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姜子牙》:致他们无处释放的叛逆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姜子牙》:致他们无处释放的叛逆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10-09 15: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林颖

  “姜子牙,你可知罪?”当影院灯光亮起,一年前《姜子牙》预告片中唯一的台词再次浮现,让翘首期盼的影迷、动漫迷心生感慨。作为彩条屋影业旗下的国漫力作,《姜子牙》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同样脱胎于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剧情都以主角和天道命运的抗争之路为轴,外加片尾彩蛋的联动叙事,很难不被拿来比较。

《姜子牙》:致他们无处释放的叛逆

  当主人公由年少的哪吒换成沧桑的姜太公,“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傲气宣言再难喊得那般淋漓痛快。纵使画面渲染更为精致,战斗场面更加波澜壮阔,也掩饰不住从故事内核散发的颓唐之气。若《哪吒》是对观众心中潜藏的少年心性的唤醒,《姜子牙》便是对期待者泼下的一盆冷水,至高规则及其制定者的无情拷问终将取代太公孤勇的壮举。《姜子牙》不像《哪吒》那般,浸染着少年的意气风发,反而因“丧气”底色被评论的两极阵营反复争议。

  纵观全片,无论是拒绝斩杀无辜元神被贬北海,还是面对天尊恩威并施的训诫,亦或最后义无反顾地直面天谴,每一个阶段,姜子牙“救一人,如救苍生”的心似乎从未动摇。他身上闪耀的人本主义光辉,是全片最为动人的部分。如果影片专注于描绘姜子牙的正直和勇气,刻画他如何挑战强权,并给出抚慰人心的结局,那么一年前哪吒高声向天宣战时让观者血脉贲张的感动,应该也会在姜子牙营救小九的时刻重现。然而,创作团队恰恰放弃了姜子牙的纯粹,让本该震撼心灵的高潮场景变成了一次悲凉的机械降神。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观感,原因有二:

  其一,“神外有神”的设定否定了姜子牙反抗的实质性意义。在影片结束前的五分钟,象征上天对三界绝对控制的天梯已断,就在万物即将恢复生机的关头,村民一句“神仙师父的师父还在护佑着世人”的旁白让观众脊背发凉,这一话语意味着主人公此前积累的付出尽失。从结果看,姜子牙的努力确也几乎全部付诸东流,片尾第二个彩蛋更暗示了他逃不过锒铛入狱的命运。隐匿在幕后的天神轻而易举地攫取了姜子牙以命相搏的功绩,把当前的安宁轻飘飘地划归为更高阶的护佑。敌对势力的幽灵不散,正义一方或尸骨无存,或再次被黯然埋没,这一结局实在无法维系历经激烈大战带来的胜利快感。

  其二,对封建强权的无意识仰赖隐藏在故事深层,从内部消解了姜子牙坚守的信念。被塑造成美好化身的玄鸟意象、姜子牙主动将小九送入轮回的举动……这些进一步证明了创作者的“丧气”用心,无意给予这次惨痛反叛一条光明出路。玄鸟隶属于比天尊权力更大的神秘力量,原来上神的眼睛早早在更高处冷峻注视着,默许随从以无数无辜生命为代价,下一盘血腥的棋。古老上神能做的不过是为凋敝已久的人间撒下一些美好的幻象,甚至“许久不现”,连超度亡灵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而凡间众人经历了被权力欺侮、操纵、漠视,仍然对玄鸟怀有无限敬仰,就连对天尊欲念完全了然的姜子牙,在见证了战乱惨状后,仍选择为天尊扣上谎言的最后一环——送小九去“轮回”。姜子牙和人们都被蒙蔽了么?姜子牙自认为心系每一个渺小生命,却因为天尊的一句话亲手把保护一路的女孩儿带向死亡。所谓“轮回”不过是死亡的安慰性修辞,这一选择背后暴露出对封建强权的本能臣服,这才是长夜难明的真正原因。

《姜子牙》:致他们无处释放的叛逆

  就人物塑造而言,姜子牙的宣言——“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纵,不可不救”,大写加粗印在人物海报上,但这一角色未能拥有看破迷雾的眼睛,也不具备只身破局的能力。就像被玩弄过的世人仍然选择相信眼前的表相,而非追溯真相本身,姜子牙的宣言最终止步于理想,难有实现的可能。战斗动机不纯粹,战斗结局凋零落寞,导致观众只能靠银幕视听激发的肾上腺素加持感动。当大爆炸的白光褪去,余下的仍是无法突破的困厄和迷惘,最初被姜子牙攥在手中的残破红布到最后仍旧残破,拼不出一个他想要的答案。

  此外,叙事节奏也不够稳当,配角人物过度功能化——特别是关键角色小九,其情感塑造得过于薄弱,植入太多隐喻和权力关系的思辨,让电影在细节上频现逻辑漏洞,也丧失了《哪吒》之正能量、合家欢的属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姜子牙》作出的主题尝试又是极为大胆的。此前上映的国漫从未敢如此颠覆人们的期待,呈现给观众一出无解的悲剧,冒着激怒观众的风险塑造一位沦落到底的悲情英雄。新一代哪吒在慈父的教诲之下,尚可依赖背后的亲情友情,逆天改命,既是反叛的,又是符合人情的;不入神籍的姜子牙则没有真正关爱他、理解他的引领者,一腔反叛热血在电影里终是无处释放,找不到合情合理的出口。不过《姜子牙》和《哪吒》一样,至少在不同程度上逃离了中国古典文学带有的历史局限性,以当代眼光发掘了神话人物故事新编的可能性。单凭这点,它应该在观众的记忆中留得更久一些。更何况,还有随时萌得人满地打滚的萌宠“四不像”呢。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