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阳节的丰富民俗文化意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重阳节的丰富民俗文化意蕴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10-25 12: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勇刚

  季节流转,天气渐凉。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俗谚说得好:“吃了重阳糕,夏衣就打包。”九为阳数,九九重阳,注定这个节日是不寻常的。诚如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所云:“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佳其名,以为宜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九”谐音“久久”,祈福祈寿的吉祥之意自在其中。农耕时代的古人,在重阳佳节这天要佩茱萸、食饵(或重阳糕)、饮菊花酒、袚褉登高。今天,在岁时节庆中,重阳仍是不可或缺的节日,承载着古老的民俗文化意蕴,同时又吸纳了时代精神,移风易俗,焕发出新民俗的光彩。

  九月九日重阳节,究竟萌芽于何时?据考证,最迟当形成于秦汉之际。葛洪《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侍儿言宫中乐事”条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戚夫人乃汉高祖刘邦的宠妃。这说明,西汉初期民间的重阳节俗已经流传到宫廷,帝王后妃非常重视,仪礼隆重。此后,重阳的节俗就定了下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华夷,自汉至宋元明清未改。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饮宴地点多设于台榭,以示登高之意。

  茱萸、蓬饵、菊花酒,此乃重阳三宝,意在避邪,祈求多福多寿。后来,在饮食民俗中,蓬饵演变成重阳糕或花糕。“糕”谐音“高”,既为登高之高,亦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之高,隐含着祝颂之意。重阳之日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是有民间神话传说的。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茱萸这种植物味烈香浓,重阳佩之能祛除疫疠,逢凶化吉,所以古人又别称重阳节为“茱萸节”。唐人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一诗云:“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古人对佩茱萸、登高避邪这一节俗屡有咏叹。最为人熟知的,莫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和中秋都有团圆的期盼,不同之处是重阳偏重消灾祈福。对一个家族而言,重阳节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父母兄弟夫妻必须相聚在一起,即便是出嫁的女儿,在重阳节这天也要接回娘家吃花糕。俗谚云:“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节又有“女儿节”之称。九九重阳,漂泊异乡的游子想到“兄弟登高,遍插茱萸”,便格外思亲。

  例如晏几道的《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纵然有“绿杯红袖”,纵然“佩紫簪黄”,然而不在故乡与亲人相聚,心情仍是沉痛的,所以“欲将沉醉换悲凉”。再如,元人倪瓒的《江城子》:“满城风雨近重阳,湿秋光,暗横塘。萧瑟汀蒲,岸柳送凄凉。亲旧登高前日梦,松菊径,也应荒。 堪将何物比愁长?渌泱泱,绕秋江。流到天涯,盘曲九回肠。烟外青萍飞白鸟,归路阻,思微茫。”词中,作者梦见亲旧重阳登高,而归路阻隔,心中无限凄凉,可谓意在弦外。

  相比之下,闺中少妇独过重阳的况味,更是令人低回不已。且看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本来是一场狂欢的盛宴,但夫君不在身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比黄花瘦”的憔悴凄楚油然而生。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重阳这天要饮菊花酒。早在先秦,人们就发现菊花有祛毒养生的功能。屈原《离骚》云“夕餐秋菊之落英”。孟浩然《过故人庄》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里的菊花,就不止是花,也包括了菊花酒。饮菊花酒与采菊、簪菊、赏菊,形成了重阳节的菊花主题。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堪称最动人的吟唱:“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此诗虽有牛山滴泪、人寿几何的伤感,但整体意绪仍沉浸在“菊花插满头,酩酊酬佳节”的狂欢之中,或许正因为“尘世难逢开口笑”,重阳狂欢才显得那么淋漓尽致吧。

  桑榆晚晴,最令人留恋,诚如唐代解琬的《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所云:“兹辰采仙菊,荐寿庆重阳”。因为偏重一个“寿”字,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较之于年轻人,老人们对重阳节的感慨要深沉得多,因为九九重阳,一年一度的阳数逢双已经到达顶点,此后便是阳气的衰减、阴气的升腾,所谓“物极必反,命曰环流”,因而生命意识更加炽烈。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这首《九日蓝田崔氏庄》耐人寻味。诗人年华老去,徒然悲秋。晋人孟嘉龙山落帽的风流已然萧索,唯有呼酒买醉。末句“醉把茱萸仔细看”,以传神细节表达了对生命的无限眷恋。再看近代词人陈洵的《风入松•重九》:“人生重九且为欢,除酒欲何言?佳辰惯是闲居觉,悠然想、今古无端。几处登临多事,吾庐俯仰常宽。 菊花全不厌衰颜,一岁一回看。白头亲友垂垂尽,尊前问、心素应难。败壁哀蛩休诉,雁声无限江山。”此词虽强作欢颜,自为宽解,但一想到“白头亲友垂垂尽”,还是抑制不住重阳的悲感。

  整体看来,历代文人笔下的重阳不免伤于低沉,那种盛极而衰的感慨不可断绝。然而,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一扫衰飒、别开生面,唱出了阳刚之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迨至当下,重阳佳节逐渐淡化了农业文明时期驱疫避邪的神秘色彩,而越发彰显出喜庆欢畅的氛围,融团圆、雅集、饮宴、赏菊、赋诗为一体,具有多元的文化意蕴和商业价值。九九重阳举国欢聚,是团圆节,又属老人节,亦系女儿节,整个社会尊老爱幼,呈现出和谐承平友爱之象。适如《孟子》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唐人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九九重阳节,日长明,月长明,德无量,寿无量!(刘勇刚)

[ 责编:李姝昱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田园将芜,载一叶扁舟归家

  • 以时代化表达,揭开五千年中医药文明的神秘面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