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疫音乐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抗疫音乐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1-06 18: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徐粤春

  两千多年前,《诗经•秦风•无衣》这首战歌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壮怀激烈,描绘了秦国兵士慷慨从军、共御强敌的豪迈景象。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百年来全球最严重传染病的战役中,广大音乐工作者用歌声礼赞抗疫英雄,用音符讴歌抗疫精神,用音乐的力量振奋民心、增强信心、抚慰人心,谱写了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时代之歌。

  纵观此次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可以说数量大、佳作多,情感饱满、意象丰富。这些作品承载着音乐家们的社会责任、理性思考与真挚情感,优美的旋律构建了丰富深邃的意象世界和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唱响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精神。

  虚实结合的生动记录,描绘抗疫斗争的典型意象

  音乐创作的意象选择,与特定的时代背景、环境人文、地域因素密不可分。在抗疫斗争这一特殊的大语境下,许多作品通过选取看来极为寻常的意象,焕发出不寻常的光彩,更突出对抗疫地域环境意象的营造。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集中爆发的地区,武汉在抗疫阻击战、总体战中处于最前线、最焦点。音乐家们通过极具地域性的符号特征、形象表现和极具文化意味的形式,将全国人民对武汉人民的牵挂,熔铸在一江一桥、一花一景、一餐一饭之中。同时,深入挖掘武汉深厚的文化内涵,讴歌“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由唐跃生作词、方石作曲、胡蕾演唱的《武汉》,将代表武汉的樱花、江风、黄鹤楼、热干面等意象娓娓道来,展现出江城浓浓的烟火气,激励人们为早日战胜疫情、恢复美好生活全力以赴。相比《武汉》诗意的表达,谭旋、段思思的《武汉伢》则更加生活化,开头、结尾的童声和中间武汉方言的融入,竹床、宵夜、蒲扇等日常琐碎的符号,呈现出一片闲适安逸的生活状态,自然流露出“这是我的家,我们守护她”的真情。

抗疫音乐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抗疫斗争典型意象的挖掘是音乐创作的聚焦点。许多作品关注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等主题,深情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通过逆行的背影、剪去的长发、口罩后的面庞等意象,以质朴、清新的写实主义手法勾勒他们的形象,再以主观造境的表意方式,抒发疫情重压下人民群众对抗疫工作者由衷的赞美,从而建构起情景并茂、引人入胜的艺术意境。如陈道斌作词、栾凯作曲、曹芙嘉演唱的《背影》,从背影这一饱含深情的意象致敬所有逆行者,“不知道你何时归来,归来的时候,带着平安和阳光。”再如口罩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物资,记录了医务人员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口罩后面的美》《天使的面具》等歌曲以口罩为切入点,表现口罩之后的医务人员的疲惫与辛苦,员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在表现和塑造这些医务人员时,作品更多地将其作为鲜活的普通个体,让人可亲、可近、可信、可敬的人,这就坚定了大家的一个信念——“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抗疫音乐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抗疫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使艺术表现主体的形象具象化、多元化、立体化,既没有脱离特定形象的制约,又超越了特定形象,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启示。这个意象世界是感性与意义的内在统一,是虚与实的有机结合,是杜夫海纳所称之为的“灿烂的感性”,不仅实现了意象化的寄托,也成为了审美造境和精神升华的坚实基础。

  情景交融的深情抒写,构筑意蕴丰盈的审美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词。”音乐也是如此,音乐的境界既出自歌词,又出自曲调,还与声音的表现方式和情感传达密不可分。“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在创作这些抗疫音乐创作时,音乐家们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体察现实、捕捉灵感,以个人真挚的审美情感抒写时代之情、人民之情,唤起听众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感召力。这些作品的题材、视角、手法各不相同,也就得以呈现出意蕴丰富的审美境界和情感定位,有悲悯的、低沉的,有温情的、圣洁的,也有激昂的、雄浑的,但作品都充满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基调,给人们以鼓舞、抚慰和奋进的力量。

  如陈道斌作词、王喆作曲、雷佳演唱的歌曲《解放军来了》,副歌部分反复吟咏“解放军来了,带来温暖,带来希望。解放军来了,血脉相连筑起防线,为我们把风雨阻挡”,歌词与旋律相得益彰,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把人民军队群体的可靠、可亲、可敬与普通百姓个体内心的期盼、信赖、敬仰融为一体,以小切口展现大视野、高境界,为军旅主题音乐创作增添了触动人心的佳作。

抗疫音乐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再如王晓岭作词、李凯稠作曲的《你安好,我无恙》和安均作词、丁乔作曲、韩磊演唱的纪录片《同心战疫》主题曲《风雨无阻》,两首歌同样运用风雨这一象征手法,却传达出截然不同的审美意境。前者是“风一场,雨一场,有人陪,不慌张。在故乡,在他乡,春天在路上”,充满温情和祝福,如同一首润物无声的散文诗;后者则是“风也有,雨也有,风雨之中昂起头。风也有,雨也有,风雨无阻向前走。几千年的脚步从未停留,历史的接力手牵手”,满怀斗志和豪情,更像是一首响遏行云的进行曲。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

  宏大叙事与个体体验的辩证统一,唱响荡气回肠的时代精神

  《礼记•乐记》中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荀子•乐论》中讲道,“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在抗疫斗争中,广大音乐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用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记录时代精神,以实际行动和优秀作品践行着伟大抗疫精神。艾青说:“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时代的痛苦与欢乐,必须糅合在个人的痛苦与欢乐中。”抗疫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既是独特的、个人的,又是普遍的、大众的,实现了“小我”与“大我”的水乳交融、有机统一,将音乐的力量铭刻在伟大抗疫精神的丰碑上。

  由胡占凡作词、叶小钢作曲的《大爱苍生》展现出一种大国气度与博大胸怀,中华大地、华夏文明、家国情怀、手足亲情在豪放派的古典诗词意象化用中矗立起来,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愈挫愈奋、不可征服的英雄主义精神。梁芒作词、舒楠作曲的《坚信爱会赢》,以MV的形式,集合众多演员,用分画面的方式将演唱与抗疫前线医护人员的感人镜头组合在一起,如同文艺界的一声集结令,齐心协力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为了你我拼了命”“我们坚信有爱就会赢,无法拥抱却离你最近”,口语化的表达鲜活生动、直抵人心,艺术的力量油然而生;而“长江黄河水流长”的升华,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在歌曲中流淌,凝聚起必胜的信念和力量,这种汹涌澎湃的气势也正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的生动写照。还有《因为有你》《拿出勇气》《保重》《白衣战士》《中国一定强》等歌曲,都成为反映这段特殊岁月的好作品。

抗疫音乐的意象、境界与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抗疫主题音乐创作能够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突破自己的“小悲欢”,深入生活一线,把宏大叙事中的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有机结合、充分展示,真正传递出国家的声音、民族的声音、时代的声音,成为伟大抗疫精神的音乐表达。

  从音乐批评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能回避抗疫主题音乐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作品表达图解新闻、空喊口号,不接地气、言不由衷;有些语言缺乏艺术的凝练、鲜活的个性和生动的气韵;有些旋律听起来似曾相识,缺乏辨识度和创新性,等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经过仔细打磨,有应景之作、仓促之作的缺憾;另一方面,客观上由于疫情期间隔离的生活状态,许多创作者不能近距离地深入一线、深入现场,缺乏对生活的切身感悟。(徐粤春)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孙亚儒:夸父逐日式的悲剧美——海子史诗意象解读

  • 《保你平安》:超越个人梦想的平民英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