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每座城市,找自己的石榴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在每座城市,找自己的石榴村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1-02-20 09:5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申霞艳

  1972年,安石榴刚在石榴村出生或者没有出生的时候,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写了一本预言性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他以自己非凡的想象力为今天城市的消费盛况画像,他对城市人一次性的生活进行了详尽的描绘。今天,我们果然落入了卡尔维诺的洞见之中,在忙碌、焦虑的消费生活中越陷越深。

《在每一座城市短暂驻留》 安石榴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5月版

  1991年,经历高考后的安石榴开始他说走就走的浪迹生涯,仿佛是命定,他在大江南北迁徙漂泊,在每一座城市短暂驻留。他也有一不留神赚了钱的时候,但钱在他的口袋里跳得太厉害,一定要把它花掉才安心。没了又得为赚钱上路。与其说他在打工揾钱,不如说他在城市里漫游。想想看吧,到深圳、广州是为了工作;到宋庄是为朝圣;到南宁、桂林是因为离家近,那么到银川、沈阳、贵阳是为了什么?用常人的思维是不好理解的,倒更像是作家行万里路,体验生活。安石榴就这样一路行来,慢慢生活,顺便做了许多不同的工作。在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之间,在一份工作和另一份工作之间,他记录、写诗、读书、交友……更贴近古代文人的生活。

  安石榴,他全部的行囊就是故乡,他将自己的笔名换成自己村庄的名字,这样,他能从所有人的呼唤之中回到他的石榴村;能在他人的喊叫后,以自己洪亮的声音来正面回应故乡。当你唤一声,他答一声,他就能够从异域的城市迅速返回他的石榴村。谁能说这一唱一和不是诗?正如艾米莉迪金森所道:没有一匹马,或者一艘船能像一句跳跃的诗行一样将人带向远方。

  像蜗牛背着壳,安石榴背负着故乡石榴村上路,这个名字不仅唤起他温柔的故乡之情,也在暗处奠定了他的性情和命运。安在中国的文字序列里价值首屈一指,平安是中国人最大的愿望,安详、安康、安静、安然……“吾心安处是故乡”。在农业文明时代,一个“安”字,值得我们以毕生的精力去换取。当然,时代变化了,日新月异,简直是瞬息万变。

  流动被鲍曼视为现代性最重要的价值,而现代的刑罚即是以监狱限制你的行动自由。一个现代人是无法彻头彻尾地待在故乡,诗和远方总是在无声地召唤我们。但是,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年轻时的苦苦打拼和奋斗,在经历了万般千种歧视和白眼之后,总能在城市的某间公寓居住下来,但安石榴始终没有。我相信,当旭日东升时,他也像千百个我们一样下决心走进体制的轨道,过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工作本身的琐碎、烦恼和夹带的屈辱总是深深地将他刺痛,他不能抵御内心那执拗的反抗之音,于是他又离职而去。“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安石榴也一定在深夜里和命运谈判过很多次,后来,他们都累了,谁也不能说服谁。陌生的自我总是在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扩展自己的地盘,提出自己的要求。经过无数的地方,经历无数的职业之后,唯有读书、交友、写作和他不离不弃,诗人、写作者的身份最终让他找到生命的根基,就像石榴村一样安抚着这飘荡的游子。就这样,安石榴在动荡不安的生活里随遇而安。城市的边缘和他互相成就。

  在每个临时的居住地,安石榴都能找出石榴村的模样,他以自己双手的劳作改变居所,与杂草、花鸟的院落生出“相认的温情”,并以自己温热的文字将之永久保留。“与杂草长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蓄意种植的花草蔬菜却生长缓慢,移栽的向日葵、葫芦等均显得委顿。”“种植后的院落气象更新。这天上午,我正在屋里一边读书一边听音乐,听到布谷鸟不断的叫声近在耳畔,赶紧将音乐关掉,走到院子里,见一只灰白色的大鸟振翅飞上对面的屋檐。进入夏季,香椿树已茂盛得几乎密不透风。加上柿子树和另外那些新种的树,这个院落可谓生机勃勃了……内心渐渐滋生出相认的温情。”(《与院子滋生相认的温情》)

  安石榴并不是为了观察城市或者做一个城市的研究者,他只是忠实于他清澈的双眼、他长胡须遮盖的嘴和那蜷曲的头发包裹着的战栗的热情:“在这行走之中经历过相遇和相知,看到灯火像心底的泪水一样升起。而那些曾让我沉浸其中的地点,更是唤起过我战栗的热情。”(《地点:八卦岭》)

  经历了漫长的迁徙,安石榴依然能辨认出心中燃烧着的那朵焰火,是这焰火引领他离开故乡,引领他在每座城市里找到石榴村。每座他住过的出租屋,都有着他独特的意趣和深情。深情是记忆的生处,也是文学的生处。(申霞艳)

[ 责编:张义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