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主流电影如何传播好中国文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光明观影团 > 正文

新主流电影如何传播好中国文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12-07 11:0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赵益

  随着《急先锋》《八佰》《金刚川》《除暴》等影片的上映,类型电影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电影产业化改革与香港电影北上共同引发了合拍片的美学转向,2009年《建国大业》和《十月围城》两部影片开启国产新主流电影创作,2014年《智取威虎山》又将这一生产范式基本确立下来。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的广泛而持续的关注,以及对新主流电影和电影工业美学概念的讨论。

新主流电影如何传播好中国文化

  概括而言,新主流电影即为将类型电影作为外延表现手段,将主流价值观作为核心人文内涵的影片。这个概念肯定了类型电影的美学价值及由此产生的产业价值,同时由于立足内地电影市场的审美与接受习惯,新主流电影中的主流价值观与纯商业化的香港类型电影又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对于这类作品的民族化阐释,可以更细致地评价类型电影本土化创作的发展。

  纵观近年来国产新主流电影的创作序列,可以发现,战争片和动作片是市场认可程度最高的两个类型,无论内地导演还是香港导演都尝试借助这两种电影类型,利用其对主流价值观表现的天然优势来实现市场突围。除前文提到的三部标志性作品之外,还陆续诞生了《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我的战争》《八佰》《金刚川》等影片。以战争片和动作片作为切入点,对新主流电影展开研究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类型美学的表现形态与创作模式的具体特征和可复制性;二是主流价值观如何与类型模式实现有效对接;三是类型美学与主流价值观成功对接后,影片如何通过民族化阐释实现国家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建构。

  首先,新主流电影战争片和动作片的类型化创作并非单一类型的应用,而是将其糅合为战争动作片模式。这一模式涉及两个元命题:一是明确主体类型和辅助类型;二是明确主体类型和辅助类型的比重。战争片和动作片虽然在视觉展示层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多人战斗、爆破冲撞、对峙场面等等,但两者包含的亚形态特征、创作技巧与上层建筑指向性仍然存在区别。具体来说,战争片基本不包括亚类型细分,只是在战争形态和冷热兵器的选择上有一定差异,重在强调历史宏观视角、历史时空真实、民族正义与英雄塑造,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动作片则有功夫、武侠、枪战等多种亚类型,并衍生出警匪片、黑帮片等类型。此外,动作片对战场面的细节展示远大于战争片,鲜少宏大主题或立场上的绝对正义,更重视个体角色塑造,叙事性更强。

  《战狼》系列中的英雄人物即对香港功夫片与好莱坞类型叙事的结合变形;《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展示极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真实质感;《八佰》从小人物着手,将明星制与符号学结合,通过能指与所指描摹战争众生;《金刚川》是叙事视角和结构有所创新的传统战争片。可见,即使同为战争动作糅合的类型,国产新主流电影的个案创作对于主体类型的比重确立仍然存在差异。其共性在于:确立某一种类型作为核心主体,杂糅一种辅助类型,并融入一到两种其他类型元素作为点缀。这里的辅助类型与主体类型具有相似性,共同打造了更饱满的糅合类型,而点缀类型元素则仅以个别桥段、台词或画面呈现,不承担辅助类型的职能。例如《战狼》中的爱情线索、《湄公河行动》中的喜剧桥段等,都只是作为点缀素材,并不会扰乱主体糅合类型的表现特征。

  其次,新主流电影要实现类型化与主流价值观的对接,需要明确影片在极致娱乐的类型外壳下,核心的人文内涵是什么。过去,传统主旋律影片在家国民族情怀的渲染与意识形态宣传上存在公式化与概念化的特点,也造成了其产业化传播的壁垒,新主流电影则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在战争动作类影片中,个人尤其是英雄人物成为英雄群体的缩写,这些人物不止是英雄的概念化身,更是有血有肉的具体形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状态和行为动机细腻而饱满。由此,影片的价值取向塑造和表达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情。新主流电影中的主流价值观充分强调对个体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具有更加深刻的哲学内涵与人文关怀,同时将人物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强化共同体意识。

  最后,通过对新主流电影的民族化阐释实现国家文化传播与话语体系建构,这是一个不断完善、流动发展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将电影作为执行路径,将中国传统文化、现实国情与民族气质进行对接,体现独特的中华民族精神气节;另一方面,也要将人类共享价值中真善美的部分与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进行对接,继而实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从影片来看,《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的拍摄获得了中国公安部信息支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的投资与军事装备支持,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军事与科技实力,也表现了对现代战争中人的异化的关注;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而拍摄的《金刚川》,仅用不到三个月就完成制作上映,形成了作品内外“与时间赛跑”的空间映射现象,引起观众对民族正义、个人与国家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都是电影之于文化传播的极佳范例。

  在产业化经济框架下诞生的国产新主流电影已经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之一,其创作范式无论在电影美学层面、产业层面,还是在电影的民族化阐释以及文化话语体系建构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赵益)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