民众走向快乐感、幸福感的生命自由之路。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普及美学,直指当下及未来社会发展。以普及美学为进路,探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宏大课题的积极回应。

  作为北京市美学会普及美学课题组组长,邱伟杰精心组织撰写了《普及美学与经济发展》等多篇重要文章,从内在学理维度,深刻分析普及美学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美的人》《味的人》到《普及美学原理》,邱伟杰这三部著作一脉相承,逐步搭建起普及美学原理的理论框架,并在学科体系建构上精勤用力。他认为,相关的普及美学经济学、普及美学历史学、普及美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研究方向,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所在。

  本次学术研讨会,采取线上直播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北京市哲学会副秘书长张立波主持。会上,邱伟杰简要介绍了自己近年来在普及美学领域的学术经历和实践探索。他坦言,普及美学的发展需要大家的一致努力,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共创美好的学科发展前景。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金林,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市哲学会副会长文兵,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张磊,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张广天,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声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松睿,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李昕桐,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讲师张蝶等参加了会议。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