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19年12月9日,“为时代画像”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作品巡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启,对国家艺术基金2014-2018年度立项资助的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项目中遴选出的成果运用作品进行全方位展示。巡展期间,主办方邀请专家、学者、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围绕展览主题和作品内容等方面展开评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当代青年艺术的文化建构和价值引导,搭建交流思想和展示学习的平台。北京站研讨会围绕“青年与守正创新——当下青年创作的问题与展望”议题展开。
工艺美术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
——在“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北京站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 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工艺美术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中国作为工艺美术大国,有大量的优秀作品留存于世,工艺美术也是中华文脉的基础与根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智慧,这是中国人在解决人和物的关系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成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美术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早已不是单纯的手工作品,更蕴含着人文情怀与时代审美。工艺美术更贴近于生活与社会,因为它从创作之初就更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在当今批量化、标准化生产中,工艺美术所透露出来的情感与个性就显得尤为珍贵。
社会的迅速发展与信息传播的惊人速度压缩了人们的思考时间,这并不值得推崇和宣扬。映射在工艺美术中,主要体现在文化身份缺失、夸大技术作用、重奢侈轻实用等几个方面。工艺美术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工具,但很多从业者却把其当成奢侈品展示的载体,背离了这一艺术类别的存在价值。工艺美术商业化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在很多商业展览上的工艺作品都强调了商品性,注重商业价值,不符合今天推崇的价值观。
对于传统文化认识及学习上的缺失,也是形成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工艺美术作品凝结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文化精神,包含了大量的中国审美。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中国闻名国际、屹立世界的形象所在,更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精神来源。
每个时代都有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社会精神内涵。工艺美术作为最贴近生活的艺术门类,一定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时代审美合拍,才能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作品。(光明网记者石依诺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