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等成果云发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线下沙龙 > 正文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等成果云发布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1-01-21 16:0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

  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光明网讯(记者 谭朋美)1月21日,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暨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行,同时通过中国文艺网对发布典礼进行网络直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出席活动并宣读《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关于表彰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的决定》。此次云发布典礼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主持。

  一年一度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旨在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精神,推出优秀文艺评论作品,激励优秀文艺评论工作者,推进全国文艺评论的创新和繁荣,促进文艺事业健康发展。本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作品报送以有关单位推荐为主,同时开通自荐通道。经过推荐单位初选,本届推优活动共报送作品309份,其中著作50部、文章259篇,经过初步审核,共有277份作品符合要求,进入复评,其中著作40部、文章237篇。按照推优章程和实施细则规定,最终评选出26件优秀作品,其中著作4部、文章22篇。

  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同期发布成果。两年一度的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活动旨在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明确要求,倡导批评精神,有效团结凝聚壮大网络文艺评论队伍,推动构建良好网络文艺生态。

  本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围绕“因网而生,向美而评”的主题,紧扣2017年以来的网络文艺开展评论,创新精选重要网络文艺作品145部,评论范围包括网络演展、网络影视、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网络文艺各门类各领域。自2020年10月启动以来,收到国内百余家高校院所和报刊网站来稿700余篇,通过初评复评、文章查重,57篇文章入围网络票选,终评参考网络投票推选出30篇优秀评论文章和2家优秀组织。(谭朋美)

  附件1:

  第五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名单

  (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

  著作类4部:

  王次炤:《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年11月)

  邢建昌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及其相关问题》

  (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

  朱 平:《感官联觉机制的历史书写——从古代绘画到当代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年9月)

  陶庆梅:《当代剧场与中国美学》

  (三联书店,2020年6月)

  文章类22篇:

  马 季:《网络文学创作与评价的路径选择》

  (《网络文学评论》2019年第6期,2019年12月)

  王金胜:《现实主义总体性重建与文化中国想象——论陈彦〈主角〉兼及〈白鹿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4期,2019年7月)

  卢文超:《是欣赏艺术,还是欣赏语境?——当代艺术的语境化倾向及反思》

  (《文艺研究》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白惠元:《性别·地域·国族——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文化坐标》

  (《艺术评论》2020年第4期,2020年4月)

  任 娟:《关于杂技剧的辨析与构想》

  (《杂技与魔术》2020年第2期,2020年4月)

  刘大先:《从后文学到新人文——当代文学及批评的转折》

  (《当代文坛》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刘小波:《反规约:当前长篇小说的无理据书写》

  (《当代作家评论》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许 薇:《舞剧〈长征·九死一生〉的时空叙事与舞台意象》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2019年8月)

  孙媛媛:《中西声乐艺术的融通与回归——兼论西洋美声唱法如何演绎中国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2020年5月)

  杜晓杰、张靖池:《“疏野”之境与国产动画古典美学的意境呈现——以〈山水情〉〈白蛇:缘起〉为例》

  (《四川戏剧》2020年第4期,2020年4月)

  李 宁:《何去何从:以数据为中心的当代书法研究》

  (《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12月)

  杨 子:《再造“地方”:新的文化治理视域下上海戏曲文化空间的生产》

  (《戏剧艺术》2020年第3期,2020年6月)

  辛 尘(原名胡新群):《关于近年来篆刻创作几种倾向的思考》

  (《中国书法》2019年第8期,2019年8月)

  张 均:《当代文学研究史学化趋势之我见》

  (《文艺争鸣》2019年第9期,2019年9月)

  张德明:《新中国诗歌的七十年》

  (《诗刊》2019年7月号上半月刊,2019年7月)

  陈冬梅:《时代之声与青年成长——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0期,2019年10月)

  尚 辉:《现实主义的中国化探索——新中国油画70年的审美再造》

  (《美术》2019年第11期,2019年11月)

  周邓燕:《摄影大众化与影像真实性——以解放战争中的晋察冀画报社为中心》

  (《文艺研究》2020年第5期,2020年5月)

  周 宪:《艺术跨媒介性与艺术统一性——艺术理论学科知识建构的方法论》

  (《文艺研究》2019年第12期,2019年12月)

  秦喜清:《全球化时代的疫病隐喻:病毒电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

  (《电影艺术》2020年第3期,2020年5月)

  程兴旺:《1949年以来中国音乐史学中唯物史观的回顾与思考》

  (《音乐研究》2019年第4期,2019年7月)

  谢 纳、宋 伟:《历史诉求与当代向度:历史哲学视域中的新时期文学艺术书写》

  (《文艺争鸣》2019年第10期,2019年10月)

  附件2:

  第二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优秀评论文章和优秀组织名单

  优秀评论文章30篇:

    曹峻冰:《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化表达的现实意义》

    董晓可:《是漫步云上,是熠熠星光——〈文学的日常〉中的“诗与思”》

    邓韵娜:《论网络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媒介与传统的交融》

    罗梦琪:《“请别让我那么快长大”——我看“小戏骨”系列影视剧》

    李强:《网络文学对文学等级的消解与重构》(《文艺报》2020年8月24日)

    胡昕恬:《回溯原点,重返现场——由“方舱舞蹈”评网络文艺的在场性》

    鲍远福:《“网改剧”〈庆余年〉的时代价值》

    姜磊:《〈绘真·妙笔千山〉:国风游戏的审美理想》

    付李琢:《网文“爽感”对现实题材的一次植入》(《文汇报》2020年4月22日)

    唐祺林:《经典何以走向当代社交文化空间——自B站央视版四大名著弹幕文化谈起》

    马季:《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之间——长篇小说〈宰执天下〉文本解读》

    黄帅(黄西蒙):《〈清平乐〉与古装剧审美风格的转向》(光明网2020年5月14日)

    李雨轩:《短视频中的乡土世界及其美学建构——以“蜀中桃子姐”为例》

    陈进:《要“硬核”,也要人文精神》

    凌瀚:《“云模式”下的综艺众生相》(《江西日报》2020年4月2日)

    李智、黄新新:《对“高糖无虐”甜宠剧的观察与思考》(《中国艺术报》2020年7月13日)

    秦兰珺:《三农vlog:把美丽乡村写在影像中,写在大地上》

    马明高:《“Z世代”的文艺:走进人心,观照生活,深入精神——网络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的“出圈”爆红及其他》

    高翔:《“二次穿越机制”与爽文世界观——从〈庆余年〉到〈诡秘之主〉》

    任飞帆:《网络电影〈毛驴上树〉:开启农村题材网络电影精品之路》

    李阳:《后疫情时代的京剧“新现场”——〈瑜你台上见〉对于京剧传播的示范价值》

    欧阳友权:《传统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光明日报》2020年1月8日)

    房伟:《中国网络文学之现实主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0日)

  宋磊:《一部画风独特的“强剧情”悬疑作品——浅谈〈大理寺日志〉对国产网络动画创作的启示》

    (《中国艺术报》 2020年6月15日)

    孙晓星:《线上还是线下,这对戏剧是个问题吗?》(《钱江晚报》2020年5月10日)

    胡智锋、陈寅:《疫情期间短视频艺术发展的新态势》(《中国文化报》2020年6月2日)

    许源:《时代与时代中的复调——简评〈长安十二时辰〉》

    赵贵胜:《中国网络动画:以守正凝人心,用创新聚人气》

    张文海、胡晓娇:《舞蹈影像:镜头视角与肢体表达的“跨界共舞”》(《中国艺术报》2020年5月18日)

    谢坤宏:《以技术弥补遗憾——评“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

  优秀组织2家: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

  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