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全景、特写与亲历

来源:福建日报2021-01-03 07: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李鲁平

  2020年的中国抗疫斗争是一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壮举。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学校企业、党政机关、部队、水路交通等等,几乎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干部群众都投入到了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防控战、阻击战之中,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广大作家关注抗疫斗争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深入抗疫前线的各个环节,采访不同岗位的不同人物,记录平凡而真实的抗疫过程,发挥报告文学文体的优势,为讲述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履行了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全视角、全方位讲述抗疫大战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要想完整地再现人类同疾病展开的这一场英勇的斗争,需要把抗疫的进程和阶段、每个阶段的策略和任务、代表人物、主要事件、重要现场、典型环境等等,都纳入作家的掌握之中,总之,要有开阔的视野,尽可能覆盖抗疫战场的空间和范围,才能比较全面展现伟大的抗疫斗争。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的《2020:以生命的名义》《抗疫英雄谱》《众志成城——武汉战“疫”记》等,中国作协2020年度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大战“疫”》《疫线》等都属于全景式反映武汉战“疫”的长篇报告文学。其中,作为一部集体创作的报告文学集《众志成城——武汉战“疫”记》,在采写选题、篇章结构和编排上都有鲜明的特色。在“前线阻击”中,13篇作品讲述了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张定宇、刘智明等抗疫英雄以生命相托、与时间赛跑,在抗疫一线忘我奋战的事迹。同时,其他的篇目聚焦新冠肺炎康复者捐献血浆、疫苗试验志愿者、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危重症的攻关,这些题材在抗疫题材创作中通常关注的不多,但它们却是一线阻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急保障”中的12篇作品集中再现了抗疫期间医疗资源的保障(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的紧急建设),居民日常生活物资的组织、运输,疫情中的城市管理、水电气的保障,以及云端教学等。社区群防群控是阻断传染源最重要的堡垒,也承担着保障居民生活、化解矛盾、转运病人等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社区防控”中6篇作品有3篇直击社区“最后一公里”的抗疫斗争,呈现了社区工作者、广大市民和志愿者坚韧不拔、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精神画卷。总之,《众志成城——武汉战“疫”记》的结构与武汉抗疫主战场的进程和环节高度契合,在内容上比较完整地观照到了抗疫的各个侧面。抗疫中,武汉市有4万余名民警、辅警奋战在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方舱医院、车站、码头、机场、出城卡点、社区、隔离酒店等战“疫”关键地点。但侯国龙的长篇报告文学《疫线突击》并非只是以一个战线的抗疫为对象,而是以方舱医院的建议提出、紧急抢建、运营管理以及休舱的全过程为经,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医疗资源紧急动员、社区封闭管理、居家隔离、物质保障、社会管理、离汉通道打开等武汉抗疫各环节、各阵地为纬,串联起一个个警察、警察家属、护士、医生、志愿者、医务人员家庭、工程建设者、环卫工人的感人事迹,编织起一幅武汉抗疫全景图。

  多点位、多手法聚焦抗疫大战的特写

  在抗疫过程中,全国有400多万社区工作者、180万环卫工人、800万志愿者、200多万警察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在武汉主战场,4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员与武汉20万医务人员一起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筑起坚强的防线。每一条战线、每一个环节,都有默默奉献、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平凡而普通的抗疫战士,还有那些克服巨大压力和困难居家坚守的市民。他们都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塑造者。因此,在大空间大范围全景描写抗疫进程和过程的同时,拉近距离,贴近那些逆风前行的脚步和坚毅、温暖的脸庞,也是抗疫报告文学创作应当追求的。几乎是伴随着抗疫大战的展开,作家们也就开始了深入一线的采访和“报告”。比如,李朝全《一位叫“大连”的志愿者》对滞留武汉在医院做义工的“小强”的描写;普玄《找到了当志愿者的价值和理由》对没能去新加坡过年的苏毅与没能去黄石过年的卫婧内心世界的描写,就是如此,他们都组织了各自的志愿者团队。关于志愿者的还有《他们的名字叫美德》《老唐这一路》等。比如,纪红建《武汉“转运兵”》《一个武汉民警的春天》对转运病人的民警赵闯、易鑫、沈胜文的描写。不少报告文学作品把对人物的近距离特写放在一个抗疫阵地、环节的背景下,在对一个个平凡人物的塑造中折射出一个战线的抗疫风采。比如李朝全《“同济”战疫记》不仅记录了一个群体的抗疫经历,而且生动诠释了医疗机构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降低重症病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纪红建《生命之舱》聚焦于在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方舱医院,展现了方舱医院的改建、运转、治疗等整个战场的抗疫场景。理所当然,在这场空前的抗疫阻击战中,身处社会关注中心的科学家、科室专家和医院负责人也是特写的对象,李春雷《铁人张定宇》《金银潭》、熊育群《守护苍生》等都是这方面的力作。《金银潭》称得上全面而完整地向世界介绍这个疫情“风暴点”的作品,当然更是塑造和描写张定宇丰富而完整的作品。作品挖掘了之前外界所知不多的诸多细节,张定宇疫情之前陆续购进近100台呼吸机、发挥ECMO的作用、创建新药试验平台,疫情之初立即改变病人餐饮供应方式,等等,刻画了一个集使命感、职业敏感与高度自觉于一身的院长形象。《守护苍生》在对钟南山紧张而忙碌的行程的叙述中,回顾了钟院士科研、工作、生活中的典型细节,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钟院士对人和生命的理解,对事业和生活的态度。钟院士对科学的认真,对事业的热爱与赤诚,一辈子对病人的在乎,在作家饱含敬仰之情的叙述中,情理并致,溢满纸上。在主战场之外,还有何建明《上海抗疫的第一时间》,作品通过上海启动“一级响应”前后的各种细节,描写了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硬核反应。

  主战场作家对主战场的亲历及描写

  湖北、武汉的作家身处主战场,无论是在社区、居家隔离,还是在抗疫一线,他们对现场和环境有更切身的感受,他们目睹了万众一心和慷慨前行,他们亲历了荆楚大地上一个个城市、一个个乡村的暂停和重启。亲历,是湖北作家报告文学创作的一个特点。在76天的抗疫进程中,尽管大多数作家按照防疫防控规定居家隔离,但不少作家也下沉社区,参与社区防控和居民生活保障服务,有的作家在方舱医院协助管理,有的作家在治安巡逻路上,有的作家自身就是医务工作者,有的作家奔赴在采访一线。

  湖北作家围绕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创作了大量报告文学作品。题材丰富是湖北作家抗疫报告文学创作的另一个特点。除全景式作品《生命之证——武汉“封城”抗疫76天全景报告》之外,作家们不仅创作了许多反映以张定宇、张继先等为代表的一线抗疫医务人员的作品,还创作了许多反映市民居家隔离、社区防控、志愿者、工程建设者、方舱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疫苗科研等等各类题材的作品。可以说,湖北作家的创作触及了抗疫进程和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每个阵地。在这些作品基础之上,湖北省作协编辑了报告文学集《较量——2020湖北保卫战纪事》以及报告文学集《致敬了不起的她——中国女性抗疫故事》。

  湖北主战场报告文学创作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地作家对援鄂医疗队的书写。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3月1日,全国累计派出344支国家医疗队(其中中医医疗队17支,军队医疗队3支),根据疫情的形势和各地的需求,湖北省安排了11支医疗队支援武汉以外的黄冈、鄂州、孝感、咸宁、荆门、荆州、襄阳、仙桃、天门和潜江等地市,这些天南地北的逆行者千里挺进湖北战“疫”最前线,不仅缓解了各地基层医疗资源不足,而且用最美的逆行,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这些支援各地医疗队的工作是中国抗疫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战“疫”经历是中国抗疫故事的一部分。《更信春雨百花繁——庚子年春琼粤援荆抗疫侧记》《桂子香沐阿诗玛——云南援鄂医疗队及对口支援咸宁抗疫纪实》《来自北方的天使——辽宁医疗队支援襄阳纪实》《刘利民和他的伙伴们——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战“疫”纪实》《一束光的坚守——贵州对口援助鄂州抗疫纪略》《英雄有泪——重庆医疗队支援孝感纪实》等等,这些作品讲述了援鄂医疗队员在湖北各地如何用自己的专业、认真、规范的技能,展现医务工作者的风采,并把患者当亲人与湖北人民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这些作品的产生丰富和完整了中国抗疫故事。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独具优势的文体,可以迅速对重大事件作出反应。2020年中国抗疫报告文学创作不仅彰显了作家的担当和自觉,而且为伟大的抗疫精神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例证。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举国动员应对一场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4亿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不屈不挠的壮举必将成为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不断挖掘和反复表达的重要题材,而这一过程也必将增强作家对家国情怀、生命至上的不断理解,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的不断体悟,从而促进作家把书写过程变成一种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创作出更加精湛的精神产品。

  (作者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武汉作协副主席)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